一坛老醋浇儒林

时间:2022-09-18 07:02:37

每个社会的知识分子都有一个具体的形态,或日群像。其形成过程,取决于社会本身。民主社会的知识分子,大都特立独行,不献媚党政,也不献媚社会;而专制社会的知识分子,则大都夹着尾巴做人,骨子里一派媚权媚官、言猥行琐的流风。《儒林外史》里的几个典型人物,即为代表。

王冕

王冕是《儒林外史》中第一个出场的知识分子,他的故事背景被置于元末明初的乡村里。王冕家境贫寒,十岁辍学,给人放牛为生。聪颖好学的王冕,把吃早点的钱省下去买旧书,边放牛,边读书。只七八年时间,什么天文,地理,经史,一一贯通。同时,他还自学画画,尤其他画的荷,自成一家。至此,王冕便不再给人放牛,靠卖画就可养活自己和母亲了。

王冕的大名传到县里,知县便派人前去求画,以此取悦上司。那上司见画,爱不释手,便想见一见这位年轻的画家。县太爷合计着,此举简直是抬举这乡下小子了。于是派人去下帖,不料却在王冕那里吃了一顿闭门羹。

王冕的桀骜不驯,那知县倒不见怪,反要来个礼贤下士,乃想:一个堂堂县令,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遗憾的是,王冕没有成全,早早地躲了,让这位县太爷亲自吃了一回闭门羹。勾当速朽,县太爷怒回衙门,王冕因怕报复,落荒而逃。

七年后(王母已故),天下大乱,时任吴王的朱元璋慕名前来问策,王冕献言。又数年,朱元璋取得天下,请王冕出来做官。王冕听说后,收拾行李,连夜逃往会稽山,隐姓埋名,终老而去。

王冕的结局,略有伯夷叔齐之神,酸也罢,志也罢,那都叫一个彻底。王冕这事难得一见。

周进

周进乃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一老师,年金十二两银子。吴敬梓这样写他:众人看周进时,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就是这样一位穷困潦倒的老人,任教未及一年,便被辞了。理由是,镇上管事的人嫌他呆头呆脑,不知请客送礼。之后,周进跟他姐夫金有余等人去省城做买卖,负责记账。这天闲来无事,周进等去贡院闲走。在天字号考场,周进触景伤情,竟然晕厥过去。众人见状,赶紧取水灌了灌,才苏醒过来。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却放声大哭起来。金有余道:你看,这不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说明这样号啕痛哭是的?周进不听,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得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 (第三回)

周进哭的是自己不济的命运。为什么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考不上个秀才。当同来的人知道周进的遭遇后,便来了个圆梦助学行动,大家凑了二百两银子,帮他捐了个监生。周进有了这个名分,便有了进贡院考试的资格。由此,周进的命运便开始发生戏剧性的变化。闲言少叙,一句话,周进考中了。接着,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荏苒三年,周进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就是这个吃尽就学出仕苦头的老人,后来挖掘了儒林界的经典人物范进。

范进

范进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一个人物了,他的经历与周进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赤贫一族,也都是年过半百之后才有了出头之日。这一天,周学道主持南海、番禺两县童生的考试工作,他坐在堂上,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第三回)

吴敬梓给范进的开脸,多像当初的周进啊。而今的周进,已是绯袍金带。再看看前来交卷的范进,破衣烂衫,不禁让周学道感慨万千。他感慨什么呢?感慨学而优则仕?还是感慨龙门的魔力?不管他感慨什么,总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里得到充分彰显。

范进第一个交卷,周进见他寒微,联想到自己的过去,就问他多大年纪了?答日五十四岁。又问他考过多少回了?答日考过二十多回了。随后,范进磕头下去,周进就将范进的卷子看了一遍,心有不喜,丢在一边,又坐了一会儿,仍无人前来交卷,复又拾起范进的卷子,打发时光。这一回,周进竟感叹范进的文章一字一珠了。忙取笔将范进填了第一名。这就是人的命运,往往在别人打发时光的时候,你出头了;也往往在别人忙不迭的时候,你被埋没了。由此得见,科举的尺子,不在典律里,而在考官的性情里。

次年六月,范进参加乡试。后面的情节是大家所熟悉的,范进中举,喜疯了,是他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把他打醒了。此后,前来奉承的人,真是应接不暇:有来送田产的,有来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着,让范进一家搬到他那三进三间的闲院里。搬完新房,唱戏,摆酒,请客,一连忙了三天。

到第四日上,范老太太走到第三进房子内,见儿媳胡氏穿金戴银,贵妇一般,督率着家人,媳妇、丫鬟,正在那里洗碗盏杯箸。老太太看了,说道:你们嫂嫂,姑娘们要仔细些,这都是别人家的东西,不要弄坏了!家人、媳妇道:老太太,哪里是别人的,都是你老人家的!老太太笑道:我家怎的有这些东西?丫鬟和媳妇齐都说道:怎么不是!岂但这些东西是,连我们这些人和这房子,都是你老太太家的!老太太听了,把细瓷碗盏和银镶的杯盘,逐件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随即一倒,乐死了。这正是:

有酒有肉皆兄弟,

患难何曾见一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后来范进会试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速御史。数年之后,钦点山东学道,称得上是教育界高干了。

王仁

王仁、王德这两个秀才,是严监生的妻舅。这俩人只因得了严监生的二百两银子,眼里便早没了病重的妹妹,忙着为严监生张罗填房的事去了,就是把小妾赵氏扶正。严监生欲擒故纵,说怕人说闲话,那王仁拍着桌子对严监生说:我们念书的人,全在纲常上做工夫,就是做文章,代孔子说话,也不过是这个理。你若不依,我们就不上门了!到底主持着,把赵氏扶正了。这边众人吃着喜酒,那边王氏便断了气。趁乱,两个秀才的老婆,将严家的衣服、金珠首饰一掳而空。秀才家风,至此可见一斑。

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属于很本分的那类知识分子,他在城隍山邂逅落魄的温州小子匡超人后,素未平生,就赠送给对方十两银子,解危扶困,让其回家奉养父母。匡超人临走的时候,马二先生嘱咐道:

贤弟,你听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贤弟,你回去奉养父母,总以做举业为主。就是生意不好,奉养不周,也不必介意,总以做文章为主。那害病的父亲,睡在床上,没有东西吃,果然听见你念文章的声气,他心花开了,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哪里疼也不疼了。(第十五回)

马二先生这番话,看似愚不可及,实际是科举时代的客观反映。在这里,我们需要批判的是匡超人,因为在他发迹后,他压根没有想起他的恩人马二先生。回头再一看,就觉得马二先生既迂腐,又可怜;匡超人则只有一个可恨。

匡超人

《儒林外史》中,相对立体的一个人物要算匡超人。其父瘫痪在床,屎尿不能自理,匡超人便趴在床上,双膝跪下,把其父的两条腿捧在肩上,给他父亲当便桶架。晚上,他又守在父亲病床前,一边照顾病人,一边读书,是以博得孝子美名。因为这个缘故,被李知县关照及资助,什么进学、府考、院考,匡超人可谓路路畅通。

就在匡超人走红运的时候,他父亲死了。接着,提拔他的李知县也因故被摘去官印。百姓舍不得李知县,便围住摘印官,要夺回印信。事一闹大,上面就下来缉拿为首的。因匡超人在黑名单之列,只得逃往省城杭州。经人介绍,投奔了在布政司当干的潘三。潘三是有名的市井奸棍,什么把持官府、包揽词讼、广放私债等等,可谓无恶不作。匡超人乃投机者,他奔潘三而来,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此后,匡超人便也恶名、罪名一起来,诸如抽头,替人代考,私刻公章,造假文书,忘恩负义,骗婚重婚等等。以孝之名人世的匡超人,最终以市井奸棍的面目出现在那些冠冕场所。而他要行得端,走得正呢?说不定就混不下去了。

王义安

《儒林外史》中有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故事情节,话说两个秀才上得大观楼,一眼看见王义安,一个道:这不是家掌柜的乌龟王义安?一个道:怎么不是他!他怎么敢戴了方巾在这里胡闹!不由分说,走上去一把扯掉了他的方巾,劈脸就是一个大嘴巴,打得乌龟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两个秀才越发威风。落后,打得乌龟急了,在腰间摸出三两七钱碎银子来,送与两位相公做好看钱,才罢了,放他下去。(第二十二回)

明清律例,不准娼、优、隶、卒、奴仆这几类人以及他们的子孙应考做官,也不准他们穿戴读书人的衣巾。王义安是开妓院的,戴方巾是违例,所以才被讹诈。在这里,两个穷秀才连名字也没出现,但他们的真实嘴脸却已暴露无遗。

王玉辉

王玉辉是《儒林外史》中最可悲的一个人物,他的女婿因病亡故,女儿对他说:父亲在上,而今我死了丈夫,难道要父亲养活不成?父亲是寒士,也养活不来这许多女儿。王玉辉道:你如今要怎样?女儿道:我而今辞别公婆、父亲,也便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了!公婆听罢,惊得泪如雨下,慌忙解劝。倒是那做父亲的,竭力怂恿:我儿,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你竟是这样作罢。

女儿志坚,饿到第八日,死了。当母亲的,哭得死去活来,那王玉辉却劝老伴道:你这老人家,真正是个呆子!三女儿她而今已是成了仙了,你哭她怎的?她这死得好,只怕我将来,不能像她这一个好题目死哩!故仰天大笑道:死得好!死得好!大笑着走出房门去了。

一个寒士呆到这种程度,想来已是无药可救了。从社会层面来讲,王玉辉及其女儿,不过是节孝流毒的牺牲品而已!

上一篇:你只是一个具体 下一篇:静看云舒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