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模仿写中创新

时间:2022-09-18 06:56:32

读中模仿写中创新

创新精神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意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创新,当今社会更是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语文课,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呢?这就要求教师学会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构建科学的育人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语文,爱语文,用语文。

一、培养丰富的情感

教师恰当的情感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意。因此教师语调上的抑扬顿挫、节奏上的起伏跌宕,都是牵引学生迷上语文课的法宝。学生会在模仿中慢慢领悟到语言的魅力,在模仿中喜欢上语文课。教会小学生朗读,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朗读,不但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也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人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了审美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作文能力。教师的范读,无疑是小学生最直接的学习途径。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位擅长诵读的教者,他会用自己富有变化的表情、眉目灵动的神情和极具饱满的感情带领孩子们步入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文字世界,采撷书海里的奇花异草,领略书海里的旖旎风光。

小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在教师三情的引领下,可爱的孩子们会乐在其中,声情并茂地诵读一篇篇美文。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称这种朗读为“美读”,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是如孟子所说的‘以意为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使其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的确如此,当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她们会将文中的情感内化成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槐乡五月》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进行朗读环节的设计的:在学生通过自读,知道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细细品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能教教同学们,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句子读好的吗?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好这些佳句吧!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纷纷支招读好这些佳句的方法,有的说要注意重音的朗读,有的说要学会停顿,有的说把握语调,有的说要控制语速,还有的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感情。说的好极了,老师随后的范读更是把同学们所说的做了一个综合的展示,最后师生合诵,其乐融融,师生的情感共鸣在诵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激发写作欲望

“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断铅笔头”,这是小学生作文难的真实写照。作文难教、难教作文也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对作文没有畏难情绪,教师必须端正教作文的态度,既不能蜻蜓点水式地教学,更不能一带而过地敷衍,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寻找探究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方法和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作文要学会三积累。一是语言方面要建立词汇库,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摘抄佳词佳句,并做好读书笔记。再者要善于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或小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积沙成塔,自然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能妙笔生花。二是材料方面要建立素材库。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的时候就去搜肠刮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素材。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素材俯拾即是,缺少的是必要的采集和记录。因此指导学生拿起笔来记录生活见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三是要加强思想库的积累。现在的孩子普遍懒惰,懒得动笔,懒得动嘴,懒得动脑,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中心不明确,立意不深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善思:平时遇到事情要深入思考一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想象看本质了,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此外,还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会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对写作很有帮助。这三大写作仓库一旦建立,加上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不断充实、扩容,学生就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

有了必要的积累储备,怎样有效利用资源,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如果一味地迎合某种主题,不敢谈自己真实的感受,不愿意发表独到的见解,往往会造成千人一面的尴尬境况。鼓励学生“写诚实的自己的话”也是叶老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引导学生不要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想、自由自在地作文。

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有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师,有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师一定是学习型的教师。漫漫教改路,我们一路前行!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路小学)

上一篇:构建高效小学英语课堂 下一篇:校本培训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