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者的具体职能分析以及创新研究探讨

时间:2022-09-18 06:52:11

关于管理者的具体职能分析以及创新研究探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革新,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必须发挥其管理者固有职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以及流程复制的严重性,单纯的被动的创新是不仅不能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甚至结果有时会适得其反。本论文拟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创造性的探讨如何降低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旨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管理者;创新;市场经济;营销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33-01

一、管理者的职能

现实生活中人总有这样的倾向,将复杂事物简单化。例如将现象说成是本质,将工具当成是目的,这样做本身不存在任何问题,相反,简单分类能使得人在处理复杂但重复性高的问题时能快速凭经验有效达成目标,从某种程度来讲,这才使得人能存活的下来。但这么做有一个弊端,如果某事的历史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未来的话,必定要有所改变,尤其是对于人来说其未来具有非常不确定性的事物。

现代的企业就是这样的存在。越来越多的理论支持说权变才是唯一不变的管理原则,创新才是企业生存的根基所在。但是,为什么呢?或者说上述所说的其实是在说应对的方法,而没有说明白原因和本质。也许有人会把其归因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竞争的加剧,但这不是一个现象么?其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在于企业家其实是在现有信息的参考下,比较成本和收益,尤其是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以确定其做与不做的决策者。这就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企业家其实承担的就是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最终利润,不管盈亏。毕竟如果成本收益都确定了,人人都可以直接比较之后去选择做与不做,那企业家与企业存在的意义也就随之消失了。所以企业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对风险的承担上。

解决了企业家是对风险负责以获取收益的人之后,我们就想知道那在企业中的管理者呢?他们的意义何在?从企业需要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既然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解决未来的不确定性,那么管理者的责任就应该在于减少企业的不确定性风险。由此引申出了管理者的各种职能,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也引发了管理者的原则讨论,如更应人治还是制治,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也诞生了各种问题,如企业怎么优化?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解决的方法也百花齐放,如不断创新,改进流程,从人治迈向制度治。

我们知道,看问题的角度产生了你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管理,站在管理者解决的就是如何降低不确定的思路上来说,管理者该如何做呢?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了这么一个循环,企业盈利不畅,于是寻找根源,发现一个问题,解决掉,又发现一个问题,解决掉。但是越找问题越多,于是全部东西规范化,制度化。但是,按照我们所说的,企业存在的意义来说,企业究竟如何赢利的呢?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过程:承担一个不确定性的成本收益事件,为了达到减轻风险的目的,用新的方法或者说整合现有资源,尽量使不确定的事件变得可以预测,可行的话,重复事件流程,然后竞争者涌入,复制流程,利润在竞争中不断削弱,达到盈利不满意时,重复以上整个过程。我就简单的称他为被创新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各种创造价值做法的来源,创新,标准化,管理职能,战略定位,核心优势等等……但最后一步是很多企业一直认定不可避免的结果,即重复以上流程,上面的所有方法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但是,这个系统的主要矛盾在于整合资源的流程一旦固定,不仅自己易于重复,竞争者也容易复制。而且,以上这些方法都是为了达到降低不确定性的工具和手段,如何让企业自身不是被动接受利润摊薄后才创新呢?我称之为创新动力。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寻找稳定性是人的天性。那么有没有可能让企业自身就用标准化的流程主动重复以上过程呢?答案是肯定的,也必定是未来企业管理者工作的目的。为什么说是管理者的方向呢?因为我们上面说了,管理这就是为企业家降低不确定性风险的最重要的人。

二、管理者创新研究探讨

管理者该如何去做呢?其实就在于管理者如何将这个流程规范化。这里说的规范化当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面面俱到的规定,而应该是一种提供规则,并让处在这个规则内的人能明晰规则的内容,剩下的就应该是每个人按照最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方法去做事,最终在规则的约束下达到我们希望的创新动力。这非常像我们说的市场经济,即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规则),每个人按照最符合自己节约价值观的方法计算成本和收益,最终在市场中达到财富增长。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管理者应该是一种类似环境支持者的角度,即创造和规范创新流程,并将这种规则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适时调整和监控有悖于规则的事件。

三、结论分析与归纳

所有的规则必须有大家一致认可才有执行的可能性,所以,管理者制定的规则应该具有以下性质:

(一)由参与者共同制定并一致认可,如果有反对意见,要仔细斟酌反对者的角度立场,这就要求参与者能站在更高的层次理解规则的意义,即这个规则不是为了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利益,而是为了实现大家共有的远大愿景所提供的必要支持环境。如果参与者的确不能理解,应马上换人并寻找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人到达之前,宁缺毋滥。

(二)这个环境应该体现思想与辩论自由的精神,任何单独的人看问题的角度都是主观而充满偏见的,如果只听某几个人的意见,必定会导致企业风险加剧。

(三)规则一旦制定或者通过上述思想激烈交锋后一旦达成共识,所有人必须坚定执行,监督者必须严肃监督,事实上,如果真能做到是共有调停产物,那么结果必定让所有人充满动力去做,甚至监督也不需要。

(四)这里所说的所有创新规则的性质其实就是为了一点,有效地用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将企业家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让更多的人在决策过程中体验并提前探讨,所以绝不能把方法当成目的,规则要允许并支持对自身的探讨。

如果企业真能做到有这样一种创新动力,即拥有主动创新的规则来支持其参与者不断创新那么,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其实只是这样一种环境的副产品。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吕一林.营销渠道决策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施娟.营销渠道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我国国企薪酬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试析提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