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时间:2022-09-18 06:32:17

小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奥秘。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遵循“情景-----问题-----探究-----反思------提问”。课堂教学中应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即时训练、评点总结”的教学方法。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心里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如教师首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故事、儿歌、谜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

三、重问题情景,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景,问题情景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里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四、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五、重方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要使学生会学,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侧重在“导”上下功夫,在连接处导,关键处导,疑惑处导,求异处导。德国教育家纳斯多尔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成为自主而生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六、走进生活,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总之,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关注孩子牙刷的卫生 下一篇:政府应如何助力皖企走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