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砖混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8 06:28:07

论砖混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打造一个良好的建筑施工环境,把握高质量的建筑工程设施,是时代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砖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开始分析,然后探讨了减少砖混建筑裂缝产生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裂缝原因分析 砖混解决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people on the building quality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build a goo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grasp the construction of facilities of high quality, is the needs of the times, but also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alysis from the formation reasons of brick masonry crack,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cracks in masonry building.

[keyword] crack reason analysis of brick and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5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砖混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1、材料原因和温度原因共同影响结果导致裂缝的产生。当屋顶的隔热效果差,再加上砖砌体与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在膨胀系数上相差一倍,所以容易产生裂缝。

2、因为砖混原材料的性质的原因,其抗变形和抗拉强度能力很弱,当温度变化超过其承受范围时,墙体裂缝就会产生。在室内温度大于室外温度时,楼板和墙体在温度的影响下拉伸,但是由于预期的结构设计,导致这种变化是不合规范的,所以产生图1a中的变化。当室外温度大于室内温度时,温度升高会使得整个建筑物膨胀,导致室外构建的变形量大于室内构建的变形量。室内构建的变形又约束了室外构建的变形。形成了图1b中的变化情况。图中可以看出,靠近地面的温差变化小,约束了建筑物的膨胀;在楼顶和两侧,受到的约束小,所以变形导致的膨胀变化大。

图1aT1>T2剖面图 b T1<T2剖面图

(二)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墙体裂缝

在地基沉降不均匀的情况下,加上设计中也考虑的不周全,对地基刚度的不同没有进行良好设计,导致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主拉应力超过了墙体的抗拉应力,最后墙体被主拉应力所破坏。这种裂缝的一般形式是沉降较小的一边盖过沉降较大的一边,并逐渐向上发展。

图2表示不同的沉降曲线下裂缝产生的情况:

图2:a地基凸形曲线下沉墙体裂缝b地基端部下沉墙体裂缝c地基盆型曲线下沉墙体裂缝(图下都为沉降曲线)

(三)条型毛石质量没有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在关于毛石基础的问题上,由于施工过程的不严谨,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砌筑毛石的砂浆不饱满或者由于堆砌的施工方法不规范,造成基础工程质量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在建筑物使用之后,横向的水平承载能力和竖向的承载能力的作用,导致毛石移位的产生,这就使得造成整个基础沉降不均匀,最后建筑物本身受到主拉应力的破坏。

(四)对冰冻地区和寒冷地区在设计上没有做出特殊处理

寒冷地区,对建筑物的设计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和考虑。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在设计基础埋置深度的时候,在考虑了结构要求的基础上忽略了对基础冰冻线的考虑。埋置基础时,埋置深度在冰冻线之上,导致基底地基土在温度低的作用下膨胀,最后将向上的作用力施加到基础上,并且这种主拉应力超过了墙体的抗拉应力,最终导致裂缝,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裂缝也会变大。

(五)结构设计产生的影响

1、建筑物顶层端部剪应力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与温度是正比例关系,和材料的弹性模量、水平阻力系数、建筑物长度等是非线性的关系,建筑物长度不是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的单一因素,所以只考虑伸缩缝来控制裂缝是不全面的。

2、设计人员对温度应力引起的抗剪强度和变形考虑的很少,造成了设计的缺陷。采用砂浆、砖的强度等级时,越到顶层使用的越低,因为设计人员习惯从强度考虑其强度等级。在设计底部几层时采用M7.5级砂浆、MU10级砖,而到了顶层则采用M5级砂浆,MU10级砖。这就造成了对温度应力的不重视设计缺陷。

3、在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大挑檐,在室内屋盖的地方也现浇一部分屋盖板,联系两者的是外纵墙圈梁,这样就构成了圈梁、现浇屋盖、挑檐这样刚度较大的现浇连续板,但是如果遇到温度变化很大,产生的温度应力又会导致超过了墙体的承受范围而开裂。

二、砖混裂缝的防治对策和处理方法

(一)温度膨胀裂缝处理办法

1、对无安全影响和以后不会再发生的裂缝,用块体嵌补或者砂浆嵌缝的方法进行处理;2、由于温度变化而张开和闭合的裂缝,可以使用封闭法处理;3、若采用抽砖修补,则需要将松散砂浆和碎砖进行清理,没有抽砖的部分应该采用灌浆的方法进行填补;4、对于重要部位的裂缝。其对于承载力有很大影响的地方,应该设设预应力拉杆、钢筋混凝土围梁、加钢套箍的办法治理5、对无承载力影响的裂缝,或者深进裂缝,将环氧粘贴玻璃布、环氧胶泥、水泥砂浆涂抹于表面就可以了。

(二)沉降裂缝的处理办法

沉降裂缝的处理方法:房屋的沉降问题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稳定裂缝问题,时间边长会裂缝会有加大的趋势。1、若地基沉降差不多已经接近稳定,则可采取如配置钢筋网片外浇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灌缝、部分重修等处理方法;2、对于地基沉降还没有稳定的建筑,可以采用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对于材料干缩问题的裂缝处理措施

对墙体控制缝的设置时,首先是控制缝的位置,对于无洞墙体,外墙不大于8米或者墙自身高度的3倍;有规则洞口,外墙小于等于6米;在转角的地方,控制缝到墙转角的距离不应大于4.5米。

控制缝位置设置原则,在墙高度、厚度突然变化处、不大于转角墙或者相交墙允许接缝距离的一半处、门洞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控制缝做成隐式的,宽度不大于12毫米;高度不大于3层的房屋,应该沿房屋墙体进行全高设置,大于2层的房屋,可以在顶层墙体和1―2层的上述位置进行设置;楼、屋盖处的控制缝可以不贯通,但是宜做成假缝,来做备用。

(四)在设计时重视抗裂缝处理

设计时,需要将传力清楚、模型设置准确、负载预测准确,避免因为砌体承载力问题造成的裂缝;按要求设置构造柱和圈梁,避免地基不均匀的沉降和温度差异引起裂缝的产生;对于墙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强度计算,并且从源头设计时防止裂缝的产生。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做出建筑物平面、场地、基础布置形式、外形等的综合分析,在设计时做好预防抗裂的准备。

(五)进行材料质量监控

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把握好材料这一关,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保证施工原材料的质量、保证砂浆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易和性、有正确的组砌方法、窗的钢筋混凝土边框与墙体相结合的地方,应该留备空隙,再灌注混凝土,保证良好的缝合。

三、总结

建筑物的裂缝问题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后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做出预防准备和处理,这样就可以降低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本文专门分析了砖混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且给出了在由于温度或者地基沉降造成裂缝问题后的相对的解决对策,也从设计、材料干缩和施工质量上给出了针对裂缝产生的对策。砖混建筑裂缝问题还需要长期的实践、研究,这样才可以不断的改进工程质量,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波.浅谈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病因以及防治措施,建筑发展方向,2010.4.

[2]张俊杰.对建筑工程中的砖混结构裂缝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2011.3.

[3]张路明.论砖混结构的房屋墙体裂缝并给与预治措施,科技风,2010(13).

上一篇:浅析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对策 下一篇:对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的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