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文化语境,提高学生语篇输出能力

时间:2022-09-18 06:00:24

重视文化语境,提高学生语篇输出能力

摘要:语言的习得需要一定的语境,在语境中运用语言,教学则事半功倍。而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独立的词汇、句子和语法学习,导致学习者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没有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立足语篇教学,依托语境能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根据英语中文化语境的体验,然后进行整体学习,加强语用训练,进而提高输出能力。

关键词:文化语境;语篇输出;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06

语言交际并不是以词汇或句子形式进行的,词汇和句子不是语言交际的现实单位,只有语篇才是语言交际的现实形式。语篇教学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和应用性,有利于学习者使用语言获取信息,有利于将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语篇之所以被称之为语篇,不在于其长短,而在于是否有语境依托。所以,语篇教学的核心思想即创设情境,训练语用。

文化语境给予语篇其价值,主要是指在话语事件中参与者所共有的有关社会机构和思想意识方面的背景知识(张德禄等,2005)。在本族语讲话者的交流中,他们的交流内容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和语言社团所建立起来的共有知识,表达的是他们的经历。所以,本族语讲话者对他们之间的话语是可以预测和理解的。掌握了目的语的文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目的语,还有助于实际的交际行为、正确的称呼和礼节。注重相互间的习惯、习俗,甚至是小小的表情都会使人们的交际非常轻松、愉快。教师在输入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渗透方式:

一、交流输入,积累知识

语言学家沃尔森曾经说过:“在与外国人的接触当中讲本族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相反,对于违反讲话规则常被认为是没礼貌的。”英语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工具,与英语本身承载的文化不应该割裂开来。就比如小学英语启蒙阶段,“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是n堂上交流对话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但实际上,英语人与他人碰面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m...”,对方自然会立即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有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不仅如此,中西方国家关于问候、致谢、道歉、称赞以及禁忌语乃至体态语等,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在话语方面,有些话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得体,但在英美人听起来就不恰当,甚至误解。比如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汉语中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就是“It is my duty . I ought to do that.”英美人听了就可能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的帮助不见得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职责而已或不得已而为之。应该说 :“ You are welcome. It is my pleasure. Not at all.”等,才是最得体的回答。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学语言、肢体语言都遵循文化交际需求。

二、激活教材,适时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要逐步渗透包括国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文化意识。我们一些英语教师一直苦叹在课堂中为学生输入英语文化知识,偶尔能借用教材每单元的“good to know”部分,但讲述起来有时太过枯燥无味,且收不到实效。其实,英语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教授星期的单词时,可对比我国将星期一作为一星期的开始,而西方国家将星期日作为一星期的开始,以及星期的由来含义等。教授颜色、数字等单词时可以渗透不同颜色、数字在中西方所代表的不同意义等。此外,一些地道俚语的加入也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例如:Give me five. Give me a hand.等。

三、课外活动,文化熏陶

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杂志、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其次,可以多观察收集生活中的英语。如KFC,WC,餐巾纸上的soft, 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Windows, E-mail...这些都让学生在学习字母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多阅读,多思考,多观察,所谓的“外语思维阶段”自然就会悄然而至了。

总之,英语教学是整体的教学。就好像我们语文课本中,任何生词都是在篇章中出现,并通过文章阅读而理解含义。语言的教学都是相通和相同的。过去,我们做了很多割裂语言的事。我们曾非常明确地定一些课型,如:单词教学,句型教学,语音教学……这些教学其实都可以融合在语篇中。语篇教学本身就是整体性教学。因为语篇而有了语境,因为语境而活了语言,因为活的语言而有了语用功能。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它既是一个chain,有是一个cycle结构。不论我们如何教学语篇,我们最终要做的就是实现语言的语用功能,我们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使用,没有用处就没有了一切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 力.语篇理论在EFL教学中的应用[M].课程教材教研所,2013.

[2] 凌应强.语义理解的四种基本模式[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2).

[3] 邵杨君.探寻小学英语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J].校园英语,2008(4).

[4] 夏恩力.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篇教学[J].文理导航,2014(6).

[5] 刘丽娟.浅谈交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5(3).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白石小学 325600)

上一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