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8 05:46:45

论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田童蓉(1988.9~),女,黑龙江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在读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摘 要:尤金・奈达(Eugene・Nida)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著名学者和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成就在于“功能对等论”翻译理论的提出。本文将从词汇和句子的角度分析“功能对等论”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关键词:奈达;功能对等;汉译英

一、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信息论和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标准,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是对翻译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首先,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评价标准。其次,他提出的“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标准也不同于传统的“忠实”标准。第三,他用新的眼光看待翻译过程,认为翻译过程还应包括译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评价。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如今在各种文体的英汉互译中应用十分广泛。下文将分别从词汇和句子的角度对其在汉译英中的应用做出分析。

(一)词汇层面

在翻译一些新词、成语、网络词语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译语读者产生与原语读者等同的心里感受和对词汇的理解。这时,“功能对等”理论在这些词汇的翻译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爆冷门:a dark horse bobbing up

“冷门”指出人意料的结果。原文中并没有提及“黑马”或“跳出”等词语,而其翻译出现了“a dark horse”和“bob up”等词,虽然形式与原文不尽相同,但却能使译语的读者产生与原语读者相似的“出乎意料”的感受。

菜鸟:green hand

“菜鸟”属于网络词语,比喻在某些方面应用水平较低者,兼有新手或者生手的意思。而“green hand”恰巧指“生手;没有经验的人”。这种表达也可以使读者很好的理解原词的含义。

虎父无犬子:a wise goose never lays a tame egg

在这个词中原文出现了“虎”和“犬”这两个词,而译文则用“goose”和“egg”二词译之。虽然在形式上与原文有不同,但在意义上却很好的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很好的使用了功能对等的手段,使译语读者同原语读者有类似甚至相同的理解。

班门弄斧:teach ones grandma to suck eggs

“班门弄斧”一词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如译文把“鲁班”用音译法译出,再采取加注的形式说明该成语的出处会非常嗦,且不适合用于词汇的翻译。而本例中的译文很好的将该成语的内涵译出,使原文和译文达到了功能上的对等。

(二)句子层面

剧作家老舍三幕剧《茶馆》有英若诚和约翰・霍华德翻译的两个英文版本。在戏里有很多的口语化的成语。例如:

刘麻子:告诉你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耽误了事别怨我!

Pock-Mark L IU: I’m telling you,you won’t find another chance like this.If you lose it,don’t blame me!(英若诚)

POCKFACE L IU: I’m telling you,this is your only chance.If you miss it,don’t blame me.(约翰・霍华德)

“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这个习语的意思是指机会难得。英若诚的翻译比霍华德的更接近原意。另外,“村”“店”的翻译如果直接转化为“village”和“store”不妥,会让译文读者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两位译者在翻译时都采用了意译来避开对这两个字的直译,在翻译中都保留了源语意义,做到了功能上的对等翻译。

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

Eunuch Pang: Well said! Let’s both try our best,and see what happens.(英若诚)

EUNUCH PANG: Nicely said.Like 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we each have our own strengths,eh?(Laughs heartily)(约翰・霍华德)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是中国的一个神话传说,是说八仙要穿越大海,每位仙人都要展现出自己法力。霍华德的翻译虽然保持了原文的形象,将之翻译成了字面意思,但使读者对译文理解产生困难。而英若诚则采取了意译,译成“尽力”,这是原文信息的隐含意义,虽不能达到语言形式的对等,但考虑到了读者的理解,实现了功能对等。

吴祥子:松二爷,你们的铁杆庄稼不行了,我们的灰色大褂反倒成了铁杆庄稼,哈哈哈!

Wu Xiangz: Master Song,your bannermen’s subsidy used to be a sure source of income.Well,that’s all gone now.But our gray gowns proved a better bet,eh?(英若诚)

VU XIANGZI(laughing): Second Elder Song,you bannermen’s stipends have dried up,but our“Grey Gown Department”is flourishing better than ever.(约翰・霍华德)

“铁杆庄稼”是用来指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在清朝满族人可以定期领取生活费。但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这种特权被政府取消了。两位译者都很熟悉这个历史背景,所以他们把它译成“八旗子弟的生活费”和“八旗子弟的补贴”。虽然把原文隐喻翻译成一个明喻,但这使读者更容易领会原文的含义以免被隐喻词误导,很好地实现了功能对等。

三.结论

奈达“功能对等”的理论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英译汉或汉译英中如果遇到译文无法与原文保持完全对等时,译者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理论,舍弃原文形式而将其内涵译出,以便使读者更好理解原文的意思并产生同原文读者相似甚至相同的内心感受。

同时也应当指出,奈达的理论也有一些值得探讨之处。第一,奈达的翻译论源于其对《圣经》翻译的经验,因此,他所提出的翻译标准未必适用于所有的文本。第二,他认为翻译中要尽可能使用译文读者所熟悉的表达方式来替换难懂的原语惯常表达法。而翻译的目的之一是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原语的一些方式有利于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知晓外国文化,丰富本国的语言。

参考文献

[1]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 尧文群,《从英译本的翻译实例评文学作品的等效翻译》[J],华东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上一篇: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小学音乐课堂 下一篇:教师如何讲解古诗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