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张文荣的角色人生

时间:2022-09-18 05:45:48

从最初怀揣2000元的牛刀小试,到如今建立资产几十个亿,涉足工业、教育、房产的大型集团公司,张文荣的传奇故事是商界经久不衰的谈资。可张文荣看自己,只不过是演好了各种角色而已。

“你要把中国的文化拿出去,这是你的角色,你的义务。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大的一个场合。人家有七十六个国家的国旗,但中国的国旗没有,这不是笑话吗?!”张文荣猛然提高音量,脸色涨得通红。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象41岁的张文荣还会如此愤怒,即便桌上的录音笔还在默默工作,即便当时他“发飙”的对象是大使馆的中国官员,即便那件让他不爽的事距今已有大半年之久。

此刻,对张文荣来说,他的身份不是声名显赫的亚龙投资公司董事长,不是光环笼罩的全国劳模,不是备受媒体追捧的明星商人,而是在异国无法忍受祖国遭冷遇的中国公民。

“是什么角色,就应该尽力把自己这个角色的事做好,那样整个国家才会发展!”张文荣有些忿忿地说。

这时候,张的某种特性流露无疑:最简洁的语言,说最简单的道理。

性情老板

张文荣是一个第一眼就能给人留下“亲和”印象的人:头发稀疏,眉毛细淡,眼睛不大,嘴唇稍厚,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两眉之间,嵌有一颗黑痣。

对此有人说这是厚道相,有人说这是福相,还有人说这是明星相,不过到底是什么相并不重要,张文荣更愿意活出自己的真性情,依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和把握命运。

只要是对温州商人稍有了解的人,都会从各种途径听到过有关张文荣创业的传奇故事,但也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张文荣的发家其实并不值得炫耀,从卖T恤、卖摩托到卖废铜,无一例外都是“投机倒把”的行为。

当这样一些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退出历史舞台时,很多靠此掘到第一桶金的大佬们都会有所顾忌。但张文荣对自己的这段历史从不遮遮掩掩,无论是接受媒体采访或是在公开的个人资料中,张文荣所表现出来的坦率和真诚有些让人吃惊。

“我赚的钱,其实是用了信息的不对称。”在一次做客人物访谈类节目时,张文荣如此回应观众的质疑。

张文荣的性情在朋友们面前更是毫不掩饰,一次酒宴正酣,众人提到张小时候练过的武术,张文荣竟然当场就“秀”了一下功夫,标准的“一字开”令众人瞠目结舌。

采访张文荣时,你不要指望从他口中听到什么高深的理论,一切事情都简简单单,游刃有余。

有人问他管理企业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就八个字:分工明确,尽力尽责。接着,他会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图,从董事长到部门负责人,甚至到搞清洁工作的阿姨,他都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每个人都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其实就可以了。”张文荣说。

不简单的“简单”

如果从张文荣简单的表述方式中跳出来,他的创业故事其实没那么简单,在各大媒体的诠释下,张文荣就像是一个过五关闯六将的斗士,没有人能阻止他对目标的追求。

但回忆在上海打拼的20年,张文荣还是将其划分为简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五年,是张文荣的创业期,他最大的目标就是要生存,要立足,要有户口,要有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那个时候他住不起宾馆,不能租房买房,只能住招待所,吃饭也是问题,没有购粮证和户口本,买不到粮食。他决定两个月就学会上海话,尽量转变自己,并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到了第二个五年,张文荣的事业进入发展期。生活上,1990年代可以买房子、租房子,购粮证被取消,户口和小孩读书问题也解决了。工作上,外地人可以注册公司,可以拥有自己的品牌和业务。

进入第三个五年,张文荣的日子更加滋润。“公司和业务都有了,我们开始追求品牌、求福利、求文化。我去读书、去学习,家庭的文化娱乐、子女的教育也都逐步跟上了,跟上海人的家庭一样了。”

而当第四个五年到来时,张文荣已经能够更多地考虑为社会作贡献了。几十年在商界摸爬滚打的张文荣很清楚,房产对他来说是短期行为,投资工业是中期行为,而教育才是长期培养品牌的过程。

“我对自己有一个定位,我不可能做到像李嘉诚、包玉刚那样,但我可以追求自己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教育产业可以帮助我实现这一理想。”张文荣多次在媒体面前表示。

所以,张文荣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投资的金苹果学校,除了建造最漂亮的校园,引进最好的老师和教育模式,他对细节的在乎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连卫生间里的插花花梗太长、电梯角落藏一只蚊子等他都会忍不住亲自过问。

张文荣最近还在亲自过问的,是公司的制度化建设,他决定要让公司摆脱“个人魅力式”的运行模式,要求所有业务往来市场化、管理模式制度化、待人接物人性化。

从个人理想来说,张文荣现在考虑的是要让亚龙的员工感觉自己不止自豪、而且体面、快乐。张文荣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脑袋比口袋富,才是真正的富,但是绝大多数人的脑袋富是建立在口袋富的基础上的。

扮演好角色

很多媒体在分析张文荣成功的原因时,除了归结为温州人特有的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外,还喜欢使用“平和的心态”、“开拓进取”、“踏实谨慎”等字眼。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张文荣的“角色观”支撑了他人生的全部。

当然,在张文荣的人生历程中,爷爷在童年时期的言传身教,至今让他受益匪浅。张多次公开表示:“我能有今天,得感谢我的爷爷,爷爷是我最崇拜与爱戴的人。”

应该说,张文荣的第一个角色意识就是做爷爷心目中“最棒的孙子”,他牢记爷爷的教诲:“男儿当自强,要靠自己养活自己,谦让一点不是吃亏,忍受痛苦才能做大事。”

张文荣对自己每个阶段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楚,“孙子”、“儿子”、“朋友”、“丈夫”、“父亲”、“董事长”⋯⋯无论扮演怎样的角色,他对自己的要求都是做到最好,做不到最好,他不会轻易让自己过关。

2005年10月,张文荣到南美进行经贸考察,在一家悬挂各国国旗的阿根廷餐厅里,他发现没有中国国旗的踪影,便立即自掏腰包买了一面,但大使馆当时却有些不以为然,这一下子让他愤怒了。

有人认为张文荣此举有小题大做之嫌,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张这几年来的所思所想,恐怕也在情理之中―该大使馆的官员没有做好自己的角色。

对张文荣来说,他考虑的正是如何让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他很清楚自己是一名中国企业家,代表的是中国人,当时让他热血澎湃的,就是纯粹的民族自尊心。

然而,张文荣不喜欢自己被贴上“伟大”、“爱国”这类高调的标签,他还是喜欢踏踏实实做些符合自己“角色”的事。

就因为他是上海市人大代表,所以他跑了500多个菜场,写出一本64页厚的《关于上海市食品卫生情况的调查报告》。当这份调查报告后来引起轰动时,张文荣的反应却很平淡:“我不过是把自己的角色做好罢了。”

上一篇:在古代你会是哪种类型的皇帝? 下一篇:黄富强,让凉茶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