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

时间:2022-09-18 03:25:39

髋部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85―1672(2007)―06―0556―02

作者单位:472533 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中心卫生院

髋部损伤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部骨折和髋关节脱位及骨折脱位。其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且部分病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息。伤后常卧床不起,更易发生肺炎、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甚至致患者死亡。故临床上多主张对此类骨折早期行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髋关节脱位及无移位骨折,骨牵引术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这就要求在牵引期间加强护理,从而防止并发症及死亡的出现。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髋部损伤患者42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2例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35岁,平均62.5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褥疮、骨髓炎、心脑血管意外、泌尿系统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

1.1.1并发症分析并发症肺部感染褥疮下肢静脉栓塞心脑血管意外其它例数14 12 6 4 6百分比33.3:28.6:14.3:9.5:14.3。

1.2临床分析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及褥疮所占比例高达61.9%,这两种并发症多由长期卧床所致,可见如何缩短卧床时间及如何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2 护理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知,良好的护理对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是十分重要的。

2.1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期间无痛及术后止痛方法,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准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2.2术前明确治疗配合医生做好无菌操作参与医师麻醉师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了解手术方案,明确观察和护理要点,以利于术后护理。对每一个患者作好术前备皮及术后伤后周围的清洁工作。对牵引患者应在针眼处用75%酒精每天滴注两次,保持无菌。同时保持针眼及伤口周围保洁工作。同时应注意牵引的有效性并防止其偏斜。

2.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新入院及术后病人,应常规交班并加强巡视,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肢血循情况及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情况出现。

2.4积极预防并发症

2.4.1预防褥疮患者由于术后或牵引后长期仰卧,肩胛部、骶尾部、足跟骨等骨隆突部位极易出现褥疮,应保持床单被褥的干燥、清洁,并做好解除局部压力的护理:①经常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是最简单的解除局部压力的办法,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并辅以手法按摩。②有条件的最好使用电动按摩床垫,气圈及足垫圈。③在床上大小便应正确使用便盆,便后保持肛周清洁及干燥。

2.4.2预防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 由于患者术后的仰卧不利于排痰及排尿,而易致坠积性肺炎和尿路感染,应特别注意:①多靠起,多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②每日保持房间及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预防感冒。

2.4.3预防进行性营养不良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应多吃水果、蔬菜及易消化食物,防止便秘。同时多鼓励病人加强正确的功能锻炼及有规律的腹部按摩。必要时使用润肠及缓泻剂。

2.4.4预防脑血管病①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警惕有原有疾病的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症状及时处理,并请相关科室医师诊断处理。

2.4.5康复训练方法 ①术后第l天即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放松,如此反复,预防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②对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3~5天开始做CPM机运动。一般从20~30开始,每天2次,每次1―2小时。以后每天增加5~10。此外,指导患者患肢直腿抬高训练,要求足跟离床20cm,在空中停顿5~10秒放下,如此反复,每次30~50下,每天3~4次。

3 讨论

髋部骨折因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且患者多为高龄。所以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护理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研究认为:术前的心理暗示及指导可增加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信心。术后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术后痊愈的重要措施,尤其强调的是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最好是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因为,早期关节内与关节周围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有粘连尚未完全机化,锻炼难度不大,可较快恢复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被动和主动相结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实践证明:经过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与康复锻炼,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上一篇: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1例 下一篇:肺癌早期120例影像及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