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9-18 03:17:37

四川省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数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各地市柔道运动员的损伤特点、损伤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建议。旨在为我省柔道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使柔道运动向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四川省 柔道专业学生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柔道自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传入我国,并得到深入的开展,目前在各省地市都设有柔道专业队。柔道是一项身体对抗激烈、运动强度大、专项技术性强且具有不可预测的接触性竞技项目。在柔道运动激烈的对抗中,运动员之间的相互搂抱、摔打、扭转等动作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损伤后常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给运动员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不但会影响运动员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柔道运动员的正常生活。因此,本文在探讨、分析四川省省体育运动学校、各地市柔道队柔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预防措施,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少柔道运动中损伤的发生。

一、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四川省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对象:以四川省省体育运动学校、省运动技术学院、各地市体育运动学校和奥林匹克学校的柔道专业学生共107人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7±2.62岁,训练年限1~5年。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需要,查阅相关柔道、运动损伤方面的相关文献和书籍若干。

2.问卷调查法。为了系统了解和掌握四川省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损伤特点、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真实情况,笔者制作并发放两份问卷,一是柔道专业学生问卷,二是柔道教练员问卷。其中发放学生问卷131份,回收128份,回收率97.8%,其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为91.4%;发放教练员问卷11份,其有效问卷11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3.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柔道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损伤发生率是指损伤在运动中发生的概率。通过调查发现,在117名学生中,有95名学生过运动损伤,发生率为80.3%。另外,在损伤的95名学生中,损伤人次(同一多次受伤只计一例)总计为303人次,3.19次/人。这说明我省柔道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十分普遍,值得重视,对柔道正常教学、训练和比赛造成较大影响。

(二)柔道运动损伤的部位

调查显示,我省柔道学生的主要运动损伤部位是:膝部81人次,占总选择人次的26.7%;,腰部69人次,占22.8%;踝部47人次,占15.5%;肩部34人次,占11.2%;肘部28人次,占9.2%;指部23人次,占7.6%。其他部位的损伤有21人次,共占6.9%。

(三)柔道运动损伤的类型和性质

柔道运动损伤类型表现在软组织损伤和关节、韧带损伤方面。其中发生软组织损伤的有129人次,占总损伤数的42.6%;发生关节、韧带损伤的有134人次,占44.2%;发生骨折的有40人次,占13.2%。损伤种类的相对集中与柔道运动身体接触多、对抗性等运动特点有关。另外,由调查结果得知,我省柔道学生的损伤多以急性损伤为主,这方面损伤有199人次,占65.6%,其余104人次为慢性损伤,占34.4%。

(四)柔道运动损伤的程度

运动损伤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伤后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训练的列为“轻度损伤”;伤后一周内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停止或减少局部活动的列为“中度损伤”;伤后一周以上完全不能运动的列为“重度损伤”。

通过对我省柔道学生的运动损伤程度发现,发生“轻度损伤”的有153人次,占总选择人次50.5%;发生“中度损伤”的有111人次,占36.6%;发生“重度损伤”的有39人次,占12.9%,这表明我省柔道运动损伤多以轻中度为主。

(五)柔道运动损伤的原因

表1 四川省柔道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统计表(n=95)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选择人数(n) 所占总人次比例(%)

准备活动不充分 35 11.5

技术动作掌握不到位、不正确 71 23.4

身体素质差或运动负荷过大 73 24.1

注意力不集中 38 12.5

自我保护意识、措施缺乏 39 12.9

带伤训练或旧病复发 17 5.6

对损伤知识和重视度不够 12 4

其他 18 5.9

总选择人次 303

除与其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有关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致因。由表1的统计得知,我省柔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活动不充分,这部分占总选择人次的11.5%。这部分学生从思想上对准备活动部重视,认为准备活动只会消耗自身体力,他们在做准备活动不认真,或只是简单做一些动作应付一下,或根本不去做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通过调查得知,教师在安全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很少强调和示范容易发生损伤的相关技术动作。这都有可能成为损伤发生的诱因。

2.技术动作掌握不到位或不正确,这方面占23.4%。在柔道运动中,经常看到由于学生技术动作不正确,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完善、熟练,或动作粗野,或出现一些犯规动作等都会加大损伤的发生率;

3.身体素质差、运动负荷过大,这部分占24.1%。如运动员身体素质本身就较差,或运动负荷过大就会导致运动员“疲劳运动”,从而使损伤“有机可乘”;

4.注意力不集中,这部分占12.5%。注意力不集中就会使运动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中去,从而技术动作的质量就会有所下降,保护动作或措施部及时;

5.自我保护意识、措施缺乏,这部分占12.9%。运动过程中,学生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够、在思想上不重视,不能积极地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至于运动损伤的发生。另外,调查走访发现,柔道场地、服装或气候等其他因素也会对损伤产生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手足沙浴 第8期 下一篇:千古瞬间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