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千刀万剐”下的光影国粹

时间:2022-09-18 02:17:04

皮影,“千刀万剐”下的光影国粹

“这个影人是三千刀雕刻出来的,那个是五千刀的。”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崔馆长口中的宝贝都有着一段“千刀万剐”的诞生史。同样,挣扎在生活最底层、经过两千载荏苒光阴的皮影艺术,何曾没有一段“千刀万剐”的血泪史。而今,春晚舞台上一群老太太惟妙惟肖的舞蹈也曾让人想起渐渐被遗忘的“皮影儿戏”,于是,有些人开始关注,更有些人开始收藏,北京大栅栏还有了专门的剧场,但皮影仍然艰难地挣扎在存亡边缘。

最早的寓教于乐与最后的“十八层地狱”

“在法国演出时,发现国外很多博物馆都收藏着皮影艺术品,而皮影的发源地――中国,却没有一家专门的皮影艺术博物馆。”崔老谈起自己创立私人博物馆的初衷时说,“我就是爱国,我们的宝贝不能靠外国人来保护,要靠自己。”

“皮影才是真正的国粹,京剧才300多年的历史,皮影可是2000多年的国宝。”这是崔馆长对所有参观者的开场白。几十年来,老人始终想为这真正的国粹证明真身。

两千多年的宝贝起源也着实有趣。当年孔子的学生子夏,在山西孝义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动画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立刻受到百姓的喜爱,最后发展成流派繁多的皮影戏,就连清光绪年间明令禁演也从未使其消失。

“生、旦、净、末、丑,唱、念、坐、打、翻,这都是出自皮影戏。”崔馆长骄傲地说。作为普通百姓心目中的草根艺术,皮影戏无非是那“一口道出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的光影变化;作为艺术家倾注毕生精力与热情的艺术事业,皮影则是汇集人物设计,刀工制作,剧本编写,舞台设计,音乐伴奏,现场表演等多种杂学精华的“文化聚宝盆”。

如今很多的草根艺术,如小沈阳的二人转,郭德纲的三俗相声,西方街头的视觉涂鸦,都因朴素、亲民焕发出勃勃生命力。皮影戏看似同为草根的艺术表演,却经历了明清鼎盛,流派纷呈的繁华后一落千丈,这是为何?在博物馆浏览过那些道光年间的老剧本,瞻仰过崔馆长那些关于皮影的学术著作,细品过那玲珑剔透里的博大美学,才会发现皮影并不完全是一门草根艺术。由于看似草根的外在形式,它缺乏了太多人文关怀的滋养,没有了血液般的唱腔、没有了人的操纵,一堆影人了无生趣。

在第六展厅里,崔老很激动地介绍镇馆之宝――明代皮影“十八层地狱”,这也是世界仅存的最后一套“十八层地狱”皮影。曾有外国人想用十万美元购买这套稀世珍宝,但被崔老一口回绝。老人望着那深黑色皮影的眼神同样漆黑幽深,皮影戏曾经盛极一时的国粹,也要追进历史的漩涡,掉进无人问津的十八层地狱吗?

皮影背后的无奈

十四岁那年,家里有着八个兄弟姐妹的崔老,没钱读书。家住新街口的他,常常路过北影、科影、人民剧场、总政歌舞团,算是深受艺术氛围熏陶。但当时性格内向的他,没有勇气走到前台表演,所以选择了既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当幕后英雄的皮影。这个选择,让他今后与皮影朝夕相伴,从“影”人生。

跟随着北京皮影艺术团,皮影艺术的演、编、导生涯给他带来了无穷快乐。他不仅走遍全国,更多次出访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同时更是结交中外好友,还收了不少洋学生。老人也常感叹:“怎么洋学生越来越多,而自己人却对自己的文化越来越不关心。”对于博物馆里70%的参观者都是外宾,老人既高兴,又无奈。

一种艺术文化的传承,绝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需要的是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整个国家的重视,亿万民众的关心。有关部门可以给这些艺术封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桂冠,但实际的支持却是杯水车薪。

“我们开的公用电话,是当时西城区收入最高的电话亭。因为日夜开张,还受到过西城区电话局的表扬。”崔老的妻子王阿姨,讲起了他们开了六年公用电话和小卖部,当时就为攒钱开博物馆。最后的成果让人欣慰,但过程却令人心酸。政府该做的是表扬勤劳的老艺术家自力更生,还是该为艺术传承提供些更充足的资金,更宽广的空间呢?老人的子女都在国外,因皮影结缘的义子也邀请老人去国外享受生活。但望望满屋子的头盔影人,还有哪里比这里更让人享受,还有哪里更容得下这国粹的生存,还有哪里更是老人永远的牵挂。

崔老讲到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片中富贵青筋进出,用尽力气吼出的就是皮影的调子。只是时代的无奈,将现实扭曲为皮影,而皮影的无奈又该吼向哪里?

“浮躁”的草根娱乐

草根娱乐的人才缺失,很多的瓶颈制约着皮影艺术的发展。八十年代初,老人与北京一些机关幼儿园合作,让师生们都爱上了皮影这门欢乐的艺术,在校园问掀起了一股“皮影热”。

现在崔老与北京上地实验中学、北京科技大学的合作同样吸引了一部分年青人。另外,和西直门老年活动中心的合作,更是丰富了一群鹤发童颜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他还准备在美国开一个皮影博物馆分馆,老人不仅希望国粹由我们自己珍藏,更希望与世界分享这份美丽,让世界都知道这份美丽属于我们――中国。

坐在电脑前看一段周立波视频,与看那青灯淡幕下的朦胧韵致相比,毫无疑问,人们更乐意追捧前者。皮影这朦胧细微的美,难道只能湮没在这浮躁的娱乐盛世里?有人提出了“用皮影戏来拯救中国动画”的方案,是皮影拯救动画还是动画拯救皮影呢?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杜琪峰、韦家辉导演的香港大片《钟无艳》中那段精彩的皮影戏表演似乎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出路。

“二师兄,我不坐飞机去美国,我有我的跟斗云,一翻十万八千里。”

“猴哥,我还要背媳妇呢,只能坐飞机了,你等着我啊。”

崔老在后台即兴地演起了一段皮影戏,逗得唯一的观众老伴儿咯咯直乐,两位老人有点心酸的自娱自乐。虽然只有左手能动,崔老依然能把皮影要得活灵活现的。如果没有团队,博物馆里就少有人来,三万件孤独的影人无声地陪伴两位老人,难得有机会吼一吼皮影调子,活动活动影人儿的关节,敲打敲打蒙尘的锣鼓家什。

不需要专业的戏曲剧本,舞台设计,只是一份快乐生活的情趣。和家人、朋友一起DIY一件自己的“影人”,把自己生活的小情节编成一段小品,或者羞涩的恋人用来求爱,如今的都市生活不就是需要这样的一点点小情调?如果陶艺吧、手工坊已经成为都市白领的时尚玩法,趣味无穷的“皮影戏”也可以成为新的时尚绿色娱乐方式。动手动脑之余,还能细细玩味那方寸屏幕里的人生点滴。

无论是电影,数字媒体,移动媒体等等,都是可以广泛借助的传播力量。民间艺术应该搭上这发展的高速列车,而不是封印在玻璃框里的十八层地狱;国粹文化应该是中国闪耀世界的光辉符号,而不是寥落在六旬老人无奈心里的璞玉。

沉浮于人间大戏中,皮影,这光影国粹,“千刀万剐”下透出了这份玲珑剔透的美丽:“千刀万剐”中饱尝了人情冷暖、世道沧桑;“千刀万剐”后能否开拓出一片新的发展天地?你我皆是操刀者。

上一篇:格物:花从釉里吐分明 下一篇:“一两田黄三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