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时间:2022-09-18 01:25:50

HIV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摘 要 目的:探讨HIV孕产妇心理护理的时机、内容及形式。方法:将38例HIV孕产妇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心理护理。结果:26例实行了母婴阻断,未出现护理不当引发的产后并发症。结论: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HIV孕产妇情绪稳定,成功的实行母婴阻断。

关键词 HIV孕产妇 心理 护理

通过对我科2006年8月~2010年7月收治38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后进行的健康教育,收到较好效果。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8例,年龄20~36岁,其中汉族20例,佤族9例,布朗族4例,拉祜族3例,傣族2例。分娩11例,宫外孕5例,引产7例,剖宫产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卑、绝望、恐惧心理。

常见心理问题

强烈震惊、愤怒:当被诊断或意识到自己感染上HIV病毒时,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这对当事人是一种极为重大的应急事件,患者面临的压力,HIV感染病毒时终身的且存在传染的危险性,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毫无思想准备,不知所措,心理失去平衡,担心丈夫及家人的嫌弃,丧失亲情及友情,身体上疾病何时发生,是否传染给胎儿,出生的新生儿是否健康,是否继续妊娠分娩,是否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服药的不良反应。担心家庭、生活、事业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严重失眠、困惑、不知所措、麻木。

恐惧与绝望:艾滋病有“世界瘟疫”、“超级癌症”之称,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也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将面临潜在的被遗弃的危险,故确诊后等于被判定为慢性死亡,患者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听之任之,不论怎样劝说都难以服从治疗,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

心理护理

理解和应对患者的心理防卫机制:应在安全的环境下提供辅导,在服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隐私以及阳性诊断对其心理的影响。以真诚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及从医行为对待患者,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切记歧视患者,关心而不是同情患者,医护人员应有接纳的态度,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和诚恳倾听患者的叙述,切记批评患者,使患者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只有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辅导才能顺利进行。诱导其宣泄心中的郁闷,消除不良情绪。协助患者建立自我照顾的技巧,向患者解释HIV相关知识,治疗方案,母婴传播阻断的意义,提供有关抗病毒药物信息,保持良好依从性的意义。以及如何面对可能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何服药以及如何观察不良反应。反复强调依从性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帮助患者建立遵医行为,激励患者以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正确对待现实和未来的生活。

加强健康教育指导:①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向患者发放宣传资料、图片,面对面口头讲解,进行随访,帮助孕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注意每日所需热量,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选择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定期测量体重,观察体重增长变化情况,告诉孕妇自我检查与定期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指导其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异常症状,做好自我监测。新生儿出生后合理喂养,按时给予抗病毒药物。②针对其心理适应程度,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感受,针对性的解决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接受事实,使其逐渐适应新角色。告知孕妇及配偶,孕妇情绪变化可以通过血液和内分泌的改变对胎儿产生影响,过度的紧张焦虑可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同时易发生妊娠期与分娩期的并发症。鼓励孕妇调整与家人的关系,动员孕妇配偶与家人共同参与,对孕妇提供心理支持,以缓解不同程度的焦虑。

讨 论

所有HIV孕产妇都存在着复杂的身心问题,我们必须把整体护理的观念贯穿在护理工作中,运用护理程序,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来评估存在的护理问题。给患者提供全面的、因人而异的科学护理。

上一篇:建平县2005~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分析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提高慢乙肝病人应用干扰素依从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