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18 12:46:06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设计

摘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任务。本人结合自身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 有效教学 设计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需要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能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并积极投入到练习中,而且在通过多次练习后,学生能喜欢上、能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或技术动作。如何在有限的场地与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实效性与生活性

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其引导性,不能按部就班,通过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展示个性,从而提高体育理论素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将丰富、生动的生活场景引入课程中,使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在生活情境中再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实践的场地,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练习,提高学生生活实践的能力。此外,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合作学习,学会交流、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体育教学更富实效性与生活性。

二、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当前,小学体育的教材内容略显单调,教学目标也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局限化,逐渐对体育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体育课就是跑跑跳跳的观念,充实、创新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情感。如在练习短跑100米时,可以提问“咱们班谁跑得最快”、“100米谁用的时间最少”等问题,激发学生们的运动情感。第二,师生互动,丰富学生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比如一起跑步、一起跳绳等。

三、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活动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对于那些失败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为什么会失败、如何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鼓励他们重新拾起勇气、克服困难,最重实现成功;面对那些成功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内心的满足感,对他们提出表扬的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改正不足,实现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要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

如在教四年级体育时,其中有个女生在练习仰卧起坐时竟然一个也起不来。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指责批评,而是教给她方法,鼓励她再继续尝试,果然,坚持了几次,能够做出好几个。当时我马上就表扬了她,鼓励她继续努力。到学期末,这位女同学仰卧起坐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随之而来的是对体育课也充满了兴趣,上课特别认真。其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与机会。成功的条件与机会会给成绩差的学生带来成功的希望,让他们感到只要再努力,一定会摘得成功的果实。因此,在平时练习测试时,我会暂时不给差生定下分数,再给他们几次尝试的机会,让他们抱有希望,从而激发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四、创新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人际交往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师生之间的交往而无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不可能全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小群体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如:耐力跑教学,让学生在目标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力互利的前提下,自由组合成5—6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我事先不告诉学生跑的路线,而是在学校自然地形的某个点放上写好的提示,全程设有三到四个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跑完全程。学生带着一种好奇、探究的心情进行练习,效果很好。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本身很盼望上体育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与积极性,这是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心理基础。可以从创新教学的分组形式开始,使学习小组形式重新组合,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的兴趣。

五、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全面锻炼学生

学生存在气质类型、心理素质、运动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他们。如:接力跑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分好组,排好队,依次进行。可有一次在接力跑教学时,突然一位学生告诉我:“老师,第二组有同学调换人。”我听了很恼火,走过去问:“你们为什么要调换人?”学生都低头不语。这时体育委员跑来告诉我:“他们这组老是输,而且总是输在这个同学这一棒,其他同学都让他跑下一棒,让后面跑得快的同学先上……”听了他的话,我一下子明白了。于是,我带着微笑对全体学生说:“输并不可怕,怕就怕输了还不知道输在哪。第二组同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让我们一起祝愿他们在比赛中获胜。”在我的引导鼓励下,学生练习的兴趣更加高涨了。

要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把锻炼的作用与以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只有体格强健、品质优秀,才能从容不迫地迎接未来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例如,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认识,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经典片段供学生欣赏,陶冶他们的情操等等,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道德得到了升华,学习兴趣也就随之激发出来了。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重视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感受到体育课的生命与活力,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与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上一篇:浅谈由数学建模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与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