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抗虫杂交棉中棉所83高效制种技术

时间:2022-09-18 12:40:19

三系抗虫杂交棉中棉所83高效制种技术

摘要 介绍三系抗虫杂交棉中棉所83的制种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杂交前的准备与管理、杂交期间管理、收获与晾晒等方面内容,以促进中棉所83制种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中棉所83;抗虫杂交棉;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042-01

中棉所83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新审定的强优势胞质不育的三系杂交棉,其集产量高、适应性广和简化制种等多项优点于一身,开创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三系杂交棉的首例。为了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制种效率,2010—2011年分别在海南三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三亚崖城种植园)和河南安阳(中国农科院棉花报试验田)对三系棉中棉所83制种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发现,在只考虑制种环节时,三系杂交制种在海南的成本是28.8~34.6元/kg,在安阳的成本是14.2~17.0元/kg,而人工杂交制种的成本是49.5~55.0元/kg。因此,三系杂交制种比人工杂交制种效益提高了3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解决了当前棉花常规杂交制种的用工难的困境。同时,由于中棉所83制种省去了人工去雄程序,通过直用恢复系授粉即可获得杂交种,减少对柱头的损伤,减少了蕾铃的脱落,提高了制种产量,且制种程序简化,制种效率高,杂交种纯度高,不存在自交成铃的问题,适合大面积制种,是一种简便高产的杂交制种方法,为杂交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择晴好的天气晒种1~2 d,以提高种子活力,促进种子发芽。

2 精细播种,确保全苗,培育壮苗

安阳在4月22日左右播种,海南在10月5日左右播种,机械开沟,人工撒播,行距80 cm,株距30 cm;父本与母本比例为1∶6~8,母本不育系集中种植,父本恢复系种在母本一侧,最好靠近地边或路边,方便取粉;棉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及时进行间苗(留壮苗去弱苗)和补苗,以确保苗壮苗全。

3 田间管理

根据中棉所83 2个亲本的生长特点进行管理,母本不育系9708A是通过将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抗虫棉 9708B作为保持系与哈克尼西棉胞质不育系回交转育,经过多代南繁北育最后获得的稳定的胞质不育系,其不育性100%,株型清秀,叶色较浅,结铃性强。因此,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在蕾花期增施尿素70~80 kg/hm2、复合肥30~40 kg/hm2;后期喷施叶面肥[1]。父本恢复系H80具有加强恢复基因,育性好,配合力高,花粉量大,恢复能力强 ;其前期出苗快,中期长势好,后期结铃性好且后期要重施花铃肥,施尿素30~50 kg/hm2,防早衰。其他中耕除草、浇水、病虫害等管理同所内试验田。

4 杂交前的准备和管理

4.1 人员的配备和培训

一般配备15~18人/hm2进行杂交授粉;每2 hm2配备1个监控人员,对授粉质量及漏花进行检查。在杂交前2 d开始培训,特别是对用自制授粉器授粉手法进行培训,使其尽快掌握授粉技术,提高授粉质量和速度。

4.2 授粉器的制作

根据花粉量选择5~20 mL的一次注射器,将针管顶部封死,在针管上部靠近顶端处钻一个3~4 mm的小圆孔,圆周打磨光滑,并在注射器小孔外套一弹性较好的、长度为2~3 cm的乳胶圈(用刀片切开一切口长1.4~1.8 cm对称的“米”字型,中心点与小孔重叠),使柱头能顺畅通过,而花粉不易散落,提高花粉利用率且减少对柱头的伤害,可以通过对注射器的推拉来控制其内花粉的均匀分布。

4.3 授粉手法

左手把花冠撑开,露出柱头,左手拇指固定柱头,右手拿注射器上的小孔对准柱头,使柱头轻轻插入小孔1/4,柱头四周均匀蘸上花粉。授粉均匀且粉量足,受精效果好,提高了成铃率[2-3]。一朵花的粉量能授10~15朵花,平均授粉400~450朵/h,而常规人工授粉是一朵花能授 5~6朵花,平均能授花150~250朵/h。花粉利用率是常规用花粉授粉的2~3倍;授粉速度也提高了1倍。

5 杂交期间的管理

5.1 及时去早蕾、打顶和去边心

在开始杂交以前,把第1~2个果枝上的小蕾抹去,减少下部的蕾铃,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脱落和烂铃,促进母本中上部的发育。开始杂交15 d左右,及时打顶,当下部果枝上有2~3个铃时,边授粉边打边心,以提高成铃率,防止脱铃、烂铃。

5.2 适时授粉

根据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灵活调整制种时间,提高种子的成熟度。在安阳地区杂交在一般7月5日至8月15日进行,历时40 d左右,其高峰期在7月20日至8月5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尽可能多的授粉,提高成铃率;在海南三亚杂交时间为11月25日至翌年1月10日,历时45 d左右,因为这段时间是海南温度最低的时间段,后期温度提高,可以适当延长时间杂交时间,适当推迟收获,可以大大提高制种产量[4]。

5.3 花粉的收集和筛选

每天8:30以前,将父本花朵按需要取出,在田间空旷有地方,把花冠的3/4和柱头摘去,露出雌蕊晾晒,促进散粉;待散粉开始时,用剪刀从雌蕊基部剪掉,集中于40~60目的样品筛中,筛出花粉装入授粉器中备用。

5.4 强化制种人员的授粉质量意识

根据天气和湿度情况,适当安排授粉时间:河南安阳此段时间正是高温高湿的伏天,授粉时间一般为8:30—12:00,有风的晴天可适当提前,有雾和阴天应适当推迟,但最好不要超过13:00;海南三亚因授粉的时间段温度较低,开化散粉稍晚,授粉时间一般为9:30—14:00,有时会延迟到10:00才散粉,有几天最晚时12:00后才散粉,因此要灵活掌握授粉时间,强化制种人员的授粉质量意识,才能确保授粉后成铃,提高制种质量。

5.5 制种后管理

制种结束后,马上进行一次彻底的整枝,抹去多余的花和蕾,剪去多余的果枝,增加制种田的通风的透光,有效保证营养用于铃的生长;15 d后再进行1次抹花蕾和赘芽,促进棉铃发育和早熟;使吐絮集中且能增加铃重,提高制种的产量。

6 及时收获与晾晒

棉花吐絮后,选择晴好的天气,在无露水后分期收获,单独晾晒,及时归仓。

7 参考文献

[1] 蒋梅巧,郑寨生,孔向军.三系杂交棉制种实践及其关键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3(1):96-97.

[2] 刘承运.抗虫杂交棉制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棉花,2002(4):33.

[3] 柴莉英.抗虫杂交棉制种全程质量控制技术[J].中国种业,2008(5):54-56.

[4] 刘和吉,刘印祖,张海燕,等.抗虫杂交棉制种技术[J].种子科技,2004(2):47-48.

上一篇:大中农场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构想 下一篇: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