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22-09-18 12:21:35

试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摘 要:化学教学应该突出直观、图像化的思维方式。新课改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结构。在此背景下,化学教学有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方法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课改 实验 化学 方法

高中化学知识点多,抽象的概念多,学生难以理解消化,从而加重了学习的难度,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负担。特别是有些理论内容,高度抽象,只能通过字面理解,而不能通过更为直观通俗的表达。传统的教学又偏重理论,因此更不利于化学教学的开展。如今在新课改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下为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的粗浅的认识。

苏教版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机会,这是新课改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趋势。相对于传统“大一统”的教学理念,课改后的教材,不仅有统一,还有根据学生爱好兴趣设置的模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变被动教为主动学。那兴趣则是学生学习化学源源不绝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实验内容的利用。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于化学内容又有了更加直观真切的认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大多比较兴奋,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此时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都处于非常理想的状态。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眼、耳、鼻等感官的体验,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实验前后,可以积极利用可用的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补充必要的文献资料。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就能利用学生的热情,使他去探索更广阔的内容。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并通过兴趣的引导,加强了教学的效果。同时,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研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使得学生的认识更具体,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本地化。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非智力因素也有所增长。”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获得信息,进而研究其他问题,通过归纳总结,进行分析整理,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设计方案进行探索,在学习中体验化学的乐趣。这种学习能力,是学生自身的素质,也符合新课改要求,符合社会对素质人才的需要。学生在试验中,不断地培养探索创新的能力,也正是教学更高的追求。

传统的化学课程,其内容往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因此,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远,而且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分离。新课改后则重视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实际举一些例子。如目前,市面上相对于传统的碘盐,出现了“低钠盐”。何为低钠盐?低钠盐,是以碘盐为原料,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从而改善体内钠(Na+)、钾(K+)、镁(Mg2+)的平衡状态,预防高血压。因此低钠盐最适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我们可以结合碘盐与低钠盐的化学成分的区别进行讨论,进而探讨它对于人身体健康的影响。这样,学生不仅通过对比,发现了元素的区别,教师还在教学中推广了健康的生活理念,可谓一举两得。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的东西,但是就是这一点小东西也能蕴含大量的化学知识。

化学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在发现思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改的浪潮下,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芳芳,陈迪妹.关于苏教版《实验化学》中实验优化设计的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5期.

[2]魏力权.描述化学实验现象要注意“五到位”.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09年06期.

[3]俞巧红.在反思性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盐类水解”为例.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上一篇:留出一个空间 等待一片精彩 下一篇: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