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方采购改革:面向市场与战争

时间:2022-09-17 11:10:36

军方采购改革:面向市场与战争

6月21日上午,位于北京西南城区的总后勤部北京物资采购站里,聚集着不少身着便装的人。采购站处长王伟介绍说,总政治部办公用品采购要举行公开招标,厂商们来拿标书。

据悉,60多家厂商都盯上了这项大宗业务。而包括这样的招标在内,这个采购站每个月都要举行好几次采购活动。军队采购走向透明

北京物资采购站主要为军委四总部提供物资采购和物资供应保障。2004年,全军物资集中采购总额为120亿元,这个采购站就达到11亿元,占到将近十分之一。今年,他们的目标是14亿元。

走在采购站办公楼旁空旷的库区,王伟清楚地记得3年前整个库区热火朝天的景象。那时军队物资采购改革还未铺开,仓库里堆满了上级调拨来的物资,包括大量抢手的钢材、建材。

“现在整个物资系统的职能都转变了。”王伟指指一排颇有历史的平房,这些原本属于库区的房屋将被拆掉,改建为绿地。

就在10多天前,北京物资采购站举行了全军首次应急采购演习。在这个面向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采购演习中,王伟所在的小组利用通畅的采购渠道和充分的信息,迅速从一家企业采购到了战备急需的3000吨钢材。

2001年,被称为“军委16号文件”的《总后勤部关于深化军队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军队物资采购改革在全军正式启动。面向市场的采购管理取代了按计划调拨与供应,成为军队物资部门的主要职能。

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明确,物资、装备及器材采购是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每年国防费“大盘子”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用于军队的物资采购。在“政府采购”、“阳光预算”等概念已经为公众所熟知的今天,数百亿来自纳税人的军队采购资金在如何运用?

主管全军物资采购业务的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一位军官告诉《望东方周刊》,他们的目标是:让每一分钱都花得透明、负责、有效率。

集中采购3年省出18亿

2005年,全军的物资集中采购总额预估为150亿元。而在三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有64亿元。

总后物资油料部部长杨东明说,发达国家政府采购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0%左右,军事采购在军费支出中占的比例更大。军队的改革要适应“两场”――市场和战场,而作为物资保障的采购不能滞后。

总后物资油料部采购局局长苏嘉清告诉《望东方周刊》,军队物资采购改革的主要动力在于市场经济的推动,政府采购逐步深入,军队的相应改革也必须跟上。

“国防费大部分都要通过市场转化为物资,这需要统筹高效的采购方案让纳税人的钱用在刀刃上,也需要以公开透明的采购方式来排除人为因素。”他说。

据悉,公开透明、三军协调统筹的军队采购方式已经成为世界通例。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军队采购大多通过网络进行。美军要求额度在2.5万美元以上的采购项目都要在互联网上进行一站式采购,以便于监督、规范;德国的军费预算一旦确定就向公众全部公开,采购项目等完全透明。

苏嘉清介绍说,德国还规定供应商在确定后四周内不能签合同,有一个“公示”期,便于其他供应商充分反映意见、投诉,“德国军方是在用这四周的时间来等其他供应商提讼的法院传票。”

自1995年开始的采购体制改革,提出到2005年全军建成统一管理、分工明确、有效监督、顺畅高效的采购制度,实现采购活动规范化、采购队伍专业化、采购管理信息化。总后物资油料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一目标已经实现。

“十五”计划期间,配合中国军方军事斗争的准备进程,后勤战略储备物资的采购任务相当繁重。军队战备工程建设则要求工程物资采购既要保证工程进度,又不能突破经费标准。集中采购带来的效益相当显著。

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周林和说,军队采购是将社会资源转化为部队战斗力的桥梁和纽带,军队物资采购遵循政府采购有关的基本原则,但又有自身的特殊性,采购的安全保密性比较高,采购方式的选择比较慎重,供应商的选择也有特定要求,对物资的质量可靠性和保障时效性也有比较高的要求。

他告诉《望东方周刊》,军队物资采购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既要保守军事秘密,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和单一来源采购这5种方式,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军队的物资采购中。

有关人士指出,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军队都开始实行保障体制一体化,后勤保障三军统一。而目前保障体系还是三军分隔,围绕着提高战斗力的要求,体制上的改革还有很大空间。应急采购

6月10日,一场应急采购演习在总后北京物资采购站举行。在模拟的紧急战备环境中,这个采购站的30多名官兵将完成十几亿元战备物资的采购,包括一批进口物资。

演示现场,各采购小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水泥、钢材、电脑等物资的询价、签订合同、督促生产等步骤。

这个采购站的站长郭锐介绍说,应急采购其实已经有过多次实践,这次是把整个部队应急采购启动后的流程全部演示出来,成为一个模板,在全军全面推广。

据介绍,这个采购站以往参加过多次援外的应急采购,如阿尔及利亚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朝鲜铁路爆炸、伊朗地震等。平时已有应急预案,有职责岗位分工,并与一些企业签订了应急保障协议,在需要时企业的一般民用产品生产会为应急采购让路。

让郭锐记忆犹新的是半年前为援助东南亚海啸灾区的应急采购。

2004年12月28日上午8时,这个采购站接到指示,在当晚8时前筹措价值800万元的救灾物资,送抵首都国际机场。要求他们采购的主要是食品,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包括牛肉、羊肉、鸡肉、饼干、奶粉等30多个品种,因为受援国灾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这些食品不仅要保证质量,而且要符合穆斯林的饮食习惯。而且食品到机场的时间要求是下午4时。

供应商传来的信息显示,现存货物不能满足需要。他们找到大型超市,利用超市的供货渠道联系到厂家,用两个小时就落实了全部采购计划。当晚8时,中国救援专机飞抵斯里兰卡,食品袋上印着的生产日期是“2004年12月28日”。

12月31日,总理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向受灾国再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救援物资。第二批采购任务于12月31日上午8时下达,要求1月1日晚8时完成。1月1日下午,北京物资采购站筹措的救援物资刚刚运到首都机场,就接到将其中140箱火腿肠换成方便面的指示。他们立刻赶到天津的方便面供应商处,在最短时间完成任务,保证援外专机按时起飞。

站长郭锐说,援外物资的应急采购包罗万象,从车辆、发电机组、汀产品到食品、锅碗瓢盆、毛毯、刀叉、文具、玻璃。这次海啸应急采购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他们采购的物资总值1200多万,30多个品种,19万台件。

参与应急采购的王伟说,与以往不同的是,应急采购的手段更规范,时间再紧也要按程序进行,询价、竞争谈判等手段不会被忽略。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与国家大型企业签订协议,对企业进行运行机制的培训和规范,保证他们在紧急状态下拉得动,“一个电话过去就知道怎么做”。

透明采购有效防腐

在10多天前的应急采购演习上,有一项采购项目却是实际操作――通过网上竞价,北京物资采购站成功地采购到了37台电脑。

竞价之前,供应商已经通过短信群发、电子邮件等途径收到了竞价通知,并反馈了参与意向。

在实际竞价采购的30分钟里,为保证公平竞争,11家供应商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分配代号,竞价看板上反映出的只有厂商代号和报价。供应商频频报价,几乎在竞价结束前1秒,一家供应商报出了27.01万元的最低价,电脑系统随即将之锁定。

通过竞价采购到的这37台电脑,平均单价只有7300元,低于市场价700元。

苏嘉清这样总结军队采购体制改革的效果:政治上防腐,经济上提高效益,军事上提高战斗力。防止腐败,是透明采购带来的重要成效。

据介绍,在军队发生的腐败案件、违规操作中,相当一部分与采购有关。

改革后的采购体制,在增强透明度方面效果显著。首先是资金把关,公开招标等5种方式纳入采购,整个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审计部门、纪检部门也全程介入。

苏嘉清说,军队物资采购处在市场经济的最前沿,直接与市场、供应商打交道,比较敏感。特别是由于采购信息公布、评审专家遴选、投标供应商邀请等是物资采购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采购的公平公正和采购结果。

苏并不讳言近几年物资采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部门对采购机构遴选评审专家、邀请投标供应商、组织商务谈判等,进行不恰当的干预,操纵,不按规定程序方式要求组织采购等。

他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军队目前没有规范这方面行为的专门规章。据悉,近期总后将相继颁发一批新的物资采购管理规章,包括《军队物资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军队物资供应商库管理办法、《军队物资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等。同时,《军事采购法》的立法调研也将启动。

苏嘉清说,中央军委要求2005年全面实行新的采购制度,目前进展平稳。“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紧迫,物资采购准备必须更加充分。”他说。

上一篇:阴影下的云南 下一篇:股权分置改革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