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7 08:27:13

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静滴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毛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PH4 400 mg/(kg・d),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平均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喘憋、咳嗽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人免疫球蛋白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392-02

中图分类号:R 725.6

文献标识码:A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婴儿,冬春季多发,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其主要病原体[1],是以后哮喘发作的一高危因素。为提高毛支的治疗效果,本文就PH4治疗毛支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4年11月~2007年2月我科诊治的58例毛支患儿,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除外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及支气管异物等疾病,全部符合毛支的有关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均为发病3天内入院,入院时均有阵发性咳嗽、喘憋、气促、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等症状及体征。年龄1个月~21个月。5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两组间例数、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其中包括抗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0 mg/kg、更昔洛韦5 mg/kg)、雾化吸入(激素、沙丁胺醇)、止咳化痰、镇静、吸氧等。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PH4(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032)静脉滴注,用法为400 mg/(kg・d),1次/d,连用3 d。

3.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主要症状、体征的消失或缓解时间,有无皮疹、胃肠道反应、发热、烦躁等异常表现。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

讨论

毛支是婴幼儿期较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RSV是毛支主要感染原[1]。RSV感染的发病机制与诸多因素有关。除RSV直接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外,又可作为变应原诱导机体免疫应答,一方面清除RSV,另一方面造成免疫损伤,发生喘息和哮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3]。病毒首先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的防御反应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并激活和募集炎症细胞,启动机体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损伤的上皮和抗病毒反应引起呼吸道水肿、黏液高分泌和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导致小呼吸道狭窄和通气功能障碍及喘息。

RSV感染能引起TH1/ TH2免疫应答失衡[4]。RSV感染后可引起单核细胞和支气管肺泡巨噬细胞产生IL-1抑制物,IL-1抑制物可干扰IL-1对T细胞激活及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提呈。这使TH1细胞不被激活,IL-2活性下降,IL-2受体表达障碍。血清中可溶性IL-2受体升高,使T细胞和NK细胞活性受阻,对RSV的清除能力降低。IFN-γ减少,使其拮抗IL-4促B细胞合成IgE、IgG4 的作用减弱。TH2细胞不受抑制,分泌IL-4、IL-5和IL-6等增加。IL-4增多则B细胞合成IgE、IgG4增多。大量IgE、IgG4可通过其FC段与呼吸道黏膜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触发I型变态反应,导致咳嗽、呼吸困难和喘憋。IL-5增多可趋化内皮细胞在肺部聚集使之激活并释放炎症介质和毒性蛋白损伤气道黏膜上皮,诱导Ⅱ型变态反应。RSV感染还可导致趋化因子分泌增加[5],如RANTES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 ( MIP-1a ),IL-8增加。这些趋化因子对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具有显著趋化和激活作用,促进了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的发生[6]。

PH4治疗毛支的机理为: 能迅速提高血清IgG水平,补充大量RSV-SIgG中和抗体,有加速呼吸道病毒的清除效应。提供高滴度中和抗体,功能性封闭效应细胞FC受体,减少炎症细胞介质释放,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还可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白细胞介素水平(如IL-6,IL-8),从而起到减轻呼吸道慢性炎症反应,同时又能降低近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会,防止呼吸道高反应性发生。所以PH4具有免疫替代、免疫调控作用(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7]。

近年有研究发现丙种球蛋白对于防治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发展成哮喘有一定疗效,对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具有临床指导意义[7]。根据本组临床观察,认为PH4佐治毛支疗效确切,未见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 氓,吴良霞,王子才,等.小儿呼吸道感染病毒检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9):626-628.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3-1199.

[3]林 立,李昌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病机制[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9):674-675.

[4]杨锡强.儿童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1-503.

[5]董 琳,李昌崇,陈小芳,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血清TH2类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水平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4):235-236.

[6]张维溪,李昌崇,程晓明,等.哮喘小鼠支气管MIP-1a,RANTE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5):858-861.

[7]邱素清,李家殊,黄 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作用[J].临床医学,2004,24(5):40-41.

(收稿日期:2007-05-14 修回日期:2007-07-0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腹腔镜直接套扎子宫下段行次全子宫切除术51例... 下一篇:4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