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如花 师者如兰

时间:2022-09-17 08:04:48

“在众多的职务和角色中,您自己首先将定位于哪一个呢?”见到康凤英,记者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在心里萦绕了许久的第一个问题。

“医生、教师。”康凤英几乎没有考虑便脱口而出。

康风英1951年3月出生,山东诸城人,博士后、教授、研究生导师,民革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优秀专家。1976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现任潍坊市人大常委合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山东省常委、民革潍坊市主委,山东省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幸家协会会长、潍坊医学院眼科医院院长、潍坊医学院眼科研究所所长,第九、十、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乱世 求学机会来之不易

“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得最好!”采访中,这是康凤英所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1976年,康凤英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同年留校任教。出乎记者的意料,康凤英坦言自己年少时的理想并不是当一名医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工程师,其次,是做一个新闻记者。”对于后来走上行医的道路,康凤英说,这或许是命运与她开的玩笑。1973年,康凤英被推荐上了大学,是医学院。

“我这个人,干一件事,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得最好!”骨子里,康凤英有着一种山东人特有的倔劲儿。她深知,这样的求学机会来之不易。慢慢地,康凤英对医学有了兴趣,并且迅速投入到学习钻研中去。

毕业分配时,康凤英选择了眼科。为何选择眼科,这其中还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康凤英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母亲带着哥哥、姐姐在地里干活,家里就只剩下年幼的她和双目失明的奶奶。“小的时候,母亲每次下地干活,便把我和奶奶锁在屋里。我给奶奶当眼睛,奶奶教我做这做那。”这一锁,就是三四年。“以后才知道,奶奶那时患的是青光眼,所以我选择了眼科,就是想天下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这一千,就是30多年。

师者医者 她尽职尽责

师若医者。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治病救人。

“这些年来,我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我的学生和病人。”在康凤英看来,她的第一身份是医生、教师。

在潍坊医学院,康凤英不仅负责眼科教研工作,还承担着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疗工作。从医学院最年轻的任课教师,到眼科的学术带头人,这些年来,她一直在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当医生、当老师、编写教材,康凤英样样都是好手。自1987年她担任眼科硕士生导师以来,已经培养出数十位优秀的学生,有的都已成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师者,康凤英教导有方。

责任,是康凤英对于医生职责的准确表述。潍坊医学院的眼科是山东省教育厅确立的重点学科,康凤英作为创始人之一,承担并完成了眼科研究所及眼库的建设。提到当年进太平间收集眼角膜的经历,康凤英仍记忆犹新。“只要是人,就会害怕。如果是现在再让我去,可能也不敢了。”康凤英向记者说起当年的经历,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一般。

上世纪70年代末的医院环境设施远远不及今天。由于种种原因,收集眼角膜的工作要在夜里进行。“太平间的门口养了几条大狗,每次去都对着我们发出‘呜呜’的叫声,很是吓人。”康凤英和她的同事,就几步一蹲逼近太平间的门口,敲开门,等看守太平间的老太太喝退狼狗,她们才进到里面收集眼角膜。收集完之后,康凤英又和她的同事穿过四周都是半人高荒草的野地,回到医院。“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要跑三趟。每一次回来,衣服都是湿透的。”角膜收集的时间限制,让康凤英和她的同事顾不上内心的恐惧。

“那时心里想着只要是为病人好,自己也就无所谓了。想到病人苦苦哀求的模样,就会让你觉得不害怕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康凤英累计收集了几千只眼角膜。

从医30多年来,康凤英从来没有收过病人_分钱的红包,她的辛勤努力换来了无数病人的重见光明。作为医者,康凤英亲身实践着光明天使的职责。

学成归国 她义无反顾

面对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无限光明的前途,可能很少会有人做到义无反顾地放弃,而康凤英做到了。

1994年,由于工作突出、成绩卓越,康凤英被公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眼科博士后研究。在许多人的眼里,公派出国留学就像是一份免费的午餐,机会得来轻而易举,而事实则不然。1979年,经历过那个“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的年代的康凤英,因为英语基础差而放弃了考研深造。而公派出国留学,首先就要通过当时的EPT(English Proficiency Test)考试。这对于康凤英来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1992年开始,41岁的康凤英开始拼命地学外语。“从早上5点到晚上12点,分秒必争地拼命学。”就这样,当眼科医生的康凤英,硬是拼到自己眼底出血,通过了EPT考试,1994年,她争取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在美国,康凤英克服种种困难,3个月,便完成了第一项课题。3年时间里,康凤英共完成9项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篇。她连续4年被接纳为全美眼科学会会员,先后5次出席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她的《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课题被1997年ARVO大会(美国视觉与眼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Vision and OphthaImology,目前眼科界最盛大的国际性会议)选为优秀论文,获大会颁发的全额资助,特邀参加会议交流。在她回国前夕,哥伦比亚大学和她的导师极力挽留,并答应给她提供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可康凤英婉言拒绝,毅然回到了祖国。

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和前途,这期间,就真的没有犹豫过吗?康凤英坦言:“当初也不是没有犹豫,但是做人是要讲诚信的,当初国家给了我这个机会,我承诺学成后归国,不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而失信。”

如果说这种说法难免让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觉得有些冠冕堂皇,那接下来康凤英对记者所说的,便是一个曾经留学在外的炎黄赤子才能够体会到的爱国之情:“一个人只有出国之后,才会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客居他乡,再优越的物质条件,也让你总觉得是在给别人打工。那个时候的你的民族自尊心就特别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只有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的心才踏实。国富民强,是要靠每一个人的爱国和行动的。”

“学成归国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国家培养我不容易,我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国内的病人更需要我。”满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康凤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变身院长 同样精彩

学成归国的康凤英,回到当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与在美国无法相比的潍医附属医院,心理上难免会有落差。回国之初,广东的几家单位高薪聘请康凤英。但是,康凤英选择了拒绝:“潍医的眼科是我参与创办起来的, 我对她有感情,不甘心就这样放手不管。”

2001年底,康凤英被任命为潍医附属医院院长。一开始,康凤英面对任命并没有欣然接受:自己已经50多岁了,又是党外人士,这些年一直把精力放在学术研究和临床医疗上,能否当好这个院长?她心里没有底。但组织上的任命已经下达,亦如当年一样,“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得最好!”康凤英是凭着这股干劲儿,将医院的各项工作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

她受命之时,正值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时的潍医附属医院学科建设后劲不足、基础设施投入滞后、医疗环境较差,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康凤英与医院领导班子成员集思广益,确立了科教兴院、改革兴院、管理兴院、服务兴院的四大战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着力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潍医附属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非典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全省卫生系统优秀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作为山东省第一位以党外人士身份担任正职的院长,康凤英以她的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单纯的行政管理并不难,关键就在于,你是在为谁做院长。”从一名优秀的教师和医生,康凤英如何让自己蜕变成为一名出色的医院管理者?康凤英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真谛。“为医院做院长,肯定会很累,但医院的各方面工作都会上去:为自己做院长,那会很轻松,或许还会有许多好处,但医院却会垮下去。”

在院长的位子上,康凤英始终站在医院和全体职工的角度,为医院着想。在她任院长的几年里,潍医附属医院从接手时欠债2000多万,发展到后来不但还清外债、职工收入翻一番、医院固定资产增加6000多万,而且还积累了1.08亿元的资金,为医院门诊大楼的建设准备了充足的资金。“这些资金都是靠服务、靠节约、努力争取来的。我在任期间,医院的招待费是历届最少的。”外界对康凤英的评价是:人很正,做事也很公平,就是管理上太抠了。

康凤英对记者说:“我总是提醒自己,你只是个普通人,组织上给你这个权利,是对你的信任。只有尽一切力量去做好,才对得起这份信任。尽全力尚有可能做不好,更何况不尽全力呢?我为附院的事业,耗尽了心血,但我无怨无悔!”

作为代表 她心系百姓

在康凤英的心里,始终将自己首先定义为一个医生。无论是担任何种职务,康凤英始终没有放松自己的本职业务,一年365天,她很少有休息日。她坚持亲自查房、亲自为病人做手术,以弥补处理行政工作而耽误的业务。尽管如此,康凤英仍觉得“业务还是受到了影响”。

作为人大代表,康凤英的议案也始终离不开她所从事的医学事业。关于遗体捐献问题的议案、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问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今年的人民代表大会康凤英带来的议案。

作为医者的康凤英深知遗体捐献对医学事业的巨大意义,当年收集眼角膜的经历,或许也让康凤英更加盼望能以一种立法的形式来规范遗体捐献工作。对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问题,康凤英觉得,国家投入巨大的资金,更需管理与监督,让政策的利好落实到每一位百姓的身上,是政策出台和资金投入的最终目的。否则,只能是富了乡镇医院的腰包,而广大的百姓无利可享。

说到看病贵、看病难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康凤英觉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贵”上,而贵就贵在药品上。“我做院长时,药品收入始终控制在34%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就向患者让利千万余元。”康凤英希望国家能够对药品进行管理定价,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解决广大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在康凤英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这,也是对“人民代表”四个字最好的诠释。功成不居终成其大

古语云:“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其大。”康凤英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自己钟爱的医学事业和工作上,对于这一点,她坦言,家庭给了她很大的支持。

康凤英的丈夫是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纪委副书记,以事业为主的观念上,他们是有共识的。“连我的母亲和儿子,一听是工作上的事情,都支持我先去忙工作。这个家庭氛围和家人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尽管如此,谈到家庭时,康凤英还是说:“从内心里讲,我真的觉得亏欠母亲和儿子太多。”

这些年来,康凤英先后获得过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高校“巾帼建功十大标兵”、潍坊市首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医者如花,芳泽生命”、“师者如兰,师德如水”。面对荣誉和地位,康凤英淡泊而平静,她始终将自己首先定位于一个医生、教师的位置上,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无私地奉献给她的事业和病人,自觉地实现着一个白衣天使的使命。也正因为如此,才最终成就了康凤英事业上的辉煌成就。

功成而弗居,康凤英以其终不自为大,故成其大。

(图\包俊君)

上一篇:2010中国罗江诗歌节开幕 下一篇:神木北站写“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