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

时间:2022-09-17 05:05:00

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网络,可以满足具体教学实践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使文字教材得到延伸、升华,使语文课更加精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究,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

一、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境,容易产生兴趣。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距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体验。网络上的图画、录像、音乐等,能逼真地再现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时,我首先播放从网上下载的有关九寨沟的录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九寨沟自然风光的原始绮丽,唤起了他们记忆中已有的表象。我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读一读有关语句,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拓展了视野,他们如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自然世界,九寨沟清纯脱俗、色彩斑斓的特点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记忆里。

二、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考。”想象是创造能力的先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从中获得启迪,诱发创造。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田园诗情》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欣赏到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感受到那里宁静悠闲的情趣呢?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不但学生没有去过荷兰,而且大多数教师也没有去过,对荷兰的不了解,让学生想象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我就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到网上欣赏迷人的荷兰田园风光,那高耸的风车,一望无垠的原野里成群的牛羊……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现实之中,他们发挥着想象,既进入了课文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思维呈现出了多元态势。那迷人的荷兰田园风光,再加上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欲望。学生仿佛成了荷兰原野上沉静的牛羊、奔驰的骏马,他们声情并茂地争着为大家叙述他们心目中的荷兰印象,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荷兰宁静悠闲的特点。此时的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涨。课堂教学也超越了文本,和学生的想象力一起达到了高潮。

三、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的宝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得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佳途径。巧妙运用网络技术,能架起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内在美,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在教学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望洞庭》这首诗时,这是诗人在秋天转任途中路经洞庭时有感所作,意境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我通过网络下载有关资料,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在优美的古筝乐曲声中,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悠扬的乐曲、优美的画面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给学生以莫大的艺术享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泉城》一课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涵在图画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趵突泉的情景美和情趣美,我同样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这句话中的“冒”字,我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句话中“冒”的意思。学生们有的说是“涌出来”,有的说是“喷出来”,有的说是“流出来”等。这时,我又展示了从网络中找到的济南趵突泉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将自己理解的词和作者这句话中的“冒”字做比较,看看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说明了什么?学生答道:“‘冒’字好,说明趵突泉水多而缓。”这样一比较,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加深了学生对趵突泉“大”“清”“美”特点的理解。

四、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

网络能让学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文字、图片、动画、音乐,拓展了他们以往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他们的思维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我在教学中遇到难以理解又和学生生活相隔较远的课文内容时,会适当向学生公布一些相关网址,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想要研究的问题,自由上网去搜集资料,进行有意识地尝试和研究,再带回课堂进行交流。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又使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巧用文化资源 丰富语文内涵 下一篇:根植言语智慧沃土 绽放科学探究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