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数学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

时间:2022-09-17 04:35:49

关于中学数学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

2013年国庆后我有幸在广州参加了新课程理念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及下到学校进行研修听课,品课。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理论引领,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特别是教师的角色定位这一块,是受益匪浅,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就我这次研修学习与大家一起分享如何定位教师角色的话题。

教师的角色定位,在传统教育里,其实很明确: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变迁,教师的这一定位,显然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教师作为惟一的信息源的地位已经改变了;社会需要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需求。

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因为,现在学生的信息接收渠道远远不是之前可以比拟的。这种变化,所经历的时间,还太短了,相比于上千年来的传统,好像只在一眨眼功夫之间就完成了。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不客气地指出旧模式的弊端:中国教育方法(东方的传统)是一步一步地教,一步一步地学,传统教学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子,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这种教法的主要缺陷是学生只宜于考试,不宜于做研究工作,因为研究工作所要走的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完全不一样。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人家指出路来你去走,新的学习方法是要自己去找路。一句话,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的角色,但也不能褪去教师本该承担的角色。说实在的,即使是现在,能让学生佩服的老师能有多少呢?我想,做老师的,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为主要的,还是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知识是死的,人是会变更的,而为人的方式,却是具有无限价值的重要意义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对于教师的定位,在“主导”,这个主导的“导”,与主体的“体”,一字之差,确有完全不同的内涵。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对此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当然,这个比喻来源于苏格拉底:教学好比产婆术。对产婆来说,孩子是别人生的,她只是帮助人家生孩子而已。显然,在整个过程中,产婆不是主体,而产妇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是产妇,教师的地位,只是产婆。孩子,还是要产妇自己去生的。当然,每个产妇,生孩子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

在这次研修学习的学校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中,我看到这里的教师很少说话,话多被认为是干预了学生的活动。如果教师不说,那要我们教师干什么?当然,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可以定位为其中的一个讨论者。在这样的定位过程中,我在课堂上的想法是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我的意见。当然,我的意见,是完全可以质疑的,把自己作为一个讨论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而不是一个权威或者是评价者,我想,这个导,才会更引起学生们的理解和认同,而不是机械地不得不认同。这两种认同,我想,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因为,理解性认同,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而机械的认同,或许只是为了完成考试。当然,后者带给学生的,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反感与生理上的痛苦。而前者,或者更多的是一种发现的惊喜与情感上的愉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得更为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要把这种主导作为一种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或制约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课堂变得越来越活泼,如何将数学中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数学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角色转变。感觉这里的老师是编剧,得把整个课堂编排的井井有条;也可以是导演,得让学生去表演而不出格;或是演员,得身先士卒,通俗易懂;还可以是观众,得随时点评而不失言辞。但是,一切的角色转变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掌握方法,运用教育智慧,育人为先。在这里当老师的境界感觉像是点化生命。这样的老师在不断地实践着再熟悉不过的、而又时时被遗忘的一个普通的话语——教书育人。在他们的眼里,知识、能力、方法,等等,都成为学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他们能够不断地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他们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对事物的探索欲望,他们能够在学生遇到成长障碍或失去动力时,用智慧之光唤起学生对希望的追求!他们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他们懂得并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们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次和每一刻,精心营造快乐的校园生活,使孩子生活得更快乐,率真、明澈。我想今后我要一直用心学做这样的老师!

从《走进新课程》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学习丛书中,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关于教师角色的定位描述,如:数学教师应从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教师角色的这种定位几乎个个老师都耳熟能详,然而要在教育、教学中将它转化成教学行为,即具体到上某一堂课或教学某个教学内容应怎样体现这些理念,对一线老师来说就潜藏着极大的创造和探索的空间。

我很喜欢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他在武汉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捉一只鸡,撒上一把米,摁住鸡头要鸡吃米,结果鸡只叫不吃;掰开鸡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鸡拼命挣扎不吃;他放开鸡继续演讲,一会儿,这只鸡愉快地吃起米来。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那种“摁鸡头、掰鸡嘴”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现在最重要的不在于教,而在于鼓励学和帮助学,也就是说,我们在生命的旁边,帮助生命自身,让生命自为之,去发展,去成就自己的可能。

所以我将努力的把原来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教学还不算真正的精彩,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才是老师真正的精彩!

(作者单位:542800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第一中学)

上一篇:数学作业设计的五个“度” 下一篇:“三主五步教学法”中教师主导作用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