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概况

时间:2022-09-17 04:22:55

葛根汤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概况

戴 岳 安树庞

摘 要:综述葛根汤的药理活性、临床用途及其不良反应。该方具有抗炎、镇痛、抗流感、抗血栓和抗过敏等作用,用于治疗感冒、颈椎病、更年期综合征、荨麻诊等多种疾病,偶见不良反应。

关键词:葛根汤;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

葛根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等7味药组成,是治疗外感病的代表方之一。原用于项背强、无汗、恶风、脉浮的太阳病。中日学者对葛根汤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1 药理作用

葛根汤的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炎、镇痛、抗流感,抗血栓和抗过敏等几个方面。

1.1抗炎镇痛作用

周军等发现葛根汤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关节且中胀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下调足关节组织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PGE2的含量有关。Oza-ki等报道,葛根汤1.3g/kg灌胃给药,剂量依赖性显著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其作用与阳性对照药吲哚美辛相当,3/kg抑制棉球肉芽肿干重增加百分率,但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作用不明显。刘梅等用不同方法对葛根汤水煎液进行萃取,并将所得组分两两组合,用于筛选抗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止痛(热板法)有效部位。发现未经萃取水煎剂的抗炎作用略优于其他组,乙醚、正丁醇部位和水层混合液的作用略强于单一部位,认为乙醚和正丁醇部位为该方抗炎、镇痛的有效组分。

此外,在颈椎病模型大鼠,葛根汤下调退变椎间盘组织中PGE2含量,降低COX和PLA2活性,提示下调PLA2活性,减少多种炎性介质的合成是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机制之一。在风寒湿型颈椎病模型家兔,葛根汤下调颈椎间盘组织中Fas表达,上调Bd一2表达,发挥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

1.2抗流感作用

葛根汤作为抗感冒药物,在日本医疗机构每年处方量达2000万件,在民间亦广泛使用,其机制涉及抗病毒、解热和免疫调节等。

1.2.1抗流感病毒作用l对发热反应最敏感的DBA/2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而葛根汤灌胃给药组小鼠则存活或生存时间延长。感染病毒小鼠的死因均系肺炎。肺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葛根汤组小鼠肺炎轻微、肺部炎症面积明显减小,而对照组小鼠肺炎严重。即葛根汤具有减轻流感肺炎的功效。

1.2.2解热作用 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IFN和TNF-α产生增加,作用于丘脑下部的COX,合成PGE2,引起发热。葛根汤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体温升高,其机制不同于阿司匹林等COX抑制剂,通过抑制TNF-α产生而减轻发热。

1.2.3 免疫调节作用Muraoka等检测了健康雌性犬给予葛根汤和生理盐水后体温、巨噬细胞吞噬颗粒数和吞噬率,发现给予生理盐水前后犬体温无明显变化,而葛根汤组在给药后0.5h,体温明显升高(最高达0.6℃),持续5h以上,其后逐渐下降。同时,给予生理盐水前后犬巨噬细胞的吞噬颗粒数和吞噬率无显著改变,而葛根汤使两项指标显著提高。发热是机体针对病毒感染等的防御措施之一,提示葛根汤可提高机体的天然防御能力。

IL―12对天然免疫具有促进和活化作用,可抑制流感病毒感染早期阶段病毒的复制。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呼吸道给予IL―12补充物使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病毒含量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灌胃给予葛根汤,连续8天,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12含量明显增加。表明升高IL-12含量、促进天然免疫应答是葛根汤减轻流感症状和延长感染小鼠存活期的关键机制之。

1.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Suglyama等运用犬离体心脏灌流标本研究葛根汤对心脏的影响,发现冠状动脉内注射葛根汤剂量依赖性使窦性心率和肌张力增加,这一作用可被B受体阻断剂阻断。同时,葛根汤剂量依赖性增加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但强度不及异丙肾上腺素。表明葛根汤的正性频率和正性肌力作用是通过直接刺激心脏B受体和/或节后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产生。

大鼠静脉注射葛根汤或生理盐水后,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搭桥循环,循环硅橡胶管中置一丝线,血小板黏附后形成血栓。葛根汤(2g/kg)呈现显著的抗血栓形成作用,抑制率为47.7%。体外试验中,葛根汤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给药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聚集曲线下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葛根汤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凝血作用。

1.4抗过敏作用

志贺隆等报道,致炎前1周开始给予葛根汤1g/kg,连续7天,可抑制绵羊红细胞引起的小鼠迟发型足肿胀。在2次免疫前7天或第1次免疫后立即连续给予葛根汤2g/kg,可抑制绵羊红细胞引起的小鼠Arthufl反应。么雅娟等报道,葛根汤显著抑制小鼠耳异种及同种被动性皮肤过敏反应(PCA),阻止大鼠腹腔和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拮抗组胺所致离体豚鼠回肠收缩。说明葛根汤通过抑制抗原与IgE的结合,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及释放过敏介质,从而减轻或消除过敏症状。

1.5抑制并发性白内障术后房水闪光升高

对双侧白内障病人施行人工晶状体乳化手术,右眼手术中不给药作为对照,其术后第1天房水闪光值为99.1脉冲/ms,其后逐渐减弱。左眼术前3天、当天及术后7天给予葛根汤胶囊,术后第1、3、5天左眼的闪光强度显著低于右眼。其有效成分可能为生姜中的姜辣素(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甘草中的甘草酸(抗炎作用),葛根、麻黄、芍药亦可能发挥有益的作用。但在其后的家兔试验中,以PCE2造成眼房水闪光升高,造模前30、60min局部滴人葛根汤并无明显抑制作用。

2 临床应用

2.1在内科的应用

2.1.1感冒宋华妮等对葛根汤合剂治疗感冒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实验。以240例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为外感风寒型感冒患者为对象,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显示葛根汤合剂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感冒。

2.1.2颈椎病颈椎病属于“痹证”范围。葛根汤能疏通太阳经脉之气,而重用葛根能增强其辛甘凉润之力,更增强其解肌、润筋、解痉之功,使颈项肩背强硬疼痛等症明显缓解。对消除神经根炎性水肿、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张力、改善小关节功能确有明显作用。任云用葛根汤原方重用葛根治疗颈椎病收到良好的效果。

2.1.3肩周炎矢久保修嗣以健康成人9例与肩周炎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葛根汤提取剂5g,对肩周炎稍有效以上达78.9%。且服药后有效者侧颈部的皮肤温度明显上升,而无效者的皮肤温度无明显变化,提示给药后皮肤温度上升与其疗效具有相关性。

2.1.4其它 头痛、肩凝患者88例,葛根汤提取物2.5g

顿服,68%头痛患者和50%肩凝患者在药后30min左右出现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3%和91%,且均未见副作用。紧张性头痛患者应用葛根汤提取物7.5g/天,每日3次,显著改善、改善和稍改善总百分率高于80%。卫又峰用葛根汤每日1剂,6日为1疗程,治疗面瘫,12例面瘫患者全部痊愈。对于体重指数在25以上、基础代谢率低于10%的肥胖妇女给予葛根汤7.5g/天,分2次在两餐之间及睡前服用,连续服用8周,使基础代谢率上升,体重减少。

2.2在妇科的应用

2.2.1促进乳汁分泌石野尚吾等报道,妇女产后第1天开始服用葛根汤提取剂7.5g/d,第5天的乳汁分泌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泌乳素值较产前增加2.24倍,而对照组仅为产前的0.98倍。表明葛根汤可能影响丘脑垂体系统。其有效成分可能是具有血管平滑肌松弛作用的葛根素及麻黄碱和cAMP等。

2.2.2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常出现肩酸痛、头痛等症状,与肌肉收缩导致乳酸等代谢物蓄积、局部pH值改变,肌紧张亢进引起肌纤维收缩、痉挛,致使肌内压升高、局部循环不良有关。汉方医学认为,皮肤、肌肉分属表、半表半里,葛根汤正是以该部位为作用目标的方剂。其中葛根中除含有大豆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外,还含有淀粉及甘露醇等,具有松弛肌肉、缓解痉挛的作用,因此对肩酸痛、头痛有效。

2.2.3老年妇女尿失禁被尿失禁困扰的老年妇女人数在不断增加,一般认为多为压力性尿失禁。葛根汤中麻黄所含的麻黄碱作用于尿道内括约肌上的α肾上腺素受体。使尿道内括约肌收缩。芍药中芍药苷可松弛膀胱平滑肌和尿道外括约肌,麻黄与芍药的相乘作用可有效改善尿失禁。

2.3在儿科的应用

春季小儿病毒性肠炎,常发生于3―4月间,多见于3个月至1岁的小儿。患者太阳表证与阳明病症两者同时并存,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伤寒论》云:“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周延秋以葛根汤治疗病毒性肠炎患儿46例,治愈率达100%,且随访两个月均未见复发。

2.4在皮肤科的应用

2.4.1局限性硬皮病局限性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变硬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属于寒,是因素有阳虚气亏,复因风寒湿邪所侵,致使气血不畅、寒凝血滞、脉络不通,以致肌肤失濡,发硬成痹。顾仲明运用葛根汤治疗硬皮病患者28例,15例基本痊愈,9例显效,无效4例,痊愈率54%,有效率86%。

2.4.2荨麻疹荨麻疹属于“风痧”、“风疹”之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全身瘙痒性疾病,由于长期瘙痒可发展成弥漫性神经性皮炎,或可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治疗较棘手。王秀荣运用葛根汤治疗荨麻疹51例,有效率达98%。

3 不良反应

3.1损伤胃黏膜

在日本,葛根汤或麻黄汤常与解热镇痛剂联合用药,用于治疗感冒。Cho等评价了麻黄(葛根汤和麻黄汤的主要成分)合用非甾体抗炎药洛索洛芬的不良反应,发现联合治疗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胃黏膜损伤程度显著高于麻黄或洛索洛芬单独治疗组和对照组,提示这种联合疗法应该避免。

3.2固定性药疹

2003年《英国皮肤病学》杂志报道了首例因葛根汤引起的固定性药疹,患者为48岁的日本妇女,有15年的非典型精神病,曾服用溴哌利多、比哌立登、溴西泮、左美丙嗪和氟硝西泮等药物。感冒后服用葛根汤400mg,服药6h后,患者出现大面积直径在2―20cm的红色、紫色的圆包和具有中等水泡状向大泡状发展或糜烂倾向的斑块。这些损害始发于右足的后面,后延伸至足末端。Patch和Scratch-patch试验中,葛根汤各组分均为阴性。但以1/4剂量(100mg)的葛根汤进行口服,数小时后在前述部位又发生红斑,并伴有针刺灼烧感,停服葛根汤后药疹得到迅速改善,说明病人的固定性药疹是葛根汤引发的。

3.3 抑制肝药酶

Takahashl等报道,葛根汤可以抑制CYP3A4,CYP2C9和CYPIA2等P450酶的活性,其抑制强度顺序为:CYP2C9>CYPlA2>CYP3M。因此,葛根汤在与由这些酶代谢的药物联用时应十分谨慎。

上一篇:HPLC法测定柴芍止痛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下一篇: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肪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