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7 03:53:42

浅论高校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的改革迅猛,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和重要。影响大学生社会化构成无外乎有有以下几个方面:校园性、宿舍性、社会性。本文试着从微观和宏观两种环境出发,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进而可能向正反两方面发展。作为管理者应该采取有效对策,使大学生社会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化问题 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马崇坤(1976――),男,丹东辽东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如何看待,导大学生的社会化如何正确引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仅是社会学,而且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作一下粗浅的分析。

一、大学生的社会化定义

大学生的社会化:人在特定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下,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称之为社会化。社会化的根本任务就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明确生活的奋斗目标、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角色、明确社会责任感,自觉地以社会规范来制约自己的行为。这个不断学习与完善自我的过程就是社会化过程。

二、大学生社会化的构成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在社会里,一个人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就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得到普及和充实。对刚从少年步入青年的大学生而言,大学生阶段是他们身心、知识等各方面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是走向社会,独立承担的准备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一时期的广大青年学生也达到了社会化的成熟阶段,是他们正常社会化的最后阶段是他们正常社会化的最后时期,从此就要步入广阔的社会,成为广大社会的一员。这一时期,我认为大学生社会化的构成主要有校园性、宿舍性、社会性的特点。

校园性

踏入大学校园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环境改变了,面临着一种重新分化组合局面。环境与地位的变化促使大学生总结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努力锻炼在公众场合善于表达自己。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学校经常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大学生走出自我,融入集体之中

宿舍性

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的最小群体,三、两个人,但是每天他们的成员之间都要有最直接的交流。班级、学校乃至社会上白天发生的事,他们甚至可以在熄灯后 沟通。这种信息交流最直接、最坦诚。

社会性

大学生即使在校园也是生活在社会大背景之中。他们也是在时刻关注自我和关注社会发展之间达成一种动态平衡,绝对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社会责任,要采取因势利导,更不要单纯地沉溺于对自己的未来的自我理想设计之中。

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

1、思想上

存在着不安和动摇,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各种幻想,对自己即将跨入的社会了解不够,感到某些困惑不解,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增加了自己认识和选择的困难。

2、观念上

现在的大学生充满着激情,个性鲜明,能够勇于追求社会上的令人向往的事物,十分迫切想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并寻找到解决的自己答案,并积极对比联想到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因为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激情也同样尚未不稳定,感情强烈而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脆弱,阅历储存的知识、社会经验都是累积不足,使其在个人观念上常常表现为主观性、片面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3、因素上

大学生的社会化受许多因素制约

(1)、微观环境的影响

笔者认为大学生社会化的微观环境最主要是指他们学校、班级、宿舍、及其所参加的学校各种社团组织、教师群体以及家庭。上述这些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对以后的成长也是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引起我们的足够的重视。

a. 班级、宿舍影响。班级和宿舍是大学生直接生活其中的最简单,也是最基层的社会群体。也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微环境的细胞。因为在班级和宿舍里。学生成员间无论是上课还是在宿舍里他们面对面的互动,从而形成非常亲密的关系并能建立起非常好的感情。每个大学生刚一入学,都能归属于固定学校、班级和宿舍。每一个人当然社会关系就处在这些群体之中,个人思维、行为习惯、价值观、知识结构等,都受着这些群体以及其中的其他人的影响。大学生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地也是在生活的群体中实现,尤其是在其直接生活的初级群体中实现的。

(2)、宏观环境的影响

宏观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和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它不能决定大学生社会化的具体情况和细节,但他却是决定大学生的内容、性质和方向等等。

a. 典范作用的影响。不同的社会阶段有不同的典型人物特征,我们要充分认识典型人物的时代特征,可以利用这些道德模范,学习标兵,各种能手,使学生向他们看齐,让他们成为心中的偶像,人们在思想上、认识上得到充实,是社会得到充分的认识,并弘扬的社会的正气。

b. 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负面倾向虽然是少数的,但是也会自觉不自觉影响着学生,使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对年轻人的发展极为不利,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要重视这一重要环节。

当然,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和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时候相互结合、对学生影响也是此消彼长的过程的。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环节

高校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辅导员更应该把目标应该放在大学生社会化的方向上,应该与时俱进的把大学生的社会化引导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要以研究大学生社会化问题作为基本落脚点,根据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有的放矢采取正确工作方法。同样学校应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特别是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校风、班风,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组织、引导学生成立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协会并结合专业特点成立一些专业协会,定期开展活动。

最后,学校也要对教师加强管理和教育,使其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给他们树立正面的典型,让学生相信学校、相信社会,逐步建立自信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社会、学校、班级、老师的温暖,上下形成一股合力。

参考文献:

[1] 周景义.社团建设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积极意义的研究与实践. 吉林教育学院学报 2003.2

上一篇:提升技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之途径 下一篇:动画教学中应重视当场示范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