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职业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研究

时间:2022-06-11 01:49:25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职业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状况,阐述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方志英,女,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

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职业特色不明显的问题。职业教育是按照社会职业需求对职业岗位进行教育,所以职业院校在安排课程时,必须按照该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对课程进行设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够用、必须”的观点,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同时,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之后,需要快速的走向社会一线岗位进行工作,学生的就业率十分高,所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强的要求。但是我国目前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并没有突显出其职业特色。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缺乏体育意识,教学理念十分陈旧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职业院校一般主要通过技术学校和中专生升级之后合并而来,虽然通过升级,提高了办学的层次。但是很多学校在教学器材和师资配备上都存在着不足的现象。

职业院校的领导一般是缺乏体育意识,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设置其它专业课程上,没有重视体育课程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存在着课程安排和引进体育教师过程中的落后现象。因为缺少新的教学理念注入,涉及到体育课程的新课程改革又很少,所以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仍然处于以教学大纲为主的理念之中。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体育教学编写滞后的现象,针对性不强。在职业院校体育教材中,可以发现与其他学校的体育教材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内容依然是围绕着健美操、篮球、足球和跑步等内容,缺乏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针对性,不利于服务学生将来所要进行的社会工作。因为健美操、篮球、足球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大的场地,在学生进入工作领域后,很难实现。其次,这些体育教学的内容没有起到预防职业病的针对性需求。学生无法通过体育教学获得训练,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职业学校的领导缺乏对体育教师的重视,使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许多学校的领导往往按照专业的就业率来对专业进行设置,以期快速的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使生源大幅度的提高。对体育课程的组织和安排不重视。

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设置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在职业学校中设置了很多的专业种类,需要针对职业学校的地域、学生的需求、办学思想、专业特征、培养目标、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情况,设置体育课程。改革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使体育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将自身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程之中。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各项体育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使用项目教学法,能够促进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创新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比重。项目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实践构建主义的主张,即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主动的构建知识。应该针对教学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特点,构建一个能够让学生产生自助学习意识的体育学习环境。在实践构建主义理论的时候,首先要建立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职业活动。将提升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中的目标,在学习中鼓励学生使用自身的所有感官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单一的学习某一学科知识转移到学习多专业的知识。这对今后的职业生活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改革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课程可以和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相适应。不断完善体育理论基础的教学,向学生宣传今后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职业病特征和防治手段,让学生使用正确的方式锻炼身体,产生健康的保健意识,最终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和意识的提高,增强学生自我锻炼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在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尽量设置有健身价值、文化内涵高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将学到的体育技能带到生活和社会之中。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在职业学校中建设新的评价体系。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成绩主要是通过技术的考试获得。应该转变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考核可以具有针对性的特点。从知识素养、运动技能、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出勤状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在考核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

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在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要围绕着学生专业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的种类不断增多,具有分工详细、特色分明的特征。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着眼于学生今后从事职业的需求。学校及时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使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可以在毕业之后很快的投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职业保健教育,防止学生出现职业病。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强,职业病很容易危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要使学生了解今后从事的职业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及时的进行自我防护、自我锻炼。因此,要向学生传授与职业相关的健康知识理论,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四、结论

总之,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设置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要围绕着学生专业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47.

[2]王冬,朱乃苏,陈志兴.职业课程教育改革的新尝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62-174.

[3]董素英.项目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M].现代经济信息,2007,9(11):159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