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口”的峰峰

时间:2022-09-17 02:56:19

新学期,我被分到大二班担任班主任。开学第一天,峰峰跟在爷爷身后走进教室。爷爷让孩子跟我打招呼,峰峰不吭声,爷爷反复催促了几次,峰峰还是不吭声,并且把头埋得低低的。爷爷不好意思地说:“峰儿就是不叫人,没办法!不开口啊!上了两年的幼儿园,老师都说他从不开口叫人。”我忙弯下腰,笑着说:“没关系,峰峰,明天来跟崔老师打招呼,好吗?”他害羞地点了点头。

几天过去了,峰峰始终没有开口跟我打招呼。尽管每天早晨,我一看到他就蹲下来,先跟他说:“峰峰早。”然后期待他说一句崔老师早,但我都没有等到。

于是,我留意起峰峰的一举一动:做操时,峰峰的动作幅度很小,几乎不怎么动,但他并没有停下来不做;音乐活动中,孩子们边做着动作边唱歌,他有时也会融入欢快的氛围中,兴奋得张大嘴巴唱一句;自由活动时,他会接受同伴的邀请,参加小伙伴们的游戏,玩得开心时还笑着自言自语……当他发现我在注意他时,他的嘴巴就不动了,眼神躲躲闪闪,不敢看我,很是害羞。我总是给他送去鼓励的微笑,心想:这孩子胆小,缺乏自信,他不是不开口,而是不敢啊!

我们是一所农村民办幼儿园,园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重担全落在爷爷奶奶身上,峰峰便是其中的一个。我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峰峰的爷爷沟通,了解他们教育孩子的情况及孩子在家的表现,寻找孩子“不开口”的原因。

原来,当孩子兴奋地想把刚学会的舞蹈表演给爷爷奶奶看时,爷爷奶奶说:“来不及了,田里的棉花开得雪白的,你别烦啊!”当孩子想把发生在幼儿园里的趣事说给爷爷奶奶听时,爷爷奶奶不耐烦地说:“哎呀,我要喂猪,等会再说啊!”当家里来了客人,孩子用很小的声音打招呼时,爷爷奶奶说:“做梦吧,胆子这么小。”爷爷奶奶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没有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拒绝听孩子说话,孩子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也就紧闭了那扇原本敞开的大门,不再跟你说话,甚至不再跟任何人说话了。

于是,我和峰峰爷爷进行几次沟通。我说,峰峰缺乏自信,是由于长期以来大人总是当着他的面说他“不开口”而形成的。其实,他多么渴望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叽叽喳喳个不停,只是我们大人没有给他机会,习惯了他的“不开口”。或许,当他鼓起勇气想说时,大人没有给他时间,没有耐心等待,无意的一句“不开口”,击退了他想说话的勇气。我提醒峰峰爷爷说:“以后不要再当着孩子的面,在外人面前说他不开口,今天回去你夸夸他,就说崔老师表扬你在音乐课上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了。”

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峰峰多表现自己,锻炼他的胆量。例如:语言活动中,我请峰峰和小朋友一起念儿歌,给他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让他在小朋友们的掌声中体验“开口”的快乐;音乐活动中,我请峰峰和他最好的朋友一起唱歌,在全班孩子的赞美中,峰峰开心地笑了;吃点心时,我让峰峰发点心,并让发到点心的小朋友跟他说声谢谢,同样也请峰峰回应。渐渐地,我发现,峰峰有时会跟小朋友说不用谢了。我暗自高兴,总是及时表扬他:“峰峰进步了,真有礼貌,真勇敢!老师和小朋友们都为你感到高兴,小朋友们,你们说对吗?”全班孩子边大声说对边拍起小手时,峰峰笑着低下了头,偷偷地看着我。

每天早晨,总有几个小朋友来得最早,峰峰也在其中。当我远远看见峰峰被爷爷拉着小手走过来时,我赶紧和那几个孩子串通好:“峰峰来了,你们要一个一个跟他打招呼说声‘峰峰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让他的胆子变大,好吗?”“好!”孩子们齐声回答。小朋友们真的很听话,都一一跟峰峰打招呼,可是峰峰的嘴巴动了动,就是没声音。他不时地朝我看看,是希望我鼓励他吧。我微笑着走过去,蹲下来对他说:“峰峰,小朋友们跟你打招呼,你也一定要有礼貌地跟他们打招呼,明白吗?这样我们大家就会很喜欢你的。”他只是点点头。

我没有放弃,每天早晨依旧让那几个来得早的孩子先跟他打招呼。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星期后,峰峰能小声地跟小伙伴打招呼了。放学时,我当着其他家长的面告诉峰峰爷爷孩子在幼儿园的变化,还故意提高音量说:“峰峰进步很大,不仅和小朋友打招呼,还和小朋友们一起念儿歌、唱歌、讲故事,我能听到他的声音了。”

之后的每天早晨,峰峰能有礼貌的和小朋友们打招呼了,声音也渐渐高了。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半日活动那天,全班孩子的家长都来了。峰峰没有让我失望,他开心地唱起了歌、讲起了故事,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很清楚。所有家长都发出啧啧称叹,并为峰峰鼓掌……峰峰爷爷高兴得眼含热泪,不停地跟我道谢。

现在的峰峰,每天早晨都能跟我们主动地打招呼,放学了又主动跟我们道别;活动课上还能举手发言;做操也精神十足……我感到非常欣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终于得到了回报―――那就是孩子的进步。

上一篇:拉伸英语词汇教学的张力 下一篇:“糖衣炮弹”无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