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衣炮弹”无效时

时间:2022-09-16 08:48:13

案例:

文文4岁了,上幼儿园中班,平时母子关系不错,总是有说有笑。但一旦文文发脾气,妈妈就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样让孩子的情绪平和下来,她常常给孩子买各种玩具或零食,想让孩子高兴。但后来,孩子脾气越来越大,再用礼物哄都不管用。有一次,因为工作忙,文文妈妈忘记帮文文准备玩具,以致文文在幼儿园“交换玩具”的活动中没有换到礼物。文文十分恼怒,把怒气全都撒在妈妈身上,指责妈妈是“天下第一不称职的妈妈”!尽管妈妈想用铠甲勇士、必胜客来给孩子补偿,却只换来文文更大的哭声。

分析: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与文文妈类似的经历,当孩子表现出高兴、满意等正面情绪时,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但是当孩子遇到挫折表现出沮丧、失望、愤怒以及难过等负面情绪时,我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很多家长的选择会和文文妈一样,用尽浑身解数哄孩子,希望能够尽快息事宁人。但“糖衣炮弹”不总是有效的,有时候孩子并不领情,反而越闹越凶。而且经常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家长也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脆弱,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闹,表现得比其他同龄人更幼稚且情绪化。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

原来,我们习惯于用玩具、食品等孩子喜欢的东西“摆平”孩子的哭闹,却经常忽视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面对负面情绪,这样孩子们就失去了学习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感受的机会。情绪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用不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那就会成为问题,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用正确合适的行为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表现以及人际交往都会存在隐忧。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在孩子5岁时就训练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些孩子在8岁时,他们的身心状态会更好,与同伴的社会交往会表现得更好,身体也更健康。可见,家长对孩子进行情绪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建议:

第一步:觉察孩子的情绪。父母要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到底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一种情绪,例如上文中的文文,期待了很久的活动最后没能参与,每个人都不会好受。大人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千万不要忘了,很多大人不介意的事儿,孩子往往会很介意。

第二步:认可情绪是亲近及教育的一个机会。当孩子难过、开心或兴奋时,父母把这个看作是和孩子亲近的一个机会,教孩子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文章中的文文妈在文文生气时会表现得小心翼翼,其实不必如此,要正视孩子身上出现的负面情绪,并把这种情绪看作孩子学习、进步、成长的机会,在处理时用交流引导的方法,而不是一味迁就。

第三步:帮助孩子表达出情绪。大多数时候,孩子觉得自己很难受,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难受,所以大人可以用孩子的语言表达出他们的情绪,这对于他们很有帮助。用一个情绪的名词来代替那种混乱的感觉,让孩子增强了对于自我情绪的感知能力。例如:文文妈可以温和地对儿子说“没能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你一定很失望”,或者说“幼儿园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你一定不想错过,所以没换到玩具你很生气”等等。

第四步:设定规范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我们要以理解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但是也要为这种情绪设定限制。当孩子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时,我们要给予制止,例如文文妈可以告诉孩子:“当你说我是不称职的妈妈时,我很难受,我希望下次你发脾气时能够考虑我的感受!”同时,我们应该让孩子考虑如何去化解这种负面情绪,比如我们可以告诉文文:“错过了这次活动很可惜,如果下次还有类似的活动,我们一定要想一种好办法记住带东西。”

上一篇:“不开口”的峰峰 下一篇:育才为本重视农村初中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