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17 01:07:33

浅议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推广和普及改变了小学教师的思想观念,小学生的课堂也在不断转变,新的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课堂不再呆板、枯燥,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积极的表现,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好处,这种前进的态势着实令人欣喜。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很多教师认为他们的注意力应该较低年级学生更有持久性,但抱怨学生不认真听讲的声音却时有发出。学生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后果是很严重的:一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指令不听或者听不明白;二是课堂教学秩序会很乱;三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抱怨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找出这个现象的原因。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注意力有一定的持久性,但毕竟他们的身心处于上升发展期,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节课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过高地估计小学生。另外,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教师和家长要多花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注意力能否集中在课堂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学活动不足。虽然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张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但教师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过分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课堂知识容量大的现象仍然存在。大容量的课堂知识传授和训练的过程,必然挤占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学生缺乏充裕的时间开展探究活动或者实践活动。忽视小学生心智发展特点,希望通过大量知识传授和训练来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甚或提高解题技能的目的是不科学的,学生无法对知识有充分的体验。相反,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参与,学生有了学习意愿和目的,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3、数学与生活结合不够紧密。如果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太大,或者完全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走向一种从知识到知识的过程,这就会束缚小学生好玩的天性,缺少民主和自由,气氛沉闷、缺少争论,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很好。相反,如果小学数学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很多知识或者知识的应用来自他们熟悉的生活,学生自然会觉得这门学科很有用,并不难理解也并不抽象,这对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整节课40分钟的情况,要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严格按规律组织教学。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容量过大,教学时间过长,学生疲于应付的局面。适当缩短教师讲授时间,多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自由放松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调动学生兴奋的思维活动,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只有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也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数学本身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知识。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要来自学生的生活或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中那些东西是圆形的,让学生对圆形有个直观的认识。圆形到底有哪些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圆形图形,怎么才能让自己画的图形更圆?在学生忙碌的过程中,体现了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其中、乐不思蜀。

3、组织探究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重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构建的过程中,不是知识的简单累积,而是进行新的知识信息加工处理,是一个重组创新的过程。基于知识构建的目的性,主张学生独立探究是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开放地、自由地去探究,以发现数学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笔尝试。这种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课堂优质的教学效率,学生才能从中获取新知识、发展新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三、教学中的细节管理

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除了上述教学方式的革新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知识的关联性。知识的系统性是知识关联性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以往类似学习内容、类似学习方法、类似解题技能等知识进行积累和总结,从对照中引导学生凭借知识方法的共同点,诱导学生举一反三。二是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让学生养成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的习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观点、新见解,甚至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求异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三是培养想象。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现有知识的空间,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想象,给学生提供想象空间,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合理地想象,在想象中实现知识的创新。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

上一篇:音乐听觉:从“子课程”到“优方法” 下一篇:思观课 感悟生本语文课堂的艺术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