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耳聪目明的人

时间:2022-09-17 01:04:5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往往用“聪明”与否来描述。其实,“聪明”的本意是指“耳聪目明”,概括了耳的听觉功能和眼的视觉功能。中医学认为,耳、眼是人体五官七窍的一部分。五官通灵,既有利于内脏功能的维持,也促进着大脑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一个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人,给予他人的感觉首先就是目光炯炯有神,听力灵敏,对语言、情感的反应相当敏锐。因此耳目聪明历来是养生家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不少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一是避免极听久视。极听,主要指震耳欲聋的声响超过了耳膜的负荷能力。极听会损伤人的精气,影响耳的功能。若长期处在机器轰鸣、车辆喧闹等噪声环境中,包括经常听一些高强度的摇滚音乐、迪斯科音乐等,都会对听力造成缓慢性、进行性的损伤。久之,可发生听力下降或耳聋。有时,仅一次过强的声音刺激就可能致残。因此,要避免极听,防止听觉器官的过度兴奋而疲劳,在噪声环境中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尤其是老人、孕妇和婴幼儿更应注意。

久视,指长时间用眼而过于疲劳。养生家一向主张“目不久视”,因为目依靠肝血的濡养,又是精神活动的反映,久视则容易耗血伤神。在日常生活中,无论看书、写字,还是看电视等,持续时间都不宜过久。一般用眼1~2个小时,就应休息10~20分钟。此时可以全身放松,排除杂念,闭目静坐以养心调神;亦可以通过眼保健操或远眺来消除眼睛疲劳。另外,不要在过暗或过强的光线下看书,不要在卧床或乘车时看书。在强烈的阳光下进行户外活动时,宜配戴遮阳镜以保护眼睛。

二是饮食明目助听。合理而科学的饮食对增强眼、耳的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饮食应适当控制总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和粗粮。如动物肝脏、蛋类、乳类、瘦肉、鱼虾、胡萝卜、南瓜、香菇、海带、葡萄、香蕉及新鲜蔬菜等,这些食物对视力和听力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要做到饮食适量,戒烟忌酒,少吃甜食及辛辣之品。

中医学认为,耳为肾之窍,目为肝之窍,耳目与肝肾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肝肾功能强健,方能耳聪目明。所以,在平日的饮食中,还可适当配合一些补益肝肾的食疗方法。枸杞子、桑葚子、黑豆、核桃、芝麻、花生、等,大多具有益肾养肝、明目助听之功效,而且性味平和,久服更佳。具体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因人而宜。酌情选用。如泡茶:取1~2味药,如枸杞子,或枸杞子与混合,用水煮沸2~3分钟,亦可直接用沸水冲泡,每日代茶饮。煎汤:如取枸杞子、桑葚子适量,加入红枣10枚,水煎两次,分别于早晚服用。研末:将黑豆、核桃、芝麻、花生等,用粉碎机打碎或碾成细末,每日交替取其中两种各1匙,冲入牛奶或豆浆中,也可再加入1匙蜂蜜,供早餐食用。煮粥:与粳米、小米、麦片等同煮成黑豆粥、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粥等,经常服食,对保护耳的听力和眼的视力皆颇有裨益。

三是运动保健耳目。现代研究证明。运动按摩可通过刺激体表的末梢神经加速血液的循环,改善神经组织的营养,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达到增强抗病能力、养生保健的目的。因此经常运动按摩眼睛和耳朵部位,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提高视觉和听觉能力。具体的操作分述如下。

运动按摩眼睛的方法:①眨眼。慢慢地眨动眼睛,每眨1次,约需3秒钟,反复做10次。每日做2~3遍。此法可锻炼眼肌,缓和过度疲劳的视觉神经,使眼球更富有弹性。②运目:端坐凝视,头正腰直,先闭目,两眼球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lO次,然后睁开眼睛,用眼依次看左右、左上角与右下角、左下角与右上角,再向前凝视片刻,如此反复4~5次。每日早晚做2遍,有增强眼珠光泽和灵敏度的作用,能防治内障外翳、近视和远视。③熨目:取坐位,微闭双目,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后,将手掌心分别轻按在两目之上,使其热气煦熨两眼,如此反复3~5次。每日数遍,可温通阳气,明目提神。④点穴:用两手食指指端按压双侧睛明穴(内眼角旁开0.1寸),手法由轻到重。待有明显酸胀感后,再顺时针、逆时针揉摩旋转各9次。用两手大拇指背第一关节点按双侧攒竹穴(内侧眉头处),手法同上。每日早晚各做1遍,有明目醒脑,消除眼部疲劳的作用。

运动按摩耳朵的方法:①摩耳:用两手掌心自上而下地按摩耳郭,或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耳郭自上而下地按摩约20次,以耳部微热发红为度。每日2~3遍,促进耳部气血流通,润泽外耳肤色,防治耳病。②鸣天鼓:用两手掌紧按两耳孔,五指置于脑后,以两手中间三指轻轻扣击后枕部20次。然后两手掌迅速抬起,再紧按,再抬起,连续开合10次。每日做2遍,可抗耳膜老化,强化听力,增进记忆。③按穴:用两手中指指端按压两侧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按摩20次。每日2遍,可清醒头脑,保护和改善听力。

此外,要注意眼部卫生,防止感染;尽量避免使用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耳毒性药物。以免引起中毒性耳聋。情绪过于激动,如大怒、忧愁过度等,会导致暴聋、暴盲,因此要注意保持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总之,只要重视养生保健,并且持之以恒,您就能够变得耳聪目明。

上一篇:自信来自健康 下一篇:十年一变识“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