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话语对语篇制约作用的认知阐释

时间:2022-09-17 09:46:39

摘要:元话语是语篇中组织话语、吸引读者注意力和表明作者意图的表达。通过对比分析法律语篇和新闻语篇中的元话语,发现其使用规律和语用功能有差异。新闻和法律语篇中元话语的选用是语言结构与语境因素相互顺应的结果。作者为了达到各自不同的交际目的,在选择语言时对多种因素做出顺应关联,通过多种因素实现对语篇的制约。

关键词:元话语;新闻语篇;法律语篇;制约;认知阐释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120―02

一、 引言

所有形式的语言交际都包括两方面――基本话语(primary discourse)和元话语(meta-discourse)。基本话语是关于命题内容的, 侧重于表达概念意义;元话语不是语篇的命题内容, 而是引导读者去组织、诠释、评价基本话语所提供的命题信息的手段。它侧重于表达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元话语包括语篇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元话语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近年来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Vande Kopple,1985;Schiffrin,1987;Halliday,1987; Ifantidou,2005)。元话语的使用取决于不同文体的人际关系和互文关系。然而,目前的研究多数都侧重于某些实用文体,如教科书,学术论文等。新闻语篇和法律语篇,却一直鲜有涉及。本文对比了法律语篇和新闻语篇中的元话语,并用关联-顺应模式对语篇中的元话语进行了认知阐释,进一步探讨了元话语和语篇的关系。

二、 研究方法

研究问题是新闻语篇和法律语篇中元话语的使用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这些差异的内在认知机制是什么?

本研究的语料包括新闻语篇和法律语篇。选取这两种语篇是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新闻语篇选自USA Today, The Times and New York Times的官方网站。法律语篇选自Law for Business (2000)和American constitutional law (1990)。

三、 结果与分析

(一)法律语篇和新闻语篇中元话语使用的差异

在新闻语篇中,每100,000个词中使用了688.95个元话语,而在法律语篇中,每100,000个词中使用了836.16个元话语。卡方检验证实了法律语篇中使用的元话语显著多于新闻语篇中使用的元话语。

法律英语和新闻英语不同的文体特点主要取决于两者不同的社会功能。法律是一种工具,借助它,国家在人类社会事务中强制推行并维护秩序。法律应该是严肃、神圣和强制性的。法律在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决定了法律语言必须是正式、精确、严谨及保守的,要避免模糊和歧义。过度追求正式和准确使得法律英语显得复杂、累赘。新闻英语的特殊社会功能则要求新闻英语的语言简明、易懂, 能够让大众在短时间内掌握所要传播的消息。因此新闻英语讲究时效性,要求准确和简洁。在词汇方面,法律英语倾向于采用古词和长词;而新闻语篇要求语言准确、简练、通俗。在句法方面,新闻语篇中的句法及修辞相对简单, 普遍采用短句、省略句和使用前修饰词。法律英语普遍应用后修饰词,这使得法律英语的句子较长。因此对于起连接和组织话语作用的元话语,新闻语篇中没有法律语篇中出现得多。

在两种语篇中,元话语中的语篇连接词的频数都是最高,效度表示词位居第二。语篇连接词、语码解释词、信息来源表示词的频数在两种语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新闻语篇中的效度表示词的频数显著低于法律语篇中的效度表示词的频数。法律完全依赖语言作为其运作工具,作为语言使用的一种过程,法律言词涉及法律概念和法律关系的描述和界定,具有强制性,因此法律语篇中效度表示词用得较多。为了实现大众传播, 新闻语篇在运用各种通用衔接手段的基础上使用了一些独特的衔接手段,如消息来源语等;法律语篇中句子较长,因此语篇连接词多。

语篇连接词是表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词或短语,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组织、理解语篇。新闻语篇中的语篇连接词的总体频数与法律语篇中的总体频数无显著性差异。语篇连接词中的逻辑连接词在两种语篇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最高,逻辑连接词是语篇衔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逻辑连接词词频高是表达复杂思想和铺陈文章逻辑关系的必然结果。在语篇中,作者认为某些地方读者可能不能顺利理解,因此使用一些表达进一步进行澄清术语或概念,这些表达就是语码解释词(Crismore, 1993),如in other words, for example。新闻和法律语篇中语码解释词的使用无显著性差异。新闻语篇和法律语篇都要求准确严谨,因此语码解释词使用不多。效度表示词被用来表示作者对命题内容效度的看法,包括强调词和委婉词。新闻语篇中强调词的频数是12.13, 法律语篇中强调词的频数是17.86,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法律语篇中委婉词的频数是295.09,显著高于新闻语篇中委婉词的频数167.87。信息来源表示词是指作者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指出文中某些内容的权威出处,其作用就是向读者表明转述话语的来源,即表明文中引文出处的权威性。新闻语篇中信息来源表示词的频数(22.59)多于法律语篇中信息来源表示词的频数(14),是因为新闻报道者倾向于通过信息来源表示词在语篇表面营造中立、客观的立场,在消息中,报道者一般尽量避免个人的观点或评论, 给人以忠实于原话的感觉。信息来源表示词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可以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掩盖作者主观性的手段。

(二) 元话语在语篇中的认知阐释

根据关联-顺应模式, 元话语的理解过程是一个关联顺应的过程,元话语的使用过程就是读者依据交际语境,寻求关联,进行动态顺应,从而获得最佳语境效果的过程。元话语的使用是语言选择和语言顺应的结果,不同的元话语顺应各种不同的交际目的。从读者的角度看,元话语发挥重要的语用功能,即读者为了实现其交际目的,通过元话语来组织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进而明示其交际意图。新闻和法律语篇中选用的元话语是作者寻找关联和进行顺应这个整合过程的产物,作者为了达到各自不同的交际目的,在选择语言时对多种因素做出顺应关联,通过多种因素实现对语篇的制约,如语言现实、语篇的文体特点、社会规约、读者的心理动机等。新闻语篇中元话语的使用是对读者的阅读心理、记者的自我保护心理、社会交际规范及新闻时间不确定性的顺应,法律语篇中使用元话语是立法者进行语言选择和实现语言顺应的结果。在法律言语交际中使用元话语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可以帮助说话人实现其交际目的,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即劝说、自我保护、填补信息空缺等。

四、 结语

本研究分析了新闻语篇和法律语篇中元话语的总体频率和元话语各个子类别的分布及其功能,并在关联-顺应模式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元话语的关联顺应性,对元话语使用的心理动机和语用功能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参考文献]

[1] Schiffrin. D. Metatalk: organizational and evaluative brackets in discourse [J]. Sociological inquiry: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1987.

[2]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1987.

[3] Ifantidou, E.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metadiscourse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5,(09).

[4] Vande Kopple, W. J. Some explor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 [J].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985(36).

[5] Crismore, A. Talking with readers: meta-discourse as rhetorical act[M]. New York Peter Lang, 1993.

上一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边防专业外语教学 下一篇: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听力语篇理解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