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与伦理制衡下的会计行为研究

时间:2022-09-17 09:05:37

利益与伦理制衡下的会计行为研究

摘 要:会计行为是在利益驱动与伦理约束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会计行为导向会计结果,会计结果实现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的会计异标,进而实现最终自然人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市扬经济、企业目标和会计目标需要真实、公允、客观反映经济交易或事项实质的会计行为。会计舞弊行为是在社会、企业、个人伦理存在缺陷的环境下,缺乏利益制衡机制时,会计行为主体在面时多重利益冲突时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利益驱动;会计伦理;会计行为;会计舞弊行为

安然一安达信、世通公司、银广夏等等会计舞弊事件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阻碍了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对上述事件进行分析,发现会计舞弊事件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而且不分国别和市场经济程度,这说明会计舞弊行为的背后有共同的逻辑关系。会计舞弊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本文仅就利益驱动和伦理束缚两个方面研究,即理性的经济人受利益的驱动而行为,以期实现最大化收益的目的;伦理的社会人受到伦理道德的束缚,采用正当的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会计行为主体的经济人和社会人属性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交织、冲突,最终决定会计行为的发生。

一、会计伦理、会计行为、会计行为主体

会计行为的研究,首先应界定会计伦理、会计职业道德、会

计行为等基本概念。会计伦理是经济社会内在约束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会计职业伦理和经济组织有会计交易处理与会计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吴中春.2008)。会计伦理作为非正式制度,在正式制度之外约束会计行为的发生。会计行为主体是会计行为的实旌者.首先是企业内部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受会计主体和现代契约关系的约束,其行为往往受管理层的支配,管理层也就成为会计行为主体;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需要有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做出评价,因而注册会计师也会左右会计人员的行为。

二、会计行为的逻辑起点: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

会计行为从逻辑上源于企业目标的需要,当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时,必然以提供投资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作为会计目标,要求真实、公允、客观反映经济交易或事项的会计行为。

1.企业目标:最终白然人股东价值最大化

当“股东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目标时,企业作为法人实体而存在,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化为以自然人(股东)为依托的自然人价值最大化。科斯对此早已有论述:为了更有效率地节约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为满足人不断嘭胀的利益需求。

2.会计目标要求真实、公允、客观的会计行为

为实现股东以及者管理层的决策有用。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股东与管理层在信息上处于不对称状态,处于信息优势的管理层极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处于信息劣势的股东于是更加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公正程度。在必须实行“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会计信息起着界定并分配双方权责利的作用,以使得双方都不侵占对方应得的利益。

三、会计行为与会计行为主体利益、会计伦理的逻辑关系

随着股东的社会化,股东与企业实际经营者之问的委托环节小断增加,导致企业目标与会计行为主体目标经常不一致。

1.利益驱动下的会计行为。任何有生命的自然物种和社会组织其存立和行为都需满足两个基本目的:一为个体的延续,二为种族的延续。人的行为自然也服从于此目的,延续生命的时候尽其所能追求物质与精神的舒适。人的行为总是源自一定的动机,动机产生于利益需求的驱动,而行为的结果又指向行为的目标(利益需求),形成循环。

2.伦理约束下的会计行为。人的利己之心和由此驱动下的行为会造成社会冲突,但人具有利他因素,源于伦理对欲望的约束,并未出现社会秩序的全面混乱。道德的经济功能主要有:①道德节约信息费用的工具;②良好的道德能有效地淡化机会主义行为;③道德能减少强制执行法律的费用以及实施其他制度的费用。

四、会计舞弊行为的利益、伦理视角解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会计行为是会计行为主体在利益驱动和伦理束缚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行为。据此分析,会计舞弊行为并不天然等同于会计人员财务造假.也并非源于会计人员的伦理缺失,它是在社会、企业伦理存在缺陷的环境下,会计行为主体在面对多重利益冲突时的理性选择。

1.“理性经济人”在多重目标冲突下的选择。会计行为的利益相关方有各自的利益目标,在以会计信息为利益分配依据的环境下,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的中立、客观、真实、公正尤为必要,但会计行为主体自身利益的驱动,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中立、客观、真实、公正。

2.社会人的选择。企业舞弊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压力、机会和借口。压力是舞弊的直接理由,受利益驱使:机会则是舞弊的可能性,如制度的缺陷、企业的价值取向;借口则是舞弊者的自我合理化的需要,找出自认为合理的理由说服自己,从而使得舞弊行为与其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减少舞弊的心理压力,实质就是舞弊者进行的伦理变通或者说是伦理扭曲。

从个人伦理看,市场经济将个体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解脱出来,个体被压抑的欲望出现急剧式增长,集中表现为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的满足感。

五、结论与建议

会计人员、管理层、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舞弊行为一次次发生,冲击社会和市场的信心,阻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利益作为行为驱动的一方,其存在合乎人的理性,应充分尊重并将其导向良性的行为与社会的进步;而伦理作为行为约束的另一方,其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应通过相应制度设计和职业教育加强其力量.以实现两股力量的平衡.产生真实、公允、客观的会计行为。

1.尊重利益导向的机制设计,提供冲突解决方案。人对利益的需求是其天然的权力.表现出的实际行为应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据此解决会计舞弊行为应当尊重利益导向的机制设计,提供各方利益冲突时的解决方案。会计行为主体的风险与收益出现不对称的状况,利益冲突时只能做出有利于己而损害股东利益,因而必须提出物质和精神的补偿方案或者激励机制。此外,还应提高会计舞弊行为的成本,使风险与收益配比,将会计行为主体与委托人目标、社会目标差异降到最小。

2.建构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和企业文化。社会伦理的缺失急需建一套公认的价值体系,形成内心的“呼唤”和约束,内心的监督远比外在的有形制度有效。市场经济是伦理经济,企业文化应当与市场经济相契合,明确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培育公正、正义、讲究信用的企业文化,并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真正落实贯彻。

参考文献:

[1]哑当・斯密.国青论fM].北京:华夏fiJ版社,2005:14.

[2]曾慧慧.利益伦理税角下的会汁行为规范研究[D].2009:25.

上一篇:浅谈文人画蜕变的核心 下一篇:论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行使条件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