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抛秧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时间:2022-09-17 08:56:54

摘要通过设置4种抛秧密度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抛秧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抛秧密度进行推广。结果表明:在4种抛秧密度中,抛秧36.0万蔸/hm2产量效益最好,抛秧31.5万蔸/hm2次之,抛秧40.5万蔸/hm2最差。因此,在浦北县龙门镇生产条件下,适宜的抛秧密度为31.5万~36.0万蔸/hm2,但以抛秧密度36.0万蔸/hm2效果最好。

关键词超级稻;抛秧;密度;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S511;S3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020-02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省工、省种、降低生产成本、深受群众欢迎的水稻栽培新技术。与常规插植栽培相比,水稻抛秧栽培移栽时植株损伤轻,秧根入土浅,带土带肥,因而具有返青立苗快、分蘖早、分蘖多、前期生长旺盛的特点。超级稻生产是群体生产,不同的抛秧密度对超级稻个体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不同,建立合理的密度,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和转换率,是实现超级稻高产稳产的关键[1-6]。钦州市是个农业大市,在超级稻推广中广大农民对抛秧密度掌握不好,往往出现基本苗数不足、后期有效穗少,严重影响超级稻产量的稳定与提升。为了确保超级稻高产稳产,为超级稻抛秧栽培合理密植提供科学的依据,特根据水稻抛秧栽培的生育特点,探索不同抛秧密度对超级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广西浦北县龙门镇中南村某农户责任田进行。土壤为花岗岩母质发育形成的潴育性杂沙泥肉田,耕层厚度0~22 cm,土壤含有机质34.6 g/kg、全氮1.56 g/kg、全磷0.81 g/kg、全钾13.9 g/kg、碱解氮158 mg/kg、速效磷49.3 mg/kg、速效钾143 mg/kg;pH值6.0;土壤肥力中上。耕作方式为双季稻,常年单产7 t/hm2左右。

1.2供试材料

供试超级稻主推品种:特优582。供试肥料:猪粪、钙肥(熟石灰)、碳铵(含纯N 17%)、过磷酸钙(含P2O5 12%)、尿素(含纯N 46%)、氯化钾(含K2O 60%)。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抛秧密度处理,分别为抛秧27.0万蔸/hm2(A)、31.5万蔸/hm2(B)、36.0万蔸/hm2(C)、40.5万蔸/hm2(D)。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3.4 m2。

1.4试验过程

试验于2012年2月23日播种,4月2日抛秧,7月6日收割。肥料施用各处理相同,用钙肥750 kg/hm2、猪粪15 t/hm2、碳铵45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作基肥深施。4月6日追施尿素2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4月13日追施尿素30 kg/hm2、氯化钾75 kg/hm2;5月21日施穗肥,施尿素37.5 kg/hm2、氯化钾52.5 kg/hm2。其他田间栽培管理按常规进行,各处理一致。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抛秧密度对苗数消长动态的影响

抛秧后每隔5 d对水稻苗数调查观察1次,从苗数消长趋势看,分蘖前期处理间苗数增长比例差异较小,但苗数总量则随着抛秧密度的增加而递增,成正相关关系。抛秧后第25天各处理均达到分蘖高峰期,其中处理D苗数多达623.7万株/hm2,分别比处理A、B、C苗数多164.7万、132.3万、83.7万株/hm2。但分蘖高峰之后抛秧密度大的植株苗数明显减少,最后成穗率以处理C最高(56.7%),处理D最低(50.6%)(表1)。

2.2不同抛秧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考种及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抛秧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明显的影响,处理间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抛秧密度大有效穗数相对增加,但实粒数明显减少(表2)。说明抛秧密度越大稻穗越小,实粒数越少,抛秧密度比较合理则穗大粒多。总体分析,在4种抛秧密度中,抛秧36.0万蔸/hm2产量构成因素表现较好,抛秧31.5万蔸/hm2次之,抛秧40.5万蔸/hm2最差。

2.3不同抛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根据实际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抛秧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处理C产量最高,达8 892.2 kg/hm2。处理C产量比处理A、D分别增产209.6、538.9 kg/hm2,增幅2.4%、6.5%,差异极显著;比处理B增产89.8 kg/hm2,增幅1.0%,差异显著。处理A、B与处理D比,处理B与处理A比,差异极显著。表明抛秧密度较低或者较高都不利于超级稻高产稳产,在4种抛秧密度中,抛秧36.0万蔸/hm2产量最高,主要原因是抛秧密度比较合理,能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和转换率;抛秧40.5万蔸/hm2产量最低。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处理C>处理B>处理A>处理D。

2.4不同抛秧密度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田间同等管理情况下,不同抛秧密度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差异,处理C经济效益最高,处理D经济效益最低。处理C比处理D、A、B分别提高经济效益1 296.0、504.0、216.0元/hm2,增长8.7%、3.2%、1.4%。

3结论

在当地生产条件下,超级稻田间实行同等管理后,不同抛秧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影响。

(1)抛秧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在4种抛秧密度中,抛秧36.0万蔸/hm2产量构成因素表现较好,抛秧31.5万蔸/hm2次之,抛秧40.5万蔸/hm2最差。

(2)抛秧密度对产量效益的影响。抛秧密度较小或者较大都不利于水稻高产稳产,在4种抛秧密度中,抛秧36.0万蔸/hm2的产量效益最好,抛秧40.5万蔸/hm2的产量效益最差。

综上所述,在4种抛秧密度中,比较适宜的抛秧密度为31.5万~36.0万蔸/hm2,但以抛秧36.0万蔸/hm2效果最好,抛秧密度超过36.0万蔸/hm2或低于31.5万蔸/hm2产量、效益则明显下降。

4参考文献

[1] 李少泉,徐龙铁,黄庆裕.水稻抛秧栽培不同施肥技术对产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1999(6):35-37.

[2] 温怀南,朱光.稻作不同栽培方式高产特性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96(1):1-4.

[3] 唐建海,张仁杰,毛龙飞,等.早稻抛栽的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土壤肥料,1998(2):8-9.

[4] 刘士海,尹平,王婧,等.不同密度及施肥量级对优质春小麦龙辐麦19产量影响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3(2):37-40.

[5] 李倩.不同密度对大豆鲁黄1号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3(3):93-94.

[6] 徐彬彬.播期、密度对玉米辽单565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2(1):26-27,41.

上一篇:北方冬季温室蒜苗栽培技术 下一篇: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