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施工企业管理创新与强化内部管理

时间:2022-09-17 08:13:35

探讨我国施工企业管理创新与强化内部管理

【摘 要】本文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着重对企业管理创新、健全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决策

前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施工企业从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步入了市场经济时代。特别在实行股份制改造之后,施工企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竞争主体。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施工企业并不能与时俱进,还不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其突出的表现就是一味“盲从”,而不是积极创新。创新是施工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弄清楚“盲从性”行为根源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创新的根本出路,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

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创新。企业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个方面,而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归根到底都要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首先,必须强化施工项目管理,树立“现场就是市场”的观念,以规范化现场基础管理为目标,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项目成本控制为核心,以项目合约管理为手段,规范项目的运作和实施,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必须树立“合同至高无上”的观念。要坚持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做到员工的行为对企业负责、企业的行为对业主和社会负责,同时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十分慎重,严格按照业务程序和管理层次进行审查把关。

1.2 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传统的“层级结构”组织形式表现为由企业的高、中、低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在目前企业组织规模越来越庞大,外部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的情况下,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已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空间,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必须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创新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组织结构,如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减少企业中间管理层次,压缩重复职能机构,增大管理幅度,促进信息的传递与沟通,裁减成员,建立起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

1.3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载体。施工企业必须面对这一现状,着眼于现实及未来,超前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产、学、研紧密结合,抓好硬件和人员配置,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战略,创新技术开发激励机制;实现主导施工技术高新化,成熟施工技术成套化,技术资料管理信息化;增加科技开发投入,整合研发资源,推进施工技术开发,做好技术储备,以争取市场主动。

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要推进建筑企业深层次改革,应重新构筑新的管理机制。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作出努力:

2.1 明确管理职责,强化资本运营机制

资本运营机制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更新,以确保资产收益扩大的资产启动、操作和运转机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职能,尤其是推行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客观保证体系,是产品运营的重要保证。对于无形资产的运营,建筑施工企业更应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信誉第一”的优质工程意识,从项目经理做起,从工地做起,从“我”做起,以创优工程为施工目标,建立健全施工组织管理制度,实行名牌战略(如创鲁班工程、优良样板工程等),这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2 正确运用决策机制,实行科学管理。

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首要环节,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决策的研究在理论上已比较成熟,但对包括人的因素在内的复杂经营管理过程中,单纯依靠决策技术是难以作出科学决策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决策者的决策素养,培养决策群体的创新精神、科学素养、民主作风和决策魄力。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的是法人决策,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必须有民主管理的思想。领导决策从市场信息中摄取,根据企业实际形成,再经职代会征求职工代表意见,最后在领导中作出决议,这就是一种机制。这种运行机制,既要捕捉瞬息万变的建筑市场的各种信息,又要洞察建筑行业竞争对手的经济、技术、经营信息,还要随时把握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信息,尤其是对宏观调控的价格、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发生变动时发出的各种信号,必须随时掌握,灵敏反应,及时决策。

2.3 抓好分配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根据经济主体的具体指向,刺激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以保证各经济主体利益的长期均衡发展的启动、传递机制。建筑企业要建立起能够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企业内部利益分配机制,打破企业长期存在“大锅饭”、“铁饭碗”的弊病。在坚持工资总额与企业效益、职工收入与劳动成果挂钩的前提下,采用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改变固定工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营造优胜劣汰、团结进取的环境,建立一套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人尽其才、激励贡献的制度和措施。

2.4 进行动态平衡管理,落实协调机制。

协调的目的是使供需总量和结构实现动态平衡,使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在差异增长中趋于动态均衡。建筑施工企业协调的目标,一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机制本身的有效运载;二是实现整体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均衡发展。其手段是通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经济政策或法律手段来协调。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生产力迅速转化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重视人才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促进科技进步,则是发展之本、增长之源。

3 理顺私营分包建筑队伍的挂靠问题。

私营建筑施工队伍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制形式。它从施工资质、技术力量、工程承包、成本核算到税收等环节,都比不上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因此,挂靠现象既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补充,也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种过渡形式,私营建筑施工队伍的挂靠现象,在特定的时期内,对于弥补国有建筑施工队伍力量的不足,促进经济发展和建筑市场的发育,起到积极作用。

3.1 把挂靠队伍纳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运行轨道,实行正规管理。

改革开放30年来,私营建筑施工队伍已积聚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自有资金比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更雄厚,加上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有灵活的经营手段,能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施工水平不断提高,机械设备日趋现代化,已成为建筑市场经济一支活跃的生力军。但也由于资质低、机制不健全,从工程质量、施工组织、工期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把挂靠队伍纳入主管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运行,建立相应的财务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建筑企业管理,对规范建筑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3.2 向挂靠主营企业多年的私营建筑分包队伍实行股份渗透,按股分成。这种形式适合目前多数私营建筑分包队伍,资金实力不是十分雄厚,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尚未达到较高层次。实行挂钩后,不仅有利于主管企业,又有利于挂靠队伍,而且应该作为今后加强建筑企业管理的主要发展形式加以引导。

4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中心,以经营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经济合同为手段,加强管理主要措施有:

4.1 强化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是信誉的核心,是企业的生命。全方位的质量概念应当是一个健全的质量体系,即控制物的产品质量、控制事的管理质量和控制人的工作质量。在实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提高全体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坚持实行工程质量优劣与管理人员经济利益挂钩,把激励机制引入到质量管理中去。

4.2 加强技术业务培训、强化施工管理。施工企业要坚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培训建筑施工管理的各类人才,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素质,以人为本,加强管理。

5 结论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不论采取何种形式进行管理创新,都要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当前,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它就像一棵大树发达的根系,能使树干粗壮、硕果累累,有了它,企业就有了牢固的根基和茁壮的生命力。管理创新出质量、管理创新出效益。

上一篇: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及SRC型钢柱... 下一篇:试论砌体结构中各种裂缝产生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