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访谈类节目娱乐化和知识化趋势的根本原因

时间:2022-09-17 06:55:43

论访谈类节目娱乐化和知识化趋势的根本原因

一、电视访谈节目的访谈类节目娱乐化和知识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事业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下获得了发展的大好机遇,电视访谈节目整体上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然而,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目前我国电视访谈节目都面临着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视大众文化与文化品味的博弈

电视媒介本身是一种教育工具和社会化手段。“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电视访谈节目除了具备沟通意见、增广见闻、抒感、放松心情的功能之外,它引导观众求真、向善、尚美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是否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品位,成为衡量电视节目水准的重要尺度。理想的状态当然是节目“叫好又叫座”。然而,万事古难全,“曲高和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观众群不稳定、收视率低会影响节目的生存和媒介机构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不能以损害节目的品位为代价,不能违背我国媒介的性质和宗旨。

当前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过度渴求,我国的某些电视访谈节目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呈现出媚俗的倾向。这在港台“脱口秀”和内地的一些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猎奇、窥私、宣泄、搞笑,种种庸俗之风甚嚣尘上。一些电视人也错误地以为这是一种“通俗”的风格,能够满足大众的趣味。其实,“庸俗”与“通俗”绝不等同。的确,电视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电视传播的一大优势在于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但这不能成为节目庸俗化的借口,电视提升受众欣赏品位的责任不容推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在思想文化品位和收视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节目“叫好又叫座”,是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一大困惑。

(二)文化全球化趋势加强的挑战

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直观的全球化形式,是世界文化重要的发展趋势。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离不开这一宏观的时代背景。文化的跨区域、跨洲际、跨国界传播为各民族国家提供了多元文化选择。从一元文化观到多元文化观,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从本土文化意识到全球文化意识,是一条必由之路。这对我国电视访谈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野要更加宏大,话题要更加广泛,观点要更加多元,思想要更加深刻,形式要更加多样。也就是说,节目要具有开放性,更好地融入世界电视谈话节目的大家庭中去,在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然,节目的开放性、多样性并不等同于直接照搬、套用西方成熟的电视访谈节目的模式、标准、内容。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全球性恢复了文化的无边界性并且促进了文化表达方式的无限可更新性和无限多样性,而不是促进了同质化或杂交化。”

二、电视访谈节目娱乐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电视访谈节目是以访谈的方式让观众可以跨跃时间、地域、生活环境等因素,和不同经历的人交流,从本质上说这种节目形式还原了电视的本性。电视访谈节目以坚守人文社会关怀的节目内容和结构相对稳定的节目形式,在电视屏幕上取得了一席之地。但是《艺术人生》等节目当年的辉煌至今无人超越。业内人士分析,这与观众看到的电视节目多元化有关,一个节目独领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其次,多数节目缺乏真正的创意,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提不起观众太大兴趣。在今后的发展中,这类节目的发展趋势即将如何,应该从国际国内媒介发展形势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一)接轨国际化大环境

我国电视访谈节目要与国际接轨,还必须拥有全球化的宏大视野和广阔襟怀。要“传播中国,视听全球”,以人类共同的理性、情感来讨论、指点“地球村”事务,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拉近节目与国内外受众的距离,同时也要注意保留中国特色。“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就作了有益的尝试。它通过话题的设置,引领中外嘉宾谈论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的感受和认识,并为此提供了一个相当自由平等的对话空间。该节目还采用了同声传译的技术手段,消除语言障碍。特别是在谈话现场和过程中由于嘉宾之间观念冲突而引发的‘谭盾退场事件’,展现了人性的真实,昭示了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真正的访谈节目的某种走向”。今后,这样涉及文化差异、充满对抗性因素的访谈节目也许会更多,采用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的访谈节目甚至可能出现。

(二)立足本土,传承民族文化

我国电视访谈节目要立足本土,传承民族文化,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坚持电视是文化传播的工具,文化是它的核心;②认定电视节目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精神气质是好节目的标志;③寻找观众真正需要的表现形式和节目形态,寻找需要智慧和苦心,模仿不是出路;④电视人需要一种精神坚守,如同鲁迅所说的“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有一种对电视文化的品格,创作哪怕是很娱乐的节目,也会显示它的文化品味;⑤必要的调控是不可少的,好的政策对于节目的导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⑥不为收视率为尊,或者允许未必有高收视的节目存在,让高雅的节目引导观众,这样的电视景观会影响大众,提高欣赏口味。电视节目访谈只有立足于传统的文化土壤,充分反映传统文化的价值,才能将现实与历史进行有机地连接,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

三、结语

目前我国电视业界大部分谈话类节目的开发仍是以谈话节目发展得最为迅速的美国为蓝本进行模仿,学术界的研究也是援引国外的观点、以美国的谈话类娱乐节目为样本进行分析,即使是在较早的学术理论,如苗棣等的《中美电视艺术比较》一书中,在对中国和美国的此类节目的进行对比研究时,谈的还是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启发和渗透,对国内具体情况的研究仍停留在较浅层面。在各种媒介高呼“内容为王”的今天,探寻电视访谈节目的特色和价值,分析其现实困境,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这种解读的现实意义还是比较大的。

参考文献:

[1]吴晓菁.精心打造专业频道[J]当代传播,2004,(02)

[2]李岚.中西电视谈话节目风格之比较[J]电视研究,1999,(03)

上一篇:克服填鸭式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小学数学创造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