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棚户区改造规划设计

时间:2022-09-17 06:40:10

试论新时期棚户区改造规划设计

摘 要: 棚户区改造规划设计的目的是给低收入人群提供适宜的人居环境,并提供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交通条件便利以及景观环境优美的生活居住区.本文分析了棚户区的现状,阐述了棚户区改造的意义,提出棚户区改造规划内容、设计要素和改造措施。通过合理的规划、恰当的设计、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将棚户改造成自然、人、社会和谐共处,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社区。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规划设计;绿色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现实生活再一次证明,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有稳定.适时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正是为了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棚户区的存在己经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严重损坏了城市的形象,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民生的问题,不仅不利于城市的发展,更不利于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棚户区改造坚持做到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预留足够的未来发展空间。

1、棚户区现状和改造的意义

据调查,现有棚户区居住条件环境恶劣,房屋结构简单、使用而积小、人口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各种基础设施均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存在很多不利于居民生活、健康、安全的各种问题。居住在棚户区中的居民收入偏低,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其居住条件和环境。因此棚户区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景观和市容,占用了大而积的建筑用地,其恶劣的居住环境更容易威肋居民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激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通过棚户区改造,可以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优化和完善了整个城市的居民生活的基本设施,提高了城市土地的高效使用,改变城市的面貌,同时棚户区改造缓解了社会矛盾,增强人民群众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发展。

2、棚户区改造规划设计

目前还没有针对棚户区改造规划设计专项研究,也没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规范,各个城市的棚户区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棚户区的环境与条件和现状,根据居民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制定改造规划目标和设计的内容。以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方法来解决当前棚户区的实际问题,真正改造棚户区建设和环境,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1棚户区改造规划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运用科学的规划手段,以发展的角度看待棚户区改造的过程。各个城市的棚户区情况不同,在棚户区改造之前,需要根据该地区的自身特点,确定改造的目标。

1)充分利用棚户区的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以改善周边环境、基础设备和配套服务为前提,改造成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合理规划棚户区功能,改造成有利生产、生活的居住区。满足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必须注重“绿色、健康”的理念。在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棚户区的改造要更加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合理和适用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如太阳能等天然能源的利用。新材料的利用不仅能够改变建筑的质量,还可建立节能环保,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环境。

3)合理规划结构和布局。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做到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为区内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空间。结合原有自然条件,充分考虑区内道路、休憩娱乐设施以及园林绿化设施建设,还要注意历史文化街区和重点文物的保护,保护不同时期的建筑,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沧桑变化。

2.2、棚户区改造设计过程

通过合理、详细的对棚户区的改造进行规划后,根据其具体的情况设计棚户区改造过程

2.2.1 用地比例设计和建筑质量评估

在设计过程应考虑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绿化用地等之间的用地比例,适当降低居住用地比例,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绿地面积。

评估规划区域内所有建筑质量,提出改造意见。建筑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建筑群的统一性,即色彩、色调的统一和建筑群质量的统一。对于建筑质量良好,只需更改其外观等条件就达到改造标准的予以保留,但需要对其进行改造,以达到建筑群整体外观统一。建筑质量差,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将予以拆除,在旧址或重新选址新建建筑。

2.2.2 建筑户型和房屋布局设计

建筑及房屋户型多样,联立式与独立式住宅并存,采取同户型同片区布置的方式,使布局更加协调。在建筑设计过程充分考虑节能设计,其节能指标均要求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指标标准。由于棚户区改造资金有限,在改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地形问题、村民意愿等问题,都会给改造实施带来困难,在改造前期要积极与棚户区内居民协调、征求意见,必要时也可调整一些设计方案。在户型设计阶段,要根据当地居民的叼舌习隅特性,合理设计建设以及房屋的布局,要时时听取区域内居民的意见、及时沟通,取得居民的认可,这样建筑户型和房屋布局才能符合居民的需要

2.2.3使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材料

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天然能源和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环保材料主要体现在其在使用过程中节能、环保、低耗等特点。其是在传统的建筑材料上产生新的一代建筑材料,可以用于建筑墙体、保温隔热、防水密封和装修等方而。如新型建筑墙体与传统混泥土墙体相比,具有质量轻、保温好、布局灵活、施工方便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发展,大量的可再生材料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更提高了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使用,可以使新建区域环境更为简洁、安全,尤其减少了对环境污染和破坏。

新居住区的建设要考虑到必要的道路、休憩娱乐设施以及园林绿化设施建设,还要注意历史文化街区和重点文物的保护,保护不同时期的建筑,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沧桑变化。这就需要棚户区改造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做到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预留足够的未来发展空间。

2.2.4综合设计,因地制宜

棚户区居民对改造观点、态度不统一,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时刻谨记“以人为本、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从棚户区的客观条件出发,综合考虑规划区内自然、居民、经济等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规划内容和恰当设计方法及依据,从而提高改造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降低改造成本及实施难度。

棚户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合理规划、恰当设计、人性修改。在规划阶段,在对棚户区现有条件详细分析、把握原则、合理规划。在设计阶段,从土地使用比例和房屋质量评估,到建筑户型和房屋布局,再到各种新型材料的选择和设计,都要综合设计,因地制宜,充分采纳居民意见。

结束语

棚户区改造是长期复杂的过程,棚户区改造规划因每个项目的区位及周边环境的不同而各有不同,但规划的理念是不变的。其改造前应对棚户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详细的分析,充分了解棚户区各项指标,综合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统筹规划、恰当设计、因地制宜,把“脏、乱、差”的棚户区改造成多元化、安全、舒适、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科技含量高,集住宅、休闲、娱乐为一体,交通便捷、低碳环保的新型住宅区。使城市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生态和谐。

[参考文献]

[1]贾晶.对棚户区改造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华建设,2011,(1):57-59.

[2]楚德江.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困境与出路— 以徐州棚户区改造的经验为例[J].理论导刊,2011,(3):43-46.

[3]王挚平,高小舟.对城中村集中安置拆迁的思考—以惠州市水北村为例[J].规划师,2005,(8):81-83.

[4]王巍,姚凤梅,王晓舒.基于归属感的棚户区改造规划—牡丹江市曙光新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探析[J].规划师,2010,(9): 76-83.

上一篇:浅析高应变动力检测技术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水轮发电机水导轴承防水技术改造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