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在72例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9-17 06:32:30

X线在72例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X线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周围型小肺癌患者72例,实施X线诊断,全部患者经医院检查证实均属于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诊断后对影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x线诊断影像中,不同症状的周围型小肺癌疾病呈现的特征也有所不同,比如基本情况下的毛刺征、叶片征等均属于周围型小肺癌的症状,但空泡现象属于肺癌、腺癌常见的一种,但在X线影像出现空泡症状比较罕见。而且,低千伏影像平片质量较差,高千伏影像效果较好,根据结合感绿片体层摄影,平片质量明显比前两者好。结论X线下的周围型小肺癌中有穿过毛细血管、毛刺征、空泡征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均属于疑似前期周围型小肺癌。

【关键词】X线;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分析

较早的周围型小肺癌表现为无肺肿胀、阻塞、扩张,肺癌半径1厘米,应进行进一步X线诊断,为治疗提供有效数据,由于肺癌体积较小在基本诊断下不易发现,因此要严格分析平片效果。目前大部分国家肺癌的发现率不断提高,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质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现在胸部病变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采用X线拍片,由于部分地区经济较落后缺少CT、MR等高端医疗仪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周围型小肺癌患者72例,男40例,女32例,平均年龄30-77岁,经医院检查有25例呈显胸口疼痛,18例咳嗽、痰多,20例患者出现不同层次的疼痛、咳嗽,9例患者无其他症状。全部患者检测血常规显示正常,属于阴性。癌症类型:鳞癌12例,腺癌22例,分化癌23例;癌症位置:上叶后段患者7例,中叶患者4例,下叶背段患者10例,舍叶患者5例,左肺患者12例,下叶基地患者8例,下叶前基地患者16例,左肺叶患者10例。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X线影像诊断:对72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采取各种千伏诊断,平片后对肺癌患者进行左右前后位诊断,其中包含有:X线低千伏摄影诊断,X线设备高千伏摄影,结合感绿片体层摄影,前后位检查结束后由6个医生对影像进行分析,前提两者在无外界干扰影响下看片,并分析X线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影响。

1.2.2评定指标平片表现有空泡征、泡状现象,呈结节状有阴影;肺癌两边出现不规整的分叶状态,附近有毛刺状伴有阴影和放射性的表现。病变位置有规则阴影出现伴随胸膜凹凸状,形成胸膜向下凹的症状。

1.3统计学分析平片观察后用excel输入数据,计量数据都以±评分差(χ±s)表示,运用t检测,运用Spss12.0统计学进行分析。对使用数据实施χ2检查。同等计算资料,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采用低千伏胸部位置X线平片检测中发现病灶平均例数为22.33(31.01%),诊断正确为9.83(13.65%)。采用高千伏胸部位置X线平片检测平均例数为50(69.44%),诊断平均例数有40.16,占55.77%。结合感绿片体层摄影平均例数55.33,占总体76.85%。从X线诊断显示出正确概率由χ2实施检测,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根据统计学分析,低千伏的诊断率明显对于高千伏影像的诊断率,如结合体层技术诊断正确率有明显提高,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诊断,可明确患者诊断率,防止漏诊误诊的现象。

X线平片检测是把诊断事物和X线相结合,起到诊断效果。千伏较低时会出现光电现象,成年患者胸部检查摄影的最小千伏在62千伏-72千伏之间,由于低千伏X线对人体胸部穿透力度较弱,导致肋骨细胞吸收不断上升,两者对比效果提高,千伏度较低在平片密度较宽、大、层次之间相差较远,高级别密度较多、粒状较粗,低级别密度较少为临床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提供有效数据。

这几年来,关于X线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医学报道有很多,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出现率较少,患者肿瘤在半径0.5cm的肿瘤的发现率较低,我国医学报道确诊率在25%左右,主要原因在于设备因素而诊断不清晰,导致医师在看片时无特征性表现而出现漏诊、误诊等现象,主要出现以下现象:①患者曾经患有肺结核,致使医生把肺癌看成肺结核病菌,因为肺癌密度较低、体积较小。而且出现在肺部位置,容易诊断为血管影;周围型小肺癌的阴影部位和基本的肋骨、纹案等,在基本设备诊断下不易发现,出现误诊的现象;②对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不重视,仅根据部分征象确诊现象被漏诊。

为避免患者误诊现象,医护人员在诊断时应为每位患者留下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然后采用双层方式进行审片,首先由高级医师对X线片进行审核,分析有疑惑的片子并电话通知患者进行再次检查。可以进行CT高层检查,CT针诊断;保存、完善患者诊断资料,其次对患者进行询问分析了解病情,可以提升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诊断率,除了要具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外,医院还应对放射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其把诊断重点放在识别周围型小肺癌疾病的特征性表现上,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加强责任心,对存在疑问的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患者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杨业有.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影像学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3):230-241.

[2]韦兰强.周围型小肺癌X线与CT诊断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6):282-293.

[3]彭迎霜.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诊断[J].吉林医学,2011(02):321-340.

上一篇:药物流产病例12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诊治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