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病人肢体恢复的影响

时间:2022-09-17 06:01:49

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病人肢体恢复的影响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506-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50%~70%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早期的康复治疗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自2001年7月~2002年9月对60例脑卒中病人患肢实施良肢位的摆放,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8~72岁,其中脑出血22例,脑梗死38例,均经过CT确诊,病程2周-3个月,住院20-55天。

1.2 方法:脑卒中病人的良肢位摆放在病人生命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可进行。(1)健侧卧位:健侧上肢取自然舒适位,健侧下肢髋、膝关节略微屈曲,自然放置,患侧上肢充分前伸,旋前位,拇指外展,腕关节略背伸,肩关节屈曲,健侧上肢下方垫一高枕,患侧下肢的髋、膝关节屈曲,下方垫软枕,以防止踝关节内翻。(2)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充分伸展,前臂取旋后位,腕关节自然背伸,患侧下肢取自然伸展位,健侧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健侧髋、膝关节略微屈曲,下方垫一软枕。(3)仰卧位:取多个软枕对患侧给予支撑,在患侧肩关节以及上臂下方垫一长枕,以保持肩关节充分前伸,防止肩关节后撤,肘关节伸展和腕关节背曲,其次用一长枕垫在患侧臀部以及大腿的下方,目的在于防止髋关节的外旋、膝关节过度伸展及足外翻。(4)俯卧位: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健侧上下肢自然放置,患侧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屈,大腿、小腿的外侧中段各垫一软枕,踝关节下放一小枕。此可抑制伸肌的痉挛,但病人不易接受,持续时间不宜长,适用于病情较轻或病情稳定的病人。(5)变换:一般每2-3小时变换1次,根据病人的习惯几种可以交替进行。经常变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发生褥疮、关节挛缩、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有利于排痰。

2 结果

本组病人经过半年~1年随访,病人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都有明显的改善。显著进步40例(66.6%),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自理并可以参加轻体力劳动;进步16例(26.6%),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无效4例(6.6%),治疗前后无改善。

3 体会

脑卒中的特点是产生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以及该病的病程长、慢性化,故易产生一系列继发障碍,如肌萎缩、关节挛缩、足内翻等。早期康复对减少受损神经细胞坏死起积极作用,有助于受损脑组织功能重组,减轻残疾程度,最大程度地恢复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病人回归家庭,重返社会[1]。在脑卒中病人的初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病人采取什么样的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早期病人进行静态、被动的治疗,无论对出血型还是缺血型者均是安全的[2]。本文对60例脑卒中病人采取了早期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取得良好效果。我们研究表明,早期良肢位的摆放,能有效地预防继发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为恢复期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ACEI加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肾病的降尿蛋白效应 下一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8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