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解题习惯是提高职中生数学能力的关键

时间:2022-09-17 04:28:18

好的解题习惯是提高职中生数学能力的关键

摘 要: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职中生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学生应养成哪些好的解题习惯,怎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以及好的解题习惯离不开好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 职中数学教学 解题习惯 解题方法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这种把“解题”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才能的一种手段和途径的思想得到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赞同。从数学思维观点看,数学基础理论教学与解题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事实上,人们在碰到新的教材内容或遇到未见过的题目时,总是设法联想到曾经遇见过的类似问题,进而谋求将“生”问题转化为“熟”的“基本题型”或几个“基本题型”组合而得以解决。在数字教学中,借助例题或某些习题的研究,对培养职中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整理、研究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提高职中生数学解题能力至关重要,缺一不可。现将我在这方面的心得叙出,以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学生应养成哪些好的解题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上下工夫,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学会利用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学会精读,泛读等读书方法;学习收集和整理资料;学会制订计划,实施计划等。就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而言,数学作业中的解题是检验学习成绩的最后一环,在解题方面,职高阶段应培养学生养成下列良好的解题习惯。

1.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做作业前先钻研教材的方法,并养成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并熟记必须记忆的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等。回忆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及分析,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每个论述或式子的意义,研究各个命题可能的变化,定理和问题是否还有更好的证法和解法,把命题尽可能地推广和引申。钻研课本的习惯一旦养成,对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大有帮助。

2.认真审题的习惯。老师在讲解例、习题过程中,应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并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解题错误往往是由于不细心审题,没有弄清楚已知、未知条件就急于解题造成的。

3.独立解题,细心演示,耐心检查和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

4.对解题进行总结的习惯。问题解决后,要认真总结解题的经验和规律,对解题方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好不好?能否找到其他方法?同时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

二、怎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所谓习惯,实际上指由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变成完成某种动作或行为的一种需要和条件反射。学习习惯的养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

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导,思想重视,培养方法得当。

1.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解题习惯的重要性,并变为自觉行动。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要求,努力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努力实践它。

2.进行培养良好习惯的常规训练,把养成学生的良好解题习惯当做解题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要从职中生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需要,结合可能,有的放矢,具体明确。做到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地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同时,根据习惯养成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阶段;又要注意从点滴抓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3.老师在解题教学中应有良好的习惯。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教师应做出榜样,让学生模仿,在模仿训练中养成良好习惯,然后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中巩固良好习惯。

三、好的解题习惯离不开好的解题方法

在解题教学中,要重视数学解题中“类比”解题方法的应用。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在各种推理方法中,类比法是最富于创造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类比法不限于同类事物中进行对比,也不必像演绎那样,受逻辑推理基本规律的限制,亦不必像归纳法那样,需要考虑归纳材料的个数,使用类比。可以跨越各种类型进行不同类事物的类比。可以比较本质特征,也可以比较非本质特征,它比归纳更富有想象。因此具有较强的探索和预测作用。如: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概念”可以从平面几何中角的概念进行类比得出,这样可降低“二面角”教学的难度。

根据职中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特点和现行数学教材特点,教学中恰当地应用类比方法,不仅能突出问题的本质,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类比:有概念类比法,新旧知识类比法等。

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做行动的过程。它是一定情况下自动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著名教学家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习惯形成了他“勤奋出天才”的伟大气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学生而言,解题就是运用。良好的解题习惯、学习习惯将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习惯的养成仅与环境和教育有关,与遗传无关,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培养下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良好的习惯具有省力性,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帮助提醒,不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使老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强化学习效果,从而使教学长期受益。

综上所述,职中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是要提高数学解题能力,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又在于养成好的解题习惯,而好的解题养成又依赖于教师长期有意识的思想教育、常规训练和不断吸收采纳先进的解题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提高职高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证题中平面向量的巧用 下一篇:从学生角度初探语文教学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