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与自救

时间:2022-09-17 04:20:24

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几个东南亚国家有着湛蓝的海水、充足的阳光、美丽的沙滩,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人们在这里安详、闲适,尽情地享受着假期……谁能想这天堂竟倾刻间沦为地狱。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巨大海啸,瞬间吞噬了16万多人的生命,人类再次感到天灾的恐怖。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灾难突然降临,我们难道只有坐以待毙吗?我们应该如何逃生与自救呢?

地震

世界上每年都有许多地方因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附表1)。

大震存在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这就给人们提供了自救求生的可能,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思想和物质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预警现象指大震前先感到的轻微震动或看到的物体倾斜滑落等现象;预警时间指预警现象出现到大震发生之间的一段时间。

地震对人的主要伤害

地震造成伤亡的重要原因有建筑物倒塌、煤气泄漏、触电、溺水和火灾,其中以倒塌为甚。

地震时应急处理措施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有结实的支撑物时可伏于其下;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在室内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煤气、自来水等开关;打开出入的门,随手抓个垫子等保护头部,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切勿靠近窗户,以防玻璃刺伤。切记不要慌张地往室外跑。

在室外应选择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蹲下、坐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特别应注意下面几点。

1.避开高大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等。

2.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3.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砖瓦、木料等物品堆放处等。

在公共场所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野外

1.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体滑坡、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2.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在被压时

大震后,如果已经被压,因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1.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2.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以防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3.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已经倒塌的天花板、墙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4.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煤气等,也不要使用明火,以防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5.闻到煤气、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6.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地震后如何互救

救人方法

1.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

4.搬运脊椎损伤者,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5.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地层塌陷和海底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能量巨大。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的速度就和喷气式飞机速度差不多,可达每小时800公里,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则会更高。海啸时掀起的狂涛巨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像一堵“水墙”。“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附表2)。

注意观察灾害前的先兆,提前准备

海啸来临之前一般都会有些预兆,而动物往往对灾害有独特的感应力,所以在灾害发生前,动物都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比如天气炎热鱼却浮上水面;清澈井水突变浑浊;蚂蚁往高处搬家,老鼠成群出洞,且反应缓慢、不怕人等。如观察到这些现象,应事先做好准备。

1.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躲避。

2.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更要迅速离开海岸。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注意或警报之前,决不可靠近海岸。

印度洋海啸典型案例

海啸前,有一个英国小女孩,见到海水向后退缩,记起老师讲的话:当海水快速退去,不久就会以更快的速度返回,形成海啸。她将此话告诉她的妈妈,她的妈妈又告诉海滩上所有的人,大家听信后马上撤离。科学知识使他们逃过了一劫。

大象救人的故事。在此次海啸来临前,载着游客的大象突然不听使唤,载着人拼命向山上跑去,任它的主人怎么鞭打也不停。跑到一定的高度才停下来。等主人回过头再看时,下面的沙滩已成。

临危不乱,抓牢固定物以免被海浪卷走

如果没有观察到上述异常现象,在面临灾害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沉着冷静,千万不能慌张。在陆地上,应该尽量牢牢抓住固定的东西,而不要到处乱跑。在浪头袭来的时候,要屏住一口气,尽量抓牢不要被海浪卷走,等海浪退去后,再向高处转移。

在海洋中不要放弃

万一不幸被海浪卷入海中,千万要保持冷静。关键要确信自己一定能够活下去。尽量用手向四处抓,最好能抓住漂浮物,但不要乱挣扎,以免浪费体力。人尽量放松,努力使自己漂浮在海面。要尽量使自己的鼻子露出水面或者改用嘴呼吸。漂浮在水面上后,要马上向岸边移动。

海洋一望无际,该如何判断哪边是靠近岸边呢?注意观察漂浮物,漂浮物越密集表示离岸越近,漂浮物越稀疏说明离岸越远。

火灾

常言道:水火无情,火灾给人们造成的灾难也是非常严重的(附表3)。火灾是世界上常发生的灾害中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几乎每天都有发生。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WFSC)2000统计资料”,全球每年发生火灾约600万至700万次,全球每年死于火灾的人数约为65000人至75000人。近年来虽说有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火灾造成人类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但也有人死里逃生。 “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当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在等待消防员救助的时间里,如果能够利用地形和身边的物体采取积极有效的自救措施,就可以赢得更多的“生机”。火场逃生不能寄希望于“急中生智”,只有靠平时对消防常识的学习、掌握和储备,危难关头才能应对自如,从容脱离险境。

逃生方法

撤离险地这当然是最好的方法。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窜。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后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雨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也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但应注意一次下滑人数不宜过多,避免因管线损坏而使人坠落。

2.做好防护,冲出火海需要穿过烟火封锁区时,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烫伤或中毒,因此逃生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3.屋顶转移,“搭桥”逃生当火势自下而上迅速蔓延而将楼梯封死时,住在上部楼层的居民可通过老虎窗、天窗等迅速爬到屋顶,转移到另一家或另一单元的楼梯进行疏散;也可在阳台、窗台、屋顶平台处用木板、竹竿等较坚固的物体搭在相邻建筑物上,以此作为跳板过渡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4.跳楼有术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楼层不高(一般4层以下),才可采取跳楼的方法。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可将席梦思床垫、沙发垫、厚棉被等抛下做缓冲物,也可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扒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高度,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蜷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跳楼虽是一种逃生手段,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弄不好反而有可能送命,所以要慎之又慎。

固守待缓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用湿毛巾、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进行堵封,并不断浇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也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用毛巾紧塞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但千万不要钻到床底、阁楼、大橱等处避难,因为这些地方可燃物多,且容易聚集烟气。1983年,哈尔滨“4.17”大火中,河图街73号居民大楼绝大部分被烧毁,只有一户居民用堵火办法阻挡了烈火入侵,坚持到消防队把火势压下后才得救,创造了“火海孤岛”的奇迹。

求救方法

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时,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因火场声音杂乱,仅大声呼救不易引人注意);在晚上则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以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所以在还有行动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此外,滚到墙边也可防止房屋结构塌落砸伤自己。应充分暴露自己,才能争取有效被人拯救。

逃生误区

原路脱险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楼或宾馆时,一定要留意周围的环境和其他出入口的位置。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路。

向光朝亮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而这时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虐之处。

盲目追随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时,极易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紧紧地追随其后。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带头,追随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其后。克服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主见而随波逐流。

贪图财物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

火已及身,惊跑拍打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了。

电梯逃生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千万不要乘普通的电梯逃生。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或安全出口。

注意事项

楼梯、信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切记不能自断后路。我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1团俱乐部的大火,发生在夜间。该俱乐部有6个太平门,其中5个上了锁或堵死不开。着火时,观众厅里上千人正在看电影。此时,人们纷纷挤向惟一的出口逃生,然而一个出口怎么能够疏散这么多观众?大火烧了两个多小时。等火灾扑灭以后,人们发现在出口处竟叠压了11层尸体,699人被挤死、烧死在俱乐部里。

上一篇:养生莫若养性 下一篇:卷首语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