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厌食症:减肥背后还有什么?

时间:2022-09-17 04:19:26

探秘厌食症:减肥背后还有什么?

食物能让我们饱腹,能让我们心安,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对于某些人群来说,食物却意味着恐惧和罪恶。

你可能想象不到,吃饭这件最简单的事情,也会让人前途尽毁、家庭离散,从此陷入难以自拔的深渊。从减肥到厌食,看似是一个孩子的事情,其实是一个家庭出了问题。

本期,本刊记者走进厌食症患者的世界,探秘她们那让人难以理解的怪异行为和心理动因。

这是一场死亡游戏

面对餐桌上丰盛的晚餐,17岁的小璐只是机械性地吃了几口,就对父母说“我饱了”。

妈妈觉得女儿有点不对劲,但想到正在上高二的女儿学习压力大,天气又太热,吃不下饭也正常。所以,她只是嘱咐了几句,并没有当回事。

离开餐桌的小璐趁妈妈不注意,悄悄在卫生间里用手抠自己的喉咙,努力把刚才吞咽下去的食物吐出来。今晚,她不是吃得太撑,而是控制不住吃了食物就赶快吐出来的习惯,呕吐对她来说实在太容易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璐对吃饭这件事完全提不起兴趣,而且吃得越来越少,总感觉食物吃进嘴里后,就会非常恶心、压抑、想吐。最少的时候,她每天只喝一小杯酸奶,一点点粥,吃一些青菜,妈妈给她留的饭菜通常会被她偷偷倒掉……

一觉醒来,小璐秘密的厌食生活又开始了。

直到有一次,妈妈目睹了小璐在卫生间里呕吐到胃出血,才感到事态严重,赶紧把小璐送到了医院。

结果是厌食症。

当小璐的妈妈第一次从医生口中得知这个名词时,还觉得很陌生,也并未觉得厌食症会有多可怕。但北医六院专业治疗厌食症的张大荣主任说,小璐只是她接触的众多患者之一,厌食症群体并不小,问题也远非大家想象的那样“没什么可怕”。

厌食症是由于怕胖、情绪不稳定等原因而过分节食、拒食,造成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拒绝维持最低体重的一种心理障碍疾病,患者约95%为女性,常在青少年时期就有类似的性格倾向。判断厌食症的指标是:体重迅速下降,BMI(体重指数)为17.5(正常值为18.5~23.9),女性月经紊乱、闭经3个月以上,有意控制进食量,采取过度运动、诱吐、导泻、服用药物等方法以减轻体重,并且不觉得自己有问题……

以上几点,小璐完全符合。从2010年开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身高168厘米的小璐,体重从120斤骤然减到了70多斤,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下降。她的月经已经很久没来了,明明已经瘦得不成人形,但她还要坚持减肥。

对于厌食症,不了解的人会说:“不就是吃饭的事儿吗?不肯吃,逼着她吃不就行了。”

这句话,对于厌食症患者是极大的侮辱。她们有进食障碍,如果逼迫就能让她们吃下食物,那问题就简单了。

不过,不吃饭算是多大的事儿,饿了自然会吃,还会死人吗?

当然会!张大荣医生就亲眼见过一个生命的逝去。2012年10月,有一个妈妈带着27岁的女儿来看病。张大荣做出厌食症的诊断后,觉得病情很严重,希望女孩立刻住院。但那天是周五,女孩的妈妈想回家拿些东西,便和医生约好先带着女儿回家,下周一再来住院。

张大荣有点担心,但还是尊重了这位妈妈的决定。

周一那天,这名患者没有来,张大荣有些不安。周二,女孩的妈妈打来电话,称女儿周末在家里摔了一个跟头,已经死了。

这让张大荣觉得很痛心。孩子的妈妈也是医生,但对于厌食症却了解得并不多。如果从一开始,她注意到女儿的身体变化,就不会拖到现在才来医院,也不会亲眼看着女儿死去。

说起厌食症的可怕程度,张大荣比谁都清楚。体重减轻只是表象,严重的厌食症会导致器官衰竭,终身不育,甚至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由于厌食症的治疗时间比较漫长,又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约有10%?20%的人早亡。

很多人意识不到厌食症的危害性。作为父母,他们也许会关心孩子胖了多少,却不会在意孩子瘦了多少。除非瘦到一定程度,或者出现晕倒、吐血等症状,否则他们不会把孩子与疾病联系起来。

在女儿患上厌食症之后,小璐的妈妈才开始自责于自己的后知后觉。从那以后,她决定不惜一切挽救女儿。

厌食症的背后是这个家出了问题

小璐的妈妈辞职在家,花心思做好每顿饭,监督女儿一定要吃下足够多的量,但小璐并不配合。

小璐用量杯装水,一旦超过25毫升就会把水倒掉;吃的食物都精确算好卡路里,一旦超标就拒绝。她每天只靠最少量的食物和水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她的体重依旧在不停地下降。出于无奈,妈妈把她送进医院进行强制进食。

在医院的日子,小璐显得很痛苦,声泪俱下地跪着求妈妈带自己回家。不仅如此,她还写了一封特别感人的信,妈妈看一次、哭一次。因为心疼女儿,小璐很快就被妈妈带回家。

回家后的小璐性情大变。有时当着妈妈的面一点点吃完碗里的饭,但一扭头全吐了。如果妈妈继续逼她进食,她就会用最恶毒的语言来反击。

每次小璐上洗手间,妈妈都会在后面紧紧跟着,唯恐她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但呕吐已经成为了小璐的习惯,她不能允许食物经过她的身体。从洗手间走出来,她关上自己的房门,拿出一双袜子,然后猛烈地把食物全都吐在袜子里,等到胃被掏空了,她才心满意足地把装有呕吐物的袜子塞进衣柜的角落。

就这样,她的房间里始终弥漫着一股让人恶心的臭味,没有人愿意进入她的房间,除了妈妈。

就这样过了一年,2012年下半年开始,她再次拒绝吃饭,希望父母能让她就此死去。但妈妈并不愿意放弃,仍旧心存侥幸,常常在蔬菜里夹一点点鱼肉,试图给女儿补充营养。但每次这样做的时候,她必须小心翼翼,总觉得背后有一双眼睛―女儿很可能会从背后捅她一刀。

小璐已经彻底放弃了自己,她不再去学校,也不愿去医院,每天宅在家里,根本没有朋友。两年来,她曾有过两次自杀的念头,用刀片划过手臂,跟玩儿似的。手臂上伤痕累累,但她并不觉得疼。她的体重从60公斤骤减到30多公斤,没有月经,子宫早就死亡了,可能这辈子她都无法再做妈妈。

自杀、撒谎、出言不逊……这还是当初那个乖巧可爱的女儿吗?小璐的爸爸曾经反对妻子这样徒劳无益的挽救,看着已经不成人形的女儿,他痛苦地选择了放弃。有一阵子,他甚至和女儿讨论过葬礼,她该穿什么衣服、放点什么音乐……对此,小璐觉得只有爸爸才理解自己。但对妈妈来说,却难以接受这样的结局,除非到了最后一刻,她想和厌食症再拼一下。

夫妻俩就此陷入了矛盾。这个曾经让人羡慕的模范家庭,无论是精力还是财力,都被厌食症折磨得接近崩溃的边缘。最后,小璐的爸爸提出了离婚。

在很多时候,小璐妈妈会思考,女儿怎么会得这个病?想了很久,她觉得一定是因为女儿到了青春期,出于爱美才开始减肥的。这个社会总是以瘦为美,到处都是减肥广告,到处都是瘦得要命的美女,女儿就是这样一步步陷进去的,是这个社会害了她!

但,真的只是减肥害了小璐吗?

小璐的妈妈也许很难相信,在这个悲剧里,怀着一腔母爱的自己也是一个反派角色。

小璐原本是个长相秀美、品学兼优的女孩,但从小,完美主义的妈妈对她十分严苛。不管小璐如何努力,妈妈从来没有过表扬。即使洗个苹果,也会被妈妈批评半天。小璐的房间,是典型强迫症患者的房间,衣服和物品按照颜色、种类放得有条不紊,十分整齐。

每次小璐遇到一些困难,妈妈就会说:“不许哭,你怎么那么没用,一点都不像我。”然后就对她讲自己的奋斗史,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从清洁工到如今的护士,一步步是怎么走过来的。

原本心气挺高的小璐从妈妈的话里听出的不是人要如何努力上进,而是自己的家境不好。女生都有些虚荣心,在这一点上,小璐一直很自卑。

妈妈还一再教导她,不许早恋,不能有婚前。但步入青春期的小璐已经对爱情有了懵懂的渴望,在痛苦地拒绝了一个心仪男生的追求,并被男生踹了一脚后,她开始变得更加自卑、敏感。一次,同学不经意地骂了她一声“肥猪”后,让她从此开始刻意减肥。可无论她怎么减肥,镜子里的自己总是一个肥猪,她开始得了厌食症。

张大荣医生介绍说:对于厌食症患者来说,绝不是减肥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减肥的人会给自己设立下一个目标,减到多少斤为宜。但厌食症患者一旦开始减肥,就仿佛掉入一个黑洞,再也回不去了。她们并不是身体有病,而是心理出了问题。追求其深层次的原因,与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厌食症孩子的父母,很难和孩子做成朋友关系。在很多时候,他们是教导者和教育者,或者是一个控制者。所以,一旦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他们不能得到很好的疏导。很多父母甚至不知道,孩子患上厌食症与家庭教育有关。”对此,张大荣总结道:“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过分追求完美,孩子对父母过分依赖,从小受到虐待、单亲家庭等。这样的孩子大多有易偏激、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特点,也就很有可能患上厌食症。”

只有爱才能唤醒一切

对于另一个厌食症患者张瑶来说,家也曾经代表着痛苦不堪。

张瑶今年29岁,天津人,身高172厘米,偏瘦。就是这样一个标准美女,已经有过长达6年的厌食症治疗经历。

她出生在一个家暴家庭。小时候,只要吃晚饭没有把筷子摆齐,就会被酗酒的父亲罚站、挨打;读小学时,她有点强迫症,每天都在座位上把已经写好的字改了又改,把书本归位;读中学时,由于懦弱,她经常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踢她、泼脏水……被迫转学;之后,父母离婚,她跟了母亲;大一的时候,一次恋爱失败让她彻底受了伤……就这样,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张瑶,总觉得关心与爱,仿佛少了一半。

失恋之后,她开始对美有了更高的要求,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总觉得胖,并把很多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体形不好上。所以她想用减肥来让自己变得更好。于是,她对自己说:“要是能减到90多斤就好了。”为此她吃过许多减肥药,终于如愿变成了90多斤的瘦子;接着,她又减到了80多斤,发现自己原来可以这么瘦;那么,自己究竟可以多瘦?她还想试试,75斤,70斤……减肥好像是个无底洞,拉着她一步步往里走。

在这一过程中,亲情和爱情的缺失,让张瑶变得异常自卑敏感,没有安全感。而越来越瘦的自己,让她找到了乐趣,并且有了自信。

“减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对食物有兴趣,但只要吃了一点点,就会有负罪感。我所有的自信都建立在这上面了,一旦吃了一点东西,就会觉得自己会迅速变胖,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精心雕琢的东西被破坏了。”

“每次看到路上比我瘦的女孩,我就会想‘你凭什么比我瘦?我一定要比你还瘦’,然后回家拼命减肥。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其实就是病的声音。”

“2011年的冬天我躺在床上,哭得死去活来,极端痛苦,我毫无力气,根本爬不起来,感觉自己就要死了。”

同样是厌食症,小璐已经在濒死的边缘,因为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危险是什么,还没有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家庭,她对生活已经失去了信心和勇气。而她的父母,除了把问题归结给社会之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有问题。

而张瑶则与她截然不同,生病6年,仿佛是在与厌食症进行长跑,断断续续、时好时坏。在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之后,她开始发现,要想治愈厌食症,先要从治愈自己的心理问题开始。

她开始自救,读了许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参加了北医六院举办的康复俱乐部。在医生的帮助下,她开始理解那个酗酒的父亲,只是因为对事业对自己的不满意,才会泄愤到女儿身上;那个懦弱的母亲,明明很爱女儿,却总是找不到更好的方式;而那个和自己分手的男孩,只是因为受不了自己过于敏感,时刻追查、控制他的恋爱方式……她开始接纳这样不完美的家庭、不完美的自己,接纳食物……

这6年来,母亲花光了所有积蓄为她看病―张瑶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平衡情绪,而这种药的价格并不便宜;父亲也会在凌晨两点去医院排队挂专家号,尽管已经与张瑶母亲离异,但他经常会去关心张瑶,尽可能地给她钱治病……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女儿,虽然这份爱来得有点迟。

“一个从小没有得到过爱的人,是不会懂得爱自己的。所有厌食症患者都是极度缺乏爱的,所以她们才会用厌食这样极端的方式来伤害自己。一个人只有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从疾病中走出来。”她相信自己会有完全治愈的那一天。

从减肥到厌食症,两者之间似乎有一条界线,它们之间并不遥远。如今的张瑶,当她站在大街上,看着那些比她还要瘦的女孩,很想跑过去对她们说:“别再减了,你很可能患有厌食症!”

从2008年开始,张大荣已经接触了800多例患者,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已经好转甚至治愈。张大荣觉得对于厌食症患者,家长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如果孩子不跟家长一起吃饭了,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就应该提高警惕,看孩子是不是有厌食症的倾向。

当孩子患上厌食症后,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看到真正的问题不是减肥,而是会危及生命,鼓励她必须要吃,必要时甚至要让患者住院强制进食。

除了药物治疗,父母还应该意识到这绝不是孩子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张大荣鼓励家长一定要跟孩子做朋友。无论之前的关系多么紧张,孩子有病了都需要父母的帮助。此时,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患上厌食症背后的真正原因,慢慢走进孩子的世界,并且让孩子理解自己曾经“错爱”的方式,让孩子接纳自己的疾病,接纳不完美的家庭,然后,与孩子一起面对困难。

张大荣在医院特别开设了厌食症患者家庭康复俱乐部,希望在医院之外,给予厌食症患者一些家庭的亲情力量。“只有池子里的水清澈了,干净了,鱼儿才能健康。”张大荣这样形容患者和家庭的关系。(除张大荣医生外,本文人物皆为化名)

上一篇:臭小子,早恋顺利! 下一篇:惊魂12小时,腹中胎儿盗走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