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普通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时间:2022-09-17 03:39:21

淮阳县普通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淮阳县普通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县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3231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符合条件的3128名研究对象中,经过人口学校正后,白蛋白尿的检出率为7.6%,血尿的检出率为8.9%,肾功能下降的检出率为1.8%;该人群CKD的患病率为15.1%,知晓率为10%。 结论 淮阳县普通人群CKD的患病率高,知晓率低;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白蛋白尿、高血压、糖尿病。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69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174-03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其导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随之增加。该病进展至终未期肾脏病后需耗费高额的医疗费用(血液透析及肾移植等)[1],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目前尚缺乏全国范围翔实的CKD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特别是基层农村对CKD的发病情况知之甚少。本院2013年3月1~10日进行淮阳县CKD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期了解淮阳县城乡区域内普通人群中CKD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本县18个乡镇及县城区各乡村、社区内18岁以上的常住(居住5年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符合条件的被调查者3231名。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 被调查者由本科住院医师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姓名、籍贯、年龄、性别、民族、工作环境、职业等),以往所患疾病情况(如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高血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反复感染性疾病等),肾毒性药物服用情况(如解热镇痛药、肾毒性中草药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情况,有无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1.2.2 体格检查 采用表格,内容包括T(体温)、P(脉搏)、R(呼吸)、BP(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的测量遵照JNCⅦ推荐的标准方法进行。

1.2.3 实验室检查 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均留取晨尿、抽取空腹静脉血,查尿常规、尿白蛋白(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尿肌酐(检测方法为碱性苦味酸法)、血清肌酐(SCr)、血糖(Glu)、血尿酸(UA);血脂检测项目包括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以往无糖尿病病史的被调查者若空腹血糖>7.0 mmoL/L,需进行标准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1.3 诊断标准

1.3.1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 ①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0 mg/g,其中微量白蛋白尿的诊断标准是ACR为30~299 mg/g,显性白蛋白尿的诊断标准是ACR≥300 mg/g;②血尿:留取的晨尿应用试纸法检测尿常规,尿红细胞≥1+者和(或)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HP;③肾功能下降:以简化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分期依据K/DOQI的分期标准[3-4]。

1.3.2 高血压诊断标准 以往有高血压病史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无高血压病史者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

1.3.3 糖尿病诊断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标准:空服静脉血糖≥7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或已服用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者。

1.3.4 代谢疾病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为总胆固醇≥5.72 mmoL/L和(或)三酰甘油≥1.70 mmoL/L,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为血UA≥420 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线性相关性检验进行各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的相关分析。研究中校正患病率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构成比)采用淮阳县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所获得的数据。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相关危险因素,用于分析的变量包括所居住的区域(城镇或乡村)、血尿、白蛋白尿、年龄、性别、饮酒、吸烟、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eGFR水平。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18岁以上常住居民3231名,有效问卷应答3128名,应答率为96.81%(3128/3231),其中,男性1179名(37.69%),女性1949名(62.31%),平均年龄(53.2±11.9)岁,平均体重(61.2±5.6)kg,平均BMI(23.9±1.2)kg/m2。该人群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中,年龄>40岁(尤其>60岁)及女性参与者的应答率较高。经人口年龄、性别构成资料校正后的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6.1%(1129/3128),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2%(288/3128),主动吸烟者719名(23.0%)。

2.2 肾脏损伤指标的检出率

2.2.1 白蛋白尿 总白蛋白尿患者350名,检出率为11.2%(350/3128),经年龄、性别标化后(人口学校正)的检出率为7.6%;微量白蛋白尿患者313名,检出率为10.0%(313/3128),经人口学校正后的检出率为6.8%;显性白蛋白尿患者38名,检出率为1.2%(38/3128),经人口学校正后的检出率为0.8%。白蛋白尿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2.2 血尿 血尿患者404名,检出率为12.9%(404/3128),经人口学校正后检出率为8.9%。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3 eGFR下降 eGFR下降患者72名,检出率为2.3%(72/3128),经人口学校正后的检出率为1.8%。eGFR下降的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别肾脏损害指标相关分析见表1,表2。

2.2.4 CKD的患病率与知晓率 本研究中CKD患者569名,患病率为18.2%,经人口学校正后的患病率为15.1%。该人群的CKD知晓率为10.0%。

2.3 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年龄、白蛋白尿、糖尿病和高血压为CKD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

3 讨论

CKD指肾脏损伤[结构和(或)功能异常]>3个月。有以下1项或多项表现:①血或尿液成分异常;②影像学检查异常;③肾活检异常;④eGFR

本研究为本县首次基于所有乡镇及县城区各乡村、社区内的18岁以上普通人群,以白蛋白尿、eGFR下降和血尿作为肾脏受损指标的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调查了CKD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的是分层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白蛋白尿的诊断采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尿肌酐检测应用碱性苦味酸法,这些均为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所得结果较为可靠,但需要注意的是,在CKD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结果仍可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基层人为因素的干扰。人群抽样方法的不同会造成研究人群特征的不同。肾脏损伤指标如基于肌酐的eGF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14]、血尿等指标均可受检测方法、检测系统、人为操作因素及不同实验室间的差异的影响,eGFR估计公式的选择,CKD定义的合理性(如现有定义未考虑年龄等因素)也可影响研究结果[15]。在今后全国大规模的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科学设计,为慢性肾脏病的防控提供可靠的数据,为政府制订合理的医疗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液透析登记组.我国面临快速增长的终未期肾病治疗负担[J].中国血液净化,2010,9(1):47-48.

[2] 谌贻璞.要认真地重视慢性肾脏病防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9,3(6):7-10.

[3] 全国eGFR课题协作组.MDRD方程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改良和评估[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10):589-595.

[4] 马迎春,左力,王梅,等.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中的适用性[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4):285-289.

[5] 蒋丽娜、张玲.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况[J].重庆医学,2011,40(11):1115-1117.

[6] 高晓健,张怡玲.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4):676-678.

[7] 陈香美,谢院生.提高对慢性肾脏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认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1):1-2.

[8] 陈崴,王辉,董秀清,等.广州市城区普通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3):147-151.

[9] 郭兰中,张路霞,王晓刚,等.浙江省某乡村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3):152-156.

[10] 刘东伟,刘章锁,胡晓舟,等.郑州市城区成年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8,24(9):603-607.

[11] 朱进华,丁弘,田英,等.江苏省扬中市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4):4042-4045.

[12] 魏崇一,杨福燕,石建华.河南省北街村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1,9(4):39-43.

[13] 王德光,郝丽,戴宏,等.安微省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2):101-105.

[14] 高娃,孙德珍,赵建荣.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尿尿蛋白/尿肌酐测定及临床评价[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8):36.

[15] 张路霞,王海燕.对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学的反思和建议[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0,26(5):396-397.

(收稿日期:2013-06-07 本文编辑:许俊琴)

上一篇:PDCA循环理论在肿瘤内科病案质量持续改进中的... 下一篇: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视角下的信息资本周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