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区位规划看城市竞争力提升

时间:2022-09-17 03:33:53

从城市区位规划看城市竞争力提升

摘要:中国近代化进程比较缓慢,城市化发展经验不足。改革开放带来了市场经济的活跃,经济要素的复苏带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进步,城市发展进入了良性轨道。因地制宜的确定城市发展战略是政府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国的区域性中心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尤其像上海和北京,如何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是在全球化发展浪潮下必然的选择,也是城市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本文运用城市管理的相关知识,以上海市的分区发展为例进行区域规划战略对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意义阐述。

关键字:城市化 城市管理 分区发展 竞争力提升

《管子・度地》有云: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加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织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在人类劳动的社会大分工的基础上城于市相得以结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止,并按照农业城市到工业城市再到现代化城市的规律前进。

中国近代化进程比较缓慢,,城市化发展经验不足。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到1978年间,在赶超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政府通过粮油供应制度、教育制度、户口迁移等制度,严格限制了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给正常的社会流动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致使当时的城市发展是政府控制的结果,而非经济发展的正常结果。

改革开放带来了市场经济的活跃,经济要素的复苏带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进步,城市发展进入了良性轨道。根据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城市化水平达到30%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个加速点。

我国的江苏、上海等省市率先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明确列入“十五”计划,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二者都强调了城市的竞争力问题,这也是城市化发展的核心问题,美国的纽约、迈阿密、费城等不同区域的核心城市都以高度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带领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向。如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以点带面的进行城市功能辐射,才能准确发挥重点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排头兵作用已经被提到国家的重要议程。

我国在城市化探索中的成功案例――上海,走出来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尽管目前我国城市化的程度还不是很高,这也是由我们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但是上海在城市化发展探索尤其是现代化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中西部城市提升城市化水平和东部建成城市群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真如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说,影响21世纪世界格局的两件大事,一是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上海世博会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诠释着城市的意义,也给中国的城市化带来了新的出发点,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方向和质量不仅极大的营销战着本国人民的生活,同时这个人口大国对于世界发展进程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环境恶化严重”“贫富差距拉大”等不可避免的成功化问题也出现在我国,万物都不是完美的,在中国的人口多、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下,完全实现城市化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目前需要的是建设核心城市的竞争力,扩大核心城市的辐射面积,通过产业的转业建立稳定的联系带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逐步提高整体的竞争力。以上海为例,改革开放前的黄埔各城区基本上是混杂的,既是居住区又是办公区,每个区也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郊区从景观和经济结构上看都是以第一产业为主。改革开放后,城区功能的分化的步伐加快,有些区域的商业功能得到了强化,有些区域的的教育功能得到了巩固,郊区则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市区工业向郊区转移加快。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人口和工业从城市中心区域想郊区转移标志着上海城区功能进入新的整合阶段,周围地区在核心区域的带动下开始产生纽带关系,方便卫星城的建立。

弗里德曼的在《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的阐述,区域的空间结构是由核心和边缘两个空间系统组成,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核心与边缘区域的界限将发生变化,从而使区域的空间关系不断的调整,最终达到区域空间的一体化。其表现在核心区对边缘区的支配地位,并且不自觉的对核心地位进行强化,同时,二者还不断的进行信息流和物质流的输送,在发展的后期,新的核心区将会在边缘区产生进行重复的城市发展过程。按照该理论对上海市进行划分,可分为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根据不同城区间的不同特点采用一直相符合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才能最终达到整体城市群的竞争力提升效果。

中心区一般指一个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它处在城区圈的最内处,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点。第三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很高,相关行业的空间分布密度较高,交通通达性好,是城市内各种交流活动最便捷的空间场所。由于上述的优势,用地紧张、土地租金昂贵也是中心区的显著特点,对于寸土寸金的中心区来说发展高端商务和高级经济形式是该区的竞争力所在。

上海的闸北区作为中心城区的代表,作为上海的路上大门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闸北区上海铁路站日接发列车73对,高峰日客流量达28万人次。货运方面,铁路北郊站作为以办理零担运运输为主的或货运站,闸北区已形成“南客北货”的基本格局。在市内交通方面,闸北区可谓是交通作方便的地区,由内环线和南北高架、地铁一号和轻轨明珠线形成的两个大十字构成了闸北区的快速交通骨架。经过swot的分析,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良好的区位条件、便捷的市内交通、强大的外部交通、长期的交通运输资源,其关键在于把握好交通优势对于该区域的积极意义。根据交通的绝对优势,以交通经济和人流经济为杠杆的核心竞争力战略变产生了。

交通经济和人流经济的意思是以客流量的多产生经济消费,其实质就是围绕闸北区的交通优势资源并根据人流量大的特点进行产业链的延长和产业群体的拓展。一、该区以长途客运站以周围这站群为依托,加大客运业本身的发展。通过对全市客运汽车路线的全面调查,开辟了中短途和有潜力的长途新线路,进一步扩大了闸北区的集聚和辐射范围,同时适应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还逐步增加了豪华舒适型的客车和卧铺客车,占领了中短途旅游和商务客运市场,形成了以闸北区为中心的高效协调市际公路客运网。二、对于人流,把“流量”转变为“留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人流本身就是商机,闸北利用这一条件以人流为中心做好了各项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凭借便利的交通优势和中心城区中相对低的土地价格优势,引进“锦江之星”的经营模式,以不夜城北的“不夜之星”为龙头,在区内迅速扩展低端住宿市场,为旅游业打下基础。围绕“不夜之星”打造了专门的旅游交通路线,方便游客乘车,同时还抓紧苏州河游船码头以及连接火车站和码头之间的绿色长廊建设。三、把闸北区传统交通运输业转变为现代化的物流业。整合现有相关企业和行业资源,扶持行业核心做大做强,在抓住上海市场的同时向全国延伸,以长三角为中心向二级区域城市辐射。注意引进外国的物流进入,缩短与国外先进之间的差距。

闸北区的紧紧抓住交通优势,围绕展开一些列的战略部署,形成了以交通为核心的竞争力提升策略,也巩固了区域核心地位。

近郊区是城市中心区经济活动和人口向外扩散的第一站,它可以向城市提供蔬菜和副食品,同时也会有一定的工业活动。基于靠近中心区的特点,近郊区的核心竞争力存在产业经济领域,近郊区相对宽松的土地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人口的大规模集聚为房地产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机会。另一方面,大型工业项目的落户可能成为城区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近郊区的发展一要优化产业内部生态,如制造业,根据产业前后向关联,延长产业链并强化产业链功能,二是根据外部经济特性通过一个产业的引致效应,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服务业比较适合。

嘉定区是上海的近郊区代表,在产业和功能定位上要服从服务于上海的整体定位: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在上海的服务功能逐步强化,制造业逐步收缩的大背景下,作为近郊区虽然主要承担中心城区的制造业扩散和转移,但从机会成本、商务成本等方面考虑,近郊区的制造业发展也应该根据原有优势及产业成长趋势、空间有所选择。抓住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的契机,利用原有的技术、劳动力基础,整合汽车产品业,并向相关产业延伸,打造国际著名的汽车产业集群。根据产业集群理论,汽车产业布局要围绕核心层和紧密层开展,并处理好与混沌层和层之间的互动关系。核心层相当于以安亭为中心的68平方公里的汽车城,嘉定区相当于紧密层,混沌层相当于嘉定区周边地区,层相当于长江三角洲。嘉定区的社会与经济基础较好,在上海各个区以及全国同类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加上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和上海东西南北产业布局的良好契机,营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嘉定区的竞争优势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嘉定区整合长江三角洲汽车产业,抓住了长江三角洲的汽车生产与服务的灵魂,利用了扬州“亚星”客车、南京“依维柯”中型汽车和宁波的“吉利”汽车,还有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中包括汽车贸易、汽车教育、汽车研发、汽车体育、汽车维修等一系列优势平台。建立汽车营销中心,发展汽车贸易做大汽车零配件产业并建立配套的专业市场。营销中心的成立吸引了高端厂商如大型汽车厂商的亚洲营销总部或亚洲、中国总,以及低端厂商入驻,多品牌的入驻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消费者的比较心理,同时又能有效的适应汽车消费者就近消费的习惯。引进大型的汽车研发机构,培养自己的科研力量,汽车城积极的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独立研发机构如英国最著名的汽车研发机构MIRA,同时与汽车相关的大学院校也建成,嘉定有相当数量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汽车城规划中计划在教育区筹建同济汽车学院,上汽集团汽车检验中心改建扩建工程也在进行之中,要依托于这些科研力量通过国内研究机构与这些引进民间技术开发单位的技术交流,学校国际先进的技术思想,利用他们的技术研发水平。嘉定区还拉动与汽车相关的产业发展,其供应链上的企业涉及塑料、钢材、机床、橡胶、玻璃、皮革、仪器表等,同时下游产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也走向了同步发展的轨道。

远郊区城市化水平不高,经济布局相对分散,除了有一个等级不高的区域性行政与经济中心----乡政府,有大量的乡镇存在,个体经济以小型化为主,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都较低。远郊区与中心城区的经济结构差异显著,竞争关系小,因而互补关系明显,远郊区成为了中心城区制造业扩散的重要承载地,服务业方面,远郊区的商业和居民生活服务基本上集中服务于当地居民的较低层次,不仅很少吸引城市外部的力量,甚至本身的高级服务也要中心城区的支持。作为以农业景观为主的远郊区,发展都市生态旅游或者乡村生活体验旅游可以因地制宜的使当地人致富,加上引进新兴产业可以使远郊区在短时间内完善基础设施。

远郊区要提升竞争力就要从为本区服务转向为整个城市服务,从封闭式区域交技发展模式向开放经济模式转变。南汇区作为远郊区的代表,把港城互动能力确定为南汇区核心竞争力。当港口城市建成后,为人的生活服务和港口产业服务的功能开始逐步完善,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本大范围流动的加快,城市的内生发展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因地制宜的确定城市发展战略是政府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国的区域性中心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尤其像上海和北京,如何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是在全球化发展浪潮下必然的选择,也是城市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现代城市管理学》 马彦林 刘建平

《城区核心竞争力》 高汝熹 罗守贵

《中国城市间流通网络结构与演变》 张闯

上一篇:“案”成国家机密,祸根在于“面子”! 下一篇:陕北过大年 春节赏民俗自助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