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合理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09-17 03:03:02

关于构建合理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体系的思考

摘 要: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年龄偏小,知识储备不足,专业基础差,学习兴趣薄弱,在校学习时间短,传统的平面平面设计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培养方向定位过于理想化,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和周期,因此根据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素质构建合理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育;平面设计;教学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而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毕业前的技能水平有着紧密的关联。本文就平面设计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教学状况、平面设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在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素质和就业需求的实际情况下,对如何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专业的合理教学体系进行思考。

一、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教学现状

1、学生现状

现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性格普遍较活泼、外向,乐于表现,相对以前的同龄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部分学生还有一些电脑操作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电脑操作感兴趣。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现有的生源状况是学生专业学习零起点,甚至有些学生选择专业盲目,基本素质并不适合平面设计的学习,致使学习起来较困难不利于兴趣培养和快速提高。他们往往很快失去新鲜感而变得不愿去学。同时由于近些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的特殊背景,进校学生往往在文化课和养成教育方面也相对薄弱,对传统教学方法更是极其逆反,使得教学更难顺利开展。

2、知识基础现状

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一般在15-17岁,他们没有美术专业学习的基础,而且大多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甚至部分学生在接受现代庞大信息的同时形成一些偏差的审美观念。所以他们很难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既打好美术基础又学好专业技能,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年龄偏小,知识储备不足,专业基础差,学习兴趣薄弱。在短短两年的学习中,传统的采用平面广告设计为主的平面设计教育,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培养方向定位过于理想化,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和周期。

二、平面设计专业学习要求

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熟练的设计技术。而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教育体系必须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必须教导学生掌握视觉语言的表现手法,培养丰富的想像力和敏锐的时代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出众的审美能力;必须教授学生与设计相关的技术技能。

这就表明我们的教育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帮我们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

2、掌握一定的印刷知识。因为技术的原因,设计在电脑屏幕上的样子,与实际的输出效果还有较大的差距,平面设计师需要了解的印刷机、油墨、纸张的性能等知识才能更好展现自己的作品;

3、掌握平面设计特色性的规律,这是设计出好作品的关键。

我们看过很多好的设计以后,会发现设计师们都在利用各种平面元素,在平面材质上(比如纸张等),努力拉伸视觉空间。这种展现空间感受的方法很多,如夸张的暗影效果;使用极具真实性与质感的图象;实物元素与绘画元素的对比使用;利用色彩之间的反差;利用线与色条的叠压效果;利用文字与图形、文字与文字的叠压效果;文字之间大小比例关系的对比等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美术基础。

4、练就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

5、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出众的审美能力。

三、对于中职教育平面设计专业教育的思考

基于前面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育的接受人群和平面设计本身能力要求的分析,笔者认为如今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电脑操作为主的美术制作方向具备培养的可塑性,基本具备平面设计行业中以操作为主设计为辅的技术人员的应有素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应该调整为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主,设计为辅的内容更符合实际教学需求,更能达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学习基本的平面设计能力,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了解设计创作流程,培养设计思维。

四、构建合理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体系

适应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专业的合理教学体系应该以“应用”为宗旨,构建“适应需求、突出应用、优化结构”的教学体系。

1.适应需求,为职业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通过及时了解行业信息,看清职业教育起点低、时间紧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针对平面设计可能的工作岗位共同存在的基础性重要课题,通过调查和分析,逐步创建促进平面设计基础能力培养的知识教学平台。在教学改革中努力实现三个目标:一是使学生掌握“够用”的基础知识。这是本专业理论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基础能力培养的前提。二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举一反三的知识应用能力。这是促进基础能力培养的核心。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研究基础知识促进专业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化机制,解决能力外延和弹性发展等问题。

2.突出“应用”,着力加强职业素质培养

平面设计课程的突出“应用”的教学模式,应该以职业岗位工作需要什么,我们就着重训练什么为实践教学的重点。以避免中等职业教育中常见的重视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很少介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使得学生毕业后只知道“是什么”,却并不知道该“怎么做”。因此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任务报告。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操作、探究和体验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能树立“知识即行动、行动即知识”的理念。这种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通过行动在原有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自己的职业能力的教学过程,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与实用性。

3.优化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围绕培养目标,从整体上考察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整体效应,优化整体教学课程结构。在设置课程时,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顺序的确定。科学地对“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做出合理的安排。二是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活动,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灵活多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学习与竞赛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四是教学手段的改进。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方式丰富教学手段。五是教学方法的选择。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能特征,尽量选择直观、形象、案例、情景等教学方法,以增进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形象理解,让学生愿意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乐于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不良操作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浅谈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