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式理论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时间:2022-09-17 02:28:52

利用图式理论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摘要:在21世纪,英语对于个人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学生普遍反应学英语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作为高中英语老师,我们应该改进陈旧的教学模式,试着将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应用到英语阅读中,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理解文章的含义,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图式理论;高中英语;阅读

英语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门外语,我们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从字母ABC开始的。到了高中阶段,由于从小就接受的是这种学习方式,阅读思维也受到这种思维的限制,在英语文章的阅读中,老师是按照“词――句――篇”的思路讲授,学生也是按照“词――句――篇”的方式学习,一遇到生词,就马上开始查字典。这种阅读方式不仅事倍功半,学习难以见成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情绪。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呢?皮亚杰所提出的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一词最早来自希腊语,其概念来自于柏拉图的“理念论”,后来被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家正式的引入心理学领域。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知论”中对“图式”的概念和功能进行了解释和完善,并成为皮亚杰“发生认知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1.图式的内涵

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地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人的大脑里储存着以前学习过或经历过的各种知识和经验,包括对事物的认知、处理事情的方法等等,是个体理解外界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通过同化和顺应得到不断的发展。同化是指个体将受到的外界刺激纳入到自己已形成的图式之中,顺应是指外界的刺激不符合个体已有的图式的时候,个体主动的调整图式,以适应现实。

2.图式的功能

人们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并不是被动接受了外界的全部信息之后,再加以理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当大脑接受一部分信息后,就会根据大脑中与之相关的图式对全部的内容作出猜测和推测,在接受到其余部分的信息之后,再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肯定和修正。

3.信息处理模式

根据图示理论,文本的理解需要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即自上而下(Bottom-up)模式(形式驱动的模式)和自下而上(Top-down)模式(概念驱动的模式)。

在英语阅读中,自下而上(Top-down)模式(概念驱动的模式),是指阅读时按照“词――句――篇”的过程,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单词、句子逐一进行解码,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再对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加以理解。自上而下(Bottom-up)模式(形式驱动的模式),是指在阅读之前首先从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框架开始,以理解文章主题为目的,结合文章的标题、插图,首段、末段、每段首句,按照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先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框架作出推断与预测,再通过词、句的阅读来证实(confirm)、排除(reject)或修正(revise)推断与预测,从而理解文意。

二、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1.教师提高认识,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意义

我们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都是按照“字母――单词――句子――篇章”的顺序进行,由于从小就接受的是这种学习方式,阅读思维也受到这种思维的限制,在英语文章的阅读中,老师是按照“字母――单词――句子――篇章”的思路讲授,学生也是按照“字母――单词――句子――篇章”的方式学习。因此,老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英语阅读的时候,不以学习生词、学习句型为目的,要以阅读文章为目的,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为目的,从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框架开始,以理解文章主题为目的,结合文章的标题、插图,首段、末段、每段首句,按照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先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框架作出推断与预测,再通过词、句的阅读来证实(confirm)、排除(reject)或修正(revise)推断与预测,从而理解文意。

2.学习外国文化,丰富图式类型

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语言,而且还是学习一种文化,一种截然不同于中国的西方文化。每种文化都有适合于这种文化的一系列图式,适合于中国图式的文化不一定适合美国、英国的文化。比如说,自古以来,中国的写作多使用“赋比兴”的手法,习惯于“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而西方写作多使用“开门见山”的手法;在说明原因的时候,中国多使用“原因-结果”的图式,而西方多使用“结果-原因”的图式模式。因此,作为英语老师,就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们介绍说英语的西方国家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及说话习惯、写作习惯和人际交往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文章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

3.应用已有图式,大胆推测、合理修正

倡导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图式结构。学生可以根据大脑中已有的图示,按照文章的标题、插图、第一段、每一段首句、末尾段、出现频次比较高的单词来大胆的推测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意义。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保持较快的速度,遇到生词的时候,不应该立即停下来查字典,而是以相同的速度读下去,按照不断读到的新信息,合理的修正以前的推测,大胆的进行下一步的推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兴趣。

三、图式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的不足

应用图是理论进行阅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形式驱动的阅读模式),能大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是图式理论过于看重读者以前知识的积累(大脑中已有的图式结构),忽视了“单词――句子――篇章”这种从小到大、自下而上的解读技巧。这样一来,学生背景知识的作用被夸大了,而其它因素被忽视了,但实际上只拥有背景知识是万万不够的,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读者解决一些阅读问题,但它的作用并不是万能和绝对的。学生的背景知识(已有的图式)只是所有阅读因素(如阅读动机、阅读技巧、文章难易、等)中的一部分,只单纯的想凭学生已拥有的背景知识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作者和学生所生活的文化背景不一样,每个学生之间的文化背景也不一样,在大脑中所形成的的图式也各不一样,就像“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莱特”,如果只注重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坚持己见,那必然会对作者的思想产生曲解,从而影响阅读效果。

因此,在英语阅读中我们应客观地去看待图式理论的特点和不足,要合理科学的结合自上而下(形式驱动)和自下而上(概念驱动)两种阅读模式的特点,既重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图式)对文章进行预测、推断,又强调从单词、句子、篇章的顺序进行自上而下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同时进行,互为补充,时图式理论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张维友.图式知识与阅读[J].外语界:1995年第2期.

[3]朱佩波.论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

上一篇:S7―1200PLC在中央空调节能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一种12bit CMOS全差分SAR A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