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测报中关键因子判定与病虫情报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9-17 02:00:20

稻纵卷叶螟测报中关键因子判定与病虫情报相关性研究

摘要南陵县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县稻纵卷叶螟发生4~5代,且发生重,危害大。该虫田间蛾峰与卵量是测报中两个关键性因子,如何准确判定这两个关键性因子是准确病虫情报的关键,相关性很强,对该虫的防治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关键因子;病虫情报;相关性

水稻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测报难度较大。田间蛾峰多,卵量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且蛾峰至2龄幼虫期时间短。因此,如何准确及时判定田间蛾峰及峰后卵量这两个关键因子对病虫情报,指导该虫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近10a稻纵卷叶螟测报中,对这两个关键因子的判定和病虫情报的相关性作了一定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1田间蛾峰单一,峰后卵量集中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四(2)代或五(3)代,蛾峰后的天气一直晴朗,或虽降雨但以东北风为主。2005年四(2)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蛾峰为6月27日,蛾量为3 667.5只/hm2,6月29日查平均卵量为183.0粒/百丛,据天气预报,蛾峰过后一直维持干旱少雨天气,在6月29日查卵后就及时发现四(2)稻纵卷叶螟情报为中等偏轻发生,部分田块为中等发生,1~2龄幼虫高峰期为7月4~5日。经继续往后赶蛾验证,田间直到7月11日才见蛾,情报准确率为100%。这种单一型发生年份,只要注意天气情况,一般较好处理。

2田间蛾期长且蛾量大,卵量一直较高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六(4)代台风频繁的年份,并且迁入虫源不断。这时在病虫情报时应首尾兼顾,整体考虑防治时间。2004年六(4)代稻纵卷叶螟发蛾时间为8月17~28日,蛾量呈平抛物线形,卵量高达1 932.6粒/百丛,发生严重。根据田间蛾峰次多、时间长、卵量大的实际情况,在病虫情报时应采取2次防治的防治方法,即8月23~25日和8月29~30日各施药1次才能达到全面有效的防治(见表1)。

3田间蛾量特别大时间长,但卵量小

在田间蛾量特别大、且时间长的情况下,在每日赶蛾基础上,以田间查卵为主要监测重点,采取隔日定田查卵的方法,由田间卵量的大小决定发生程度和防治时期,发出病虫情报。如2005年六(4)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从8月22日(1.62万只/hm2)开始上升,到8月25日出现一峰,蛾量4.74万只/hm2,以后蛾量一直维持在1.5万只/hm2以上,到9月5日出现二峰,蛾量高达16.575万只/hm2,到9月13日蛾量还维持在2.47万只/hm2。1.5万只/hm2以上蛾量连续20d多。田间卵量情况是:8月23日为168.28粒/百丛,8月28日为187.54粒/百丛,8月29日为21.67粒/百丛,9月5日为714.28粒/百丛,9月9日为1 045.58粒/百丛。根据田间卵量前期偏轻且气温低阴雨多、卵孵成活率低的情况,采取抓大放小的做法,在9月9日及时发出六(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与防治预报,预计1龄幼虫高峰期为9月16~18日,很好地控制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见表2)。

4正确处理田间迁入峰和本地虫源峰次的关系

经多年测报资料表明,我县稻纵卷叶螟四(2)代迁入峰均早于本地虫源峰。当田间赶蛾出现迁入峰时,本地虫源一般处于高龄幼虫至蛹期,其峰次根据残虫或蛹羽化进度推算蛾峰,再及时病虫情报。

4.1田间迁入峰和本地虫源峰相近

2004年四(2)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迁入蛾峰为6月26日,卵量为500粒/百丛,推算出三(1)代蛹羽化后的蛾峰为6月29~30日,但蛾量低。两峰次基本相近。在病虫情报时拟采取7月4~5日一次用药主攻迁入峰1~2龄、兼治本地峰卵孵的方法。

4.2田间迁入峰和本地虫源峰相差较远2006年四(2)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迁入蛾峰不明显,仅6月19日、6月22日、6月26日蛾量为499.5只/hm2,卵量20~30粒/百丛,发生程度为轻发。本地三(1)代高龄幼虫高峰期为6月29日,残虫量最高为10.7头/百丛,残虫量较高,按历期推算田间本虫情报时可采用放弃轻发的迁入峰、专门防治本地虫源蛾峰的办法。

5田间两蛾峰相差较远

2002年六(4)代稻纵卷叶螟,一峰为8月19日,蛾量仅为6 160.5只/hm2,但卵量为1 172.7粒/百丛,必须及时发出病虫情报指导防治。接着受强台风影响,8月29日出现二峰,蛾量为6.21万只/hm2,卵量为1 116.0粒/百丛,这时就必须再次发出病虫情报,也就是说同一代视情况可以先后两期情报指导防治。

稻纵卷叶螟测报中关键因子田间蛾峰、田间卵量的正确判定与该虫的病虫情报相关性很强,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当时的气候因素,才能更好地病虫情报,有效地指导农民防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绿色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31%三拂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不同虫龄防治效果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