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俗 第2期

时间:2022-09-16 11:56:58

饺子的来历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腊八食俗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圆、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腊八粥”风俗。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过了腊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腊八粥时,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弃,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都能获得丰收。

吃年糕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新春三道茶

第一道:甜茶。祝客人一年甜到头。甜茶是用糯米锅巴和糖泡成的。糯米煮成饭,把饭放在热铁锅上贴,烧结成一片片锅巴,泡成甜茶既香又糯,十分可口。

第二道:熏豆茶。熏豆茶共有六种佐料(熏青豆、胡萝卜丝、腌制过的桔皮丝、苏子、芝麻、嫩芽茶),其配置十分得当。

第三道:一杯清茶。餐后饮用可清涤肠胃油腻。所以这新春三道茶,既合乎礼仪,又合乎保健原理。

上一篇:民俗 第2期 下一篇:小贴士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