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09-16 11:31:55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写作是一个倾诉自我内心世界,抒发真正情感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无论对以后的社交或者其他方面都有不可比拟的好处。正因如此,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养成自觉自发的学习行为。本文就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进行了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作文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不太好,因此教师要努力探索出一套作文教学的新型式,并将其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能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学生的情感。教师之间要经常交流借鉴经验,以便找到一个能够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应该注重写作方法的教学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文化习惯深受传统哲学、儒家、佛教、道家思想的影响,我们主张“顿悟”。无论是在文章中表达中心思想,还是在句子中表达想法,都比较含蓄,隐晦,很少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由读者自己去慢慢领悟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封建专制的统治及历代的文字狱的影响,人们养成了说话写文章时小心翼翼的习惯,总是在外面逗圈,清嗓子,不肯进入主题。而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学生们从一开始什么都不了解到一知半解再到完全轻车熟路,这些都需要老师的牵引。要想做好这个牵引工作,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扼杀学生写作的信心与乐趣,不一味地限制学生应该写作的文体,不要限制学生的写作思维,写作是一种需要灵感的东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些优美的语句和词汇,可积累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老师的任务也能够提早完成,而且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师应该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初中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在这期间学生的“三观”还没有建立,对世界的感知能力还处于懵懂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三观”正确了,学生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认识,才能更好地提高作文的思维高度。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接受全方位、宽领域的作文写作训练,以增强自身的写作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通过创新型教学模式,使初中生在一片愉快祥和的氛围中,接受学习作文的乐趣。同时教师可以在上语文作文课的时候,带领同学们外出采集素材,教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积极主动地思考这个世界,这样,学生们既能够在清新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也能够培养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三、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提高自身的作文素养

教师教书育人,首先要拥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只有拥有一定的知识,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教师应该及时吸收新鲜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教导学生写作要与实际相结合,要与时代相结合,从而使写作成为学生自觉自发的学习行为。目前,初中作文课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伴随着老师讲课的诸多问题,如:作文训练的跨越性强、难度性高、固定模式强、缺乏有效性等,都是急需改革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做相关练习。

教师还应该注意让学生养成多积累作文素材的好习惯,对于一些好词佳句,要准备专门的本子积累起来,并积极引导学生们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相互汲取经验,使他们注意观察生活,多写一些关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话题。

初中生的写作水平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耐心教导。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从心底里认为写作是一种抒发自我内心的方法,是一种透过文字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人与人内心深处的触碰、交流沟通。教师们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漫长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此,才能使作文教学收到实效。

(王洪兵 江苏省淮安市车桥镇初级中学 223221)

上一篇:山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之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避开作文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