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柴:已基本做好技术储备,销售不会受到影响

时间:2022-09-16 10:57:30

玉柴:已基本做好技术储备,销售不会受到影响

作为中国大型内燃机生产基地,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型柴油车领域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针对北京最新实施的重型汽车地方标准,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铁坚博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汽车纵横》:近日,北京出台了两项重型汽车地方标准,请问您对此有何评价?

林铁坚:北京新的两项重型车排放标准,是很大的创新。在此之前,我国及各地方实施的排放标准基本上都是照搬欧洲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不适应中国国情的情况。特别是北京率先实施国Ⅳ后发现,原来的国Ⅳ排放标准要求的排放控制区,与北京公交车辆实际运行的工况区域不一致,公交车发动机常用的低转速区域并不在标准要求的ESC/ETC覆盖工况区域内,使得实际公交车辆运行时排放与实施国Ⅳ、国Ⅴ标准的期望产生了偏离,这完全是外国标准不适应中国国情造成的。这次北京新标准应该是国内第一次在排放标准制定方面做的创新,对于玉柴这样的以技术见长的企业来说,我们绝对支持。

实际上在两个标准出台前,玉柴就积极配合两个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提供了技术支持、试验资源、大量具有参考意义的基础试验数据。根据在公交系统的应用经验,玉柴在几年前就积极倡导在国内提前引入WHTC测试循环。在北京新标准中,核心变化就是引入了WHTC试验循环来约束发动机中低速的排放,以确保排放标准要求工况与公交车辆实际运行工况一致。而欧洲到欧Ⅵ法规阶段才开始应用WHTC循环。

《汽车纵横》:面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法规,玉柴做过哪些准备?将采取哪些措施?今后玉柴将如何提升技术,应对排放标准的升级?

林铁坚:玉柴历来高度重视排放控制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因此从国Ⅰ到国Ⅴ玉柴都能够在国内率先推出相应的产品。开展排放技术研发,一方面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获益。为了应对排放标准升级,产品开发和升级工作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发动机领域很多方面的基础技术的积累。关键是要提早动手,提早研发。玉柴柴今后仍然会继续加大排放相关的基础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排放技术研发工作,并加快满足欧Ⅵ排放法规要求相关技术的产品化开发工作。

《汽车纵横》:据悉,这两项重型汽车地方标准突破了欧美此前的规定,甚至更加严格,是否符合中国实际国情?

林铁坚:在同一标准等级下,北京新地标相对于国家标准,企业的技术开发难度更大,但正如前面所说,我认为该标准是更加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

《汽车纵横》:采用新标准后,是否会增加汽车的成本?将有多大幅度的增加?

林铁坚:相关的成本会适当增加,对于不同的发动机机型,增加的幅度不太一样,大约在原SCR后处理系统成本基础上增加10%~30%。此外,新标准实施后,北京市将对不符合标准的重型车停止办理车辆注册登记手续,玉柴相应的产品已经基本做好了技术储备,销售不会受到影响。

上一篇: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下一篇:“创新·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