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石子馍

时间:2022-09-16 10:44:58

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石子馍

小吃风味

在陕西关中地区,有一种制作奇特、风味也独特的古老食品――“石子馍”,也叫干馍、砂子馍、饽饽。因为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原始,是用烧热了的石子作为炊具烙烫而做成的馍,所以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

石子馍油酥、咸香、松软,营养丰富,携带方便,经久耐贮。

来历传说

关于石子馍,在当地流传着几个传说。

第一个与牛郎织女有关。传说当年玉皇大帝的外孙女――织女,本来是长年累月地在天上织造云锦。可是后来因为动了凡心,就到人间游玩,谁知道喜欢上了河西的牛郎,并且嫁给了这个放牛的小伙子。

这怎么能行?于是玉皇大帝非常生气,就想尽了阴谋诡计,活生生地拆散了这一对恩爱夫妻。

后来因为织女的姐妹们求情,也为了表示自己的“仁义”,玉皇大帝就批准牛郎和织女只能在每年七月初七日这天相会一次。可是他们的住处中间却有一条天河阻隔,根本没有办法过去,于是就有许多善良的喜鹊为他们搭建“鹊桥”,帮助他们相会。

天河阻隔,路途遥远,如果带普通的饼或者馍,肯定会发霉,不能吃,于是就有人帮忙,给牛郎烙了石子饼,这样在去见织女的路上他就可以填饱肚子了。

这当然只是陕西人民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演绎。但是,下面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就非常高了。

《元和郡县志》有记载说,在唐朝,同州(就是今天的大荔县)曾经有人把石子馍当作贡品献给皇帝,但是那时大家都叫它“石鏊饼”。

在《资暇录》里还说,因为同州人生性耿直、刚强、好斗,经常打架,结果被官府抓去。为了避免在牢房里挨饿,大家都会在怀里揣几个石子馍当作干粮。

石子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正史认为,石子馍是先民由吃生食转为吃熟食之后,用最原始的方法加工而成的食品。在《礼记》有载:因为先民没有房屋住,所以就只好“冬屈窟,夏栖巢”;因为没有火种,只好生吃“草木之实,鸟兽之肉”,过着一种“茹毛饮血”的生活。

后来不知道经过多少年、多少代,“后圣有作”,才发现了火的用途。之后,人们就“修之以利,以炮,以燔,以亨(烹),以为醴饴”。据说“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而其后的周朝,有所发展,可以“燔黍”了,“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

而现在我们吃的石子馍,就很有可能是由古代的“燔黍”发展、进化来的。

清朝的袁枚曾经在《随园食单》里,把石子馍叫做“天然饼”,并且详细地总结记述了其制作工艺。

他说,陕西泾阳的张荷塘县令自家制作的天然饼非常好吃,是用精白面加上糖、脂油酥搅和后,随意弄成碗口大小、像饼一样的团团,然后用一些干净的小鹅卵石托着饼,之后就给鹅卵石加热,通过鹅卵石的导热让饼变熟。

一会儿,饼自己就变的凹凸不平,颜色也被烤黄了,咬一口,非常好吃。

袁枚的这段话,和我们制作石子馍的用料、做法、特点大致上相同。

现在,石子馍作为人们出远门、做长途旅行所携带的食品,几乎可以和方便面一争天下。

上一篇:红楼梦里的养生美食――进上清露宝玉尝 下一篇:千谚万语话健康――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