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山地黄壤的改良利用

时间:2022-09-16 10:11:25

摘 要:华蓥市山地黄壤面积较大,分布于沿山一带的十一个乡镇,是低中山地区主要土壤,这种土壤生产性能极差,生产能力低,是全市主要低产田土之一。

关键词:山地黄壤;物理性质;改良;农作物

一、山地黄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地黄壤因受母质、地形、气候的影响,在生产上表现为宜种度小,保水保肥力弱,产量低。

1.山地黄壤种植农作物的表现。农作物的生长直接与土壤肥力相联系,因此土壤存在的某些缺陷和问题,直接在农作物的长势长相上得到反映。

山地黄壤处于低中山坡陡、沟深、谷窄的地形环境中,水源缺乏,冬冷夏凉,年均温较平坝、丘陵他区低2―3℃,降雨量偏高。旱地土壤宜种度窄,只能种植小麦、玉米、红苕等几种作物,而且长势长相较差。

田多分布于山脚有冷泉水出露的地方,土质粘重,土性偏冷,养分贫乏,尤其缺磷,水稻坐蔸,根系变黑,秧苗死亡现象严重。

2.山地黄壤的物理性质与作物生长和耕性的关系。据对山地黄壤的调查了解和剖面观察,分布在山体中下部的发育较深,颜色以黄色为基调,土层较薄,质地中壤至粘土,耕层紧实,结构差,无明显的粒状结构。分布在山体上部的土壤发育较浅,受母质、地形影响较大,土体常带母质基色,土层较浅,质池较粗,夹砾量大,结构较差〔如表(1)〕。

山地黄壤物理性质表

可以看出,山地黄壤总孔隙度较小,固、液、气三相比不协调,气相所占比例太高,说明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大孔隙多(实际是一些裂隙)。这必然导致水、气矛盾。山地黄壤的容重偏高,一般在1.28―1.40g/cm3。由于容重大,土体紧实,作物根系穿插困难,吸收水肥能力差;根系先天不良,作物生长所需养分不能满足,导致地上部分生长较差,作物产量不高。

3.山地黄壤养分含量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山地黄壤作物生长不良不仅与土壤物理性质有关,而且与各种养分含量也有密切关系。表(2)反映了山地黄壤中的黄泥土与沙溪庙组母质发育的大眼泥土的养分状况。

可以看出,山地黄壤无论是有机质,还是氮、磷、钾含量都较肥力水平较高的大眼泥土低,尤其缺磷。我们知道,要获得任何一种农作物的高产,除人为的合理施肥外,对土壤的营养元素有一定范围的基本要求。一般红苕对氮、磷、钾三要素的要求比例是2:1:2,小麦要求其比例是2.3 :1:3.6,山地黄壤不能满足这种要求,故作物生长受阻。

因为山地黄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导致土壤耕层结构差,土粒分散、容重较大,孔隙度低,水、饷盾,对肥料的缓冲能力弱,所以山地黄壤较低的有机质含量已影响到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4.山地黄壤的PH值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山地黄壤呈酸性,土壤PH值一般在4.0― 5.5之间。在这样的酸度条件下,土壤的性质以至作物的生长都毫无例外地受到极大的影响。当PH值小于5时,土壤的活性铝增加,从而产生铝害,致使作物根系不易伸展,发育受阻,表皮层增厚,吸收水肥能力减弱,PH值太低时,土壤中H+的量大,将土壤中其他养分如Ca++、MG++、NH4+、K+等大量代换出来,随水下渗而损失;加之山地黄壤母质为砂性,盐基饱和度低(据测定,山地黄壤盐基饱和度多在7.0―19.0me/1OOg土之间),因此土壤更加贫瘠了,钙镁离子不仅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而且对土壤胶体品质、土壤结构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影响,由于H+的代换流失,必将大量破坏土壤结构,使之更趋恶化。同时,PH值太低,H+过多也使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尤其加强了对磷的固定作用。当酸度过高时,会引起土壤中游离的Fe++、AI++增多,对磷素亦有极强的固定作用。此外,土壤酸性强还易引起微量元素的缺乏,作物表现综合性缺素症,生长不良。

5.人为因素的影响。据调查,我市山地黄壤的培肥工作是相当不够的。表现在有机肥施用量少,施用量有限;种植时,品种单一;顺坡种植,致使水土流失,土壤越种越瘦,越种越薄;导致农民认为山地黄壤本身不出种,因此不精耕细作。

二、山地黄壤的改良利用

总的来说,山地黄壤低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气候较差,土壤成土母质多为老岩层,土壤发育浅,夹砾量大,结构不良,保水保肥力弱,易遭冲刷,土层浅薄。笫二,土壤中各种养分贫乏,尤其缺磷,供肥力差。第三,土壤酸度太高,对作物的酸害较重。笫四,人为耕作熟化不够,尤其是施肥上没有做到因土施肥,造成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失调。

针对这种情况,山地黄壤的改良利用,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以充分利用我市土壤资源。

1.固土种植。根据我市山地黄壤海拔较高,气候较低,光照偏少,湿度较大,坡陡,冲刷严重,养分贫乏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茶叶、梨等耐瘠、喜酸经济林木。在耕作上,实行改坡为梯,减少水土流失,增厚土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我市的自然优势,让其为农业的发展服务。

2.应当增施商品有机肥,积极发展堆肥、沤肥,实行稿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土壤耕性,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积极推广种植绿肥,以培肥地力。

3.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山地黄壤成土母质成分复杂,养分含量差异性大,在施肥时应根据不同土壤养分含量、作物需肥状况、农业生产水平等做到科学施肥。在山体中上部,土壤质地粗,夹砾量大,土层浅薄,酸性强,养分先天不足,氮磷贫乏,施肥时重施有机肥,碱性化肥,提倡使用复合肥、配方肥、钙镁磷肥等。注意少“吃”多餐重,看苗施肥,忌用酸性化肥,如过磷酸钙等。在山体下部,土壤质地较重,土层较厚,保蓄养分能力较强,土壤特别缺磷,应注意磷肥的施用,但仍要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切不可采取山上山下一个样的一刀切的方法,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提高肥料的使用价值。 .

三、因土种植,改变山地黄壤的利用方向

根据山地黄壤的特点,不宜大量发展粮食作物。调查知道,自然山地黄壤主要生长马尾松、映山红等喜酸作物,人为种植的茶叶、梨生长亦较好,经济效益大大高于种植粮食作物。因此我们认为,在山地黄壤上发展茶叶是大有可为的。此外,杂柑(春见、不知火等)、马尾松等经济林木适宜在酸性土壤上生长,只要注意培肥熟化土壤,加强经营管理,仍可获相较好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辽西地区植被恢复与保护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