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讲一个动人的好故事

时间:2022-09-16 09:48:49

只想讲一个动人的好故事

2014年4月,第三十五届艾美学院电视奖(Emmy College Television Award)得主揭晓,短片I M Possible斩获动画部门第3名,伍仁山正是这部短片的编剧、分镜师兼摄影指导(cinematographer)。截至目前,该片除获艾美奖外,还分别获得美国泰利奖(Silver Telly Award)、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青铜雷米奖(Bronze Remi Award)及国际独立电影奖(International Independent Film Awards)等十几个大小奖项。

伍仁山,这位来自北京的中国留学生,以对漫画动画超强的悟性与能力,正在洛杉矶体验着好莱坞娱乐产业的庞大体系与蓬勃的创造力,并施展着自身掩饰不住的才华。

“妥协”换来梦想继续

今年26岁的伍仁山,自幼便对漫画抱有极大热情,却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美术教育。不过漫画有一点好处就是门槛低,特别是日本风格,模仿一段时间就能画得像样。所以虽然是半路出家,但画着画着也就有模有样起来。对伍仁山来说,画画的意义倒不一定在于画得好看,更多的是讲故事。初中的时候别人都在看《七龙珠》,但他却没什么太大兴趣,那段时间他正迷恋武侠小说,更喜欢沉浸在自己脑中的小剧场里,自己编故事自己画。

日式风格仍然是当下中国漫画界的主流。伍仁山的作品中,同样透露出浓烈的日式气息,但那并不是全部。这与他的广泛涉猎有关。早期在大量阅读日本漫画的同时,世界各流派的著名漫画,以及国内老一辈漫画家的作品,他均一一拜读,反复研究。

在伍仁山眼中,漫画这个东西属于一种亚文化,圈子比较封闭,除了搞漫画的人,其他人对这种艺术形式的了解非常有限。特别是上一代人对漫画的了解还停留在小人书、报纸上的幽默图片之类的程度,更有不少人把国画、油画、漫画等不同类别的艺术形式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为“画画的”或者“搞艺术的”。在这些人的观念中,搞艺术的人,都“生活在社会边缘”,且“生前穷困潦倒,死后画才能卖几个钱”,“所以你还是先考个公务员好了”。类似的话很多漫画从业者小时候可能都听过,说的人可能发自善心,但听者只能表示无奈。“兴趣”是大多数家长对于绘画这件事情的定位,但是想作为“职业”,那是要坚决反对的。

伍仁山的父母也不例外,一开始他们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绘画的道路。但好在他们并没有强迫伍仁山放弃画画。2006年,以理科高分考入国际关系学院,也是伍仁山跟家里妥协的结果:两边约好,本科毕业后的研究生阶段,自己学什么父母都会支持。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协议,伍仁山才最终得以前往美国,进入自己心爱的动画专业继续深造。

即便本科时期还处在自我摸索的阶段,伍仁山的漫画创作也渐入佳境。其代表作中篇漫画《缉拿归案》,讲的是一个武林门派的师兄弟下山为师傅还债的故事。初中时的武侠情结终于在此时得以铺陈在画纸之上,呈现在众人面前。这部作品从超过3000份的投稿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金龙奖原创动画漫画大赛最佳少年漫画组提名。

“其实当时我的绘画风格还比较稚嫩、粗糙。念提名作品的时候,我的作品被打在大屏幕上,看了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尽管与他同台竞技的参选者很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职业漫画人,但伍仁山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

事实上,这部作品在剧情的构思与节奏的掌控上表现出色,也许正是伍仁山一直追求的故事性,成为了评委们眼中这部作品的最大亮点。

金龙奖提名之后的一段时间,各路杂志媒体纷纷邀约并提供专栏,伍仁山脚下一条专业漫画家的道路似乎清晰可见。但他还是选择了异国深造。

渴望将中国元素展现给世界

2010年9月,伍仁山进入美国萨瓦纳艺术与设计学院深造,也因此得以接触到与国内业界完全不同的氛围,这使他如饥似渴,也如鱼得水。

到美国之后,伍仁山更加注重研究美国漫画风格,“美国主流漫画重视体积的塑造、肌肉的结构,以及背景细节等,总体而言非常重视传统美术基础,人物结构分明,同时体态健美,并经常在镜头中无端码放大段说明文字,非常出戏。这与日本主流漫画重视线条变化、造型可爱、镜头比较流畅、节奏强,且物化、女性化等特点很不一样。”

经过3年的充分学习,游走在美日漫画流派之间,伍仁山的漫画风格有了很大改变,“虽然美国喜欢亚洲文化的人很多,但偏日式风格并不是主流。我只能改变原有的风格。这是好事。”

2013年,结束研究生学业的伍仁山只身来到洛杉矶。在2年多的时间里,他从好莱坞业界的稳步向内侧推进。他结识了两度荣获学院奖的著名动画人Bill Kopp,还有曾为He-Man、Tom and Jerry、Looney Toon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作画的艺术家Richard Chidlaw等行业精英,从他们身上学习了很多。此外,还通过与长滩著名亚裔广告公司的合作,参与为《功夫熊猫3》的导演Jennifer Yuh与台湾著名演员、琉璃艺术家杨惠姗女士制作广告,也为红牛做过设计。

坐在洛杉矶凤城美食坊(Phoenix Chinese Cuisine)向外看,可以看到ACM影院旁的巨型广告屏上,循环播放着摩根大通银行的最新广告。作为其镜头设计者,伍仁山说没想到会涉足广告业:“不过,一个广告也是一个故事,把故事讲好,还为人所喜闻乐见,这种感觉很棒。”

如今,其作为主创人员获得第三十五届艾美学院电视奖的短片I M Possible在各大电影节公映。针对全美所有大专院校、研究生提供数字影音、录像、影片创作平台的艾美学院电视奖,可以说是授予影视圈新人的最高荣誉之一。

“这部片子,导演是印度人,制片是蒙古人,视觉特效总监是美国人,做动画捏模型的是法国人,做分镜的我是中国人,就是个小联合国,说起来可能会有不少文化冲突,但大家在做片子时相处都比较融洽,毕竟都是喜欢动画艺术的人。其实当时根本没想到能得艾美奖,一开始,我只是单纯地想帮我的印度同学一把,两三个人在一起做个片子。结果没想到就成了。”伍仁山对此感到欣慰。

I M Possible这部短片由于人员国际化,而且剧本题材也很宽泛,所以并没有特别的文化背景氛围。但是谈到如何将中国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伍仁山还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外的中国留学生对自身华夏儿女的身份认同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学影视艺术的,都充满了表现欲,愿意将中国的元素展现给世界,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我们的文化。我自己画漫画的时候也喜欢融入武侠的元素在里面,我的朋友还剪过一个叫《秘密》的片子,是国际首部汉服主题的微电影,我觉得很棒。只是唯一一点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堆砌中国元素,符号要能联系到内核。中国元素是表达中华文化的窗口,太多元素,作品就乱了、散了;窗子花了,自然也看不清里面的东西。”

不论身在何方,只想讲出动人故事

如今已经在国外崭露头角的伍仁山,是否曾想过回到久违的中国漫画圈?当年凭借金龙奖提名作品出道时,伍仁山还只是一个大三的学生,之后的2年虽然偶尔给《漫友》杂志画些东西,但对中国的漫画圈并无深入的了解。几年的从业经验给他的感觉是,当时的中国漫画界正苦于如何进行自身定位,或者说怎样摆脱日本漫画的影响。为此,中国漫画界也进行了很多自己的尝试,比如为打破日本成熟的黑白漫画体系的垄断,市场上出现了《知音漫客》这样的大开本、全彩色杂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后来,随着传统纸媒漫画杂志的式微,网络漫画与微博漫画兴起,到如今《王牌御史》《惊奇先生》等网络动画的出现,中国的动画漫画界还在经历着探索和演变的过程,远远没有定型。

在伍仁山看来,目前中国的动漫产业还在剧烈地变化中,而且非常不规范。对于已经在非常成熟的产业环境中工作过的他来说,回到这样的环境给别人打工肯定会水土不服。自己创业又需要培养班子,这需要海量的时间、精力跟金钱,从国外带班子回来又不现实,而且也需要钱。钱从哪里来?从投资来。但动画制作周期长,回报慢,这跟当前大多数企业喜欢做短线的投资环境格格不入。“很多朋友都跟我表示过回国的意愿,但都因为这些问题而裹足不前。现在我虽然有回国的意向,但还需要进一步计划。回国后如何有效利用在美国积累的资本,是我今后需要考虑的重点。”

谈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这位颇具才气的年轻人说:“我希望自己的创作热情能够长时间保持下去,现在是在做一些定制作品,直至有一天,我要用动漫形式,讲述一个自己的故事,一个能够感动人的好故事。我想只要我努力,那一天的到来不会太远。”

上一篇:解密宝马i3 EV 下一篇:在原子层面操纵物质结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