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时代背景下的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研究

时间:2022-09-16 09:20:58

低碳时代背景下的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研究

【摘要】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在新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与进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性地提高。然而,在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气候变化以及生态危机等方面问题,严重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这些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低碳”发展的口号就由此而提出了。本文就是以低碳发展为主要背景,着重阐述了当前时期下如何建立生态导向型城市。

【关键词】低碳时代;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

引言

近年来,“生态”一词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如“生态县”、“生态域”、“生态省”等等。在这其中,有个名词为“生态工程”,它是一个既年轻又古老,既通俗又深奥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和领域,并使之更加环保和绿色。目前,生态危机以及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他们也深深地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经济的增长只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前提。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被提出了。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低碳时代”。本文就是以低碳发展为主要背景,着重阐述了当前时期下如何建立生态导向型城市。

1 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1.1 概念

生态导向型城市的建设必须基于科学的、合理的、正确地以及实事求是的城市规划,在实际城市规划过程中增添经济、生态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依据相关的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来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它是目前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及结果。简而言之,它是集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以及经济高效等方面的人类特殊形式的居住区,它是将生态环境、城市以及人三者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最终形成互惠共生的结构。由上述概念可以得知,生态导向型城市的规划是以人、自然环境以及城市三者为基本要素的,因此在实际规划时,应该注意加强这三者的和谐,这样才能够构建一个非常成功的生态导向型城市。

1.2 构建生态导向型城市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时代下,构建生态导向型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2)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3)有利于突出生态经济的优势地位;(4)有利于构建与城乡体系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为依托)。

2 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的原则

基于如上关于生态导向型城市的概念以及低碳时代下构建生态导向型城市的重要意义的介绍,目前加强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已经是摆在城市规划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以及研究内容。然而,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城市生态位最优化之原则

所谓生态位,指的就是某个物种在生态群落之中,在营养关系以及空间结构等方面所占据的地位。对于城市生态位,就是一个城市提供城市居民的各种生态因子的总和。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展现状以及文明程度,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具体功能、地位及其人口、环境以及资源等方面的优劣程度。基于此,这就决定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巨大吸引力。因此,在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坚持城市生态位最优化的原则。

2.2 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原则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又称为“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它是指以生态学的角度为根本出发点,城市对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或是承载能力。我们知道,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是非常有限的,这主要是由于城市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主,生态系统及其脆弱,而且结构也比较单一。因此,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是具有一定的规模的,而不可以无限制地扩大下去。在实际的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过程之中,坚持城市生态承载力原则,主要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实现:(1)在实际规划过程之中,要建立一套科学、准确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模型计算出所规划的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2)实际过程中,要综合地考虑各种净化能力,如城市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人工净化的能力等,这主要是由于它们与城市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3)要调整控制城市人口的总数、密度与构成,这是一个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3 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具体实施方案

3.1 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入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

3.2 制定生态城市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加强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

在实际的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对文化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地把握及认识,从而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此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衡量城市生态规划的态势,且以此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制定出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的具体规范及条例等。然后,还应该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样就可以将各自的生态规划经验相互交流。

3.3 展现城市自己的特色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只有充分地展示城市本身所具有的特色,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所焕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周岚, 于春.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J].国际城市规划,2011,26(1):8-11.

[2] 林娥宇,昊佳明.低碳城市的国际实践解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0(1):121―124.

[3] 吴良镛.新形势下北京规划建设战略的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07(2):6-10.

上一篇:试论建筑电气专业消防设计问题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室内设计中融入企业文化